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如果给特斯拉一次机会,抹去消费者心中某一年的记忆,估计它最想删除的就是人们对2021年的记忆吧。上海车展上女车主维权事件,把特斯拉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络上至今仍然充满对其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质疑。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特斯拉承认自己错了?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起初,特斯拉一系列疑似刹车失灵事件的回应一直=是“人的问题,不是车的问题”,应该 “教育消费者”学会使用自己的产品。而6月28日,特斯拉终于改变了以往的强硬态度,宣布向近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实施了“召回OTA”,该版本软件针对主动巡航控制功能进行了升级优化。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而在特斯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中,此次召回计划的原因是: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容易误激活。如果误激活时,车辆设置的巡航速度不是当前车速,且当前车速低于设定速度时,车辆会加速到设定速度,出现车辆速度突增情形,会影响驾驶员的预期并导致车辆操控误判,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

这次召回,某种程度上算是特斯拉承认了其搭载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召回OTA”升级了啥?

那么这次“召回OTA”,对主动巡航控制系统都进行了哪些优化升级呢?

第一,提升了激活主动巡航控制的阈值。据悉,特斯拉开启主动巡航的条件变得更严苛了,例如以下情况均无法开启主动巡航:1、在识别红绿灯路口时;2、大角度转弯且车速低于20km/h时;3、识别前方无车且速度低于30km/h时;4、前方有车,但车头方向与行驶方向存在较大夹角时;5、车门、后备厢等打开状态时。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第二,增加了主动巡航控制激活时的提醒方式。若驾驶员开启了主动巡航,车辆会额外给出提示,告知驾驶者“主动巡航已开启”。而此前,特斯拉开启主动巡航时不具备明显提示,只是中控屏上的巡航图标会点亮,如果对车辆状况不熟悉,很容易忽视。

特斯拉有哪些“反常规设计”?

虽然很多产品都有使用手册,但是实际上能看完的寥寥无几。这是由于我们学习车辆驾驶技巧时的形式比较固定,选用的车辆也是比较符合常规的,因此在绝大多数人脑海里车辆的使用方式有一种固定模式,拿上一辆新车基本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式来驾驶。而特斯拉在设计方面出现了一些违反常规的操作。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比如特斯拉Model 3、ModelY均采用怀挡设计,而激活主动巡航的方式是向下拨动换挡拨杆,由于怀挡离驾驶员手部的位置较近,极其容易不小心触发主动巡航。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打方向盘时,经常会不小心把雨刮器打开。

特斯拉放弃教育消费者?对3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实施“召回OTA”

再比如“单踏板模式”,就像是飞机上的油门推拉杆,将加速和制动集成在了一个装置上,也就是说单踏板模式仅凭一个踏板基本就能搞定加速和减速。而我们在传统汽车的驾驶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踩下加速踏板完成加速,以及踩下制动踏板完成减速这两个动作,而单踏板模式与传统汽车的驾驶模式不同。虽然特斯拉也配备了一个刹车踏板在紧急情况下制动,但是大多数路况下只需要控制电门的开度,就能完成驾驶。对于没有接触过单踏板模式的“新司机”而言,首先很难第一时间去判断在什么样的路况应该用多大的踏板开度控制加减速,第二由于松开电门车辆就会减速,会导致司机的右脚大量时间放在电门上,而不是像我们驾校学的那样不加速的情况下右脚放在刹车踏板上,这样很显然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

小编语

“用户体验”是今天各行各业提得最多的一个词,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功能操作起来方便顺手应该是“用户体验”的最基本要求。真的希望特斯拉在未来的产品方案中,能够把颠覆性的技术用一种更符合大众行为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特斯拉   电门   踏板   路况   车速   驾驶员   安全隐患   刹车   常规   主动   车辆   消费者   速度   模式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