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悄悄地来了

文/刘晓博

最近几天,金融领域出现了两条重大新闻:


1、今天(12月18日),蚂蚁集团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2、六大国有银行联袂发布公告,宣布停止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做法。


这两大新闻意味着,国家开始着手压制存款端利率,以做到LPR不降息、但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


先看一下六大行。前几天,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大国有银行,几乎同步在各自官网上发布了以“关于调整部分人民币定期存款产品服务内容”为主题的公告。


工商银行的公告就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我行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节节高、拥军宝和工行定存产品,调整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如您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我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未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其他几个行的公告,大同小异。


六大行公告的核心,都是想告诉大家同一件事——对提前支取的大额存单(或者类似产品),不再采取“靠档计息”的方式。


这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明:


比如客户甲,两年前在某大银行买了20万元的大额存单,期限是3年,年利率是4.2%。存满2年后,需要提前支取。这时候,银行一般会“靠档计息”,给他按照2年期限大额存单来支付利息。假设2年期产品的年利率为2.8%,那么他获得的利息是:


20万元×2.8%×2=1.12万元


如果取消了“靠档计息”的政策,那么他提前支取的时候,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计息(假设是0.35%),利息只有:


20万元×0.35%×2=1400元。


也就是说,取消了“靠档计息”之后,提前支取的时候利息要低很多。


六大行为什么突然发布这样一个公告,其政策背景和目的又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降息,只不过不是正式降息,而是悄悄的、存款端的降息。


再看蚂蚁集团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其影响也是一样,可以降低银行存款端的利率。


通过支付宝等互联网大平台销售存款产品的,往往是中小银行。这些银行揽储渠道有限,竞争力偏弱,就跟大互联网平台合作。合作必然有分成,这样就导致“互联网存款产品”利率偏高,最终引发吸储大战,全面抬高存款端利率,不利于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也不利于实体经济获得便宜的贷款。


此外,还可能导致资金错配给高风险的中小银行,引发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官员近日曾公开表示:部分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鸠止渴,流动性隐患突出;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


银行是做资金生意的企业,放贷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借的。储户到银行存款,相当于借钱给银行。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值。


去年8月以后,中国利率的玩法发生了巨变。贷款端,央行不再公布基准利率,而是委托“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统计、发布LPR利率,分1年期和5年期两种。


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LPR利率有过几次降息。


但请注意,这仅仅是贷款端利率的降息,央行并没有降低存款端的利率。


LPR利率改革,只是变动了贷款端利率的玩法。存款端,仍然维持了央行的“存款基准利率”,而这个利率从2015年10月以来就没有调整过。


换句话说,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央行的几次降息都是“单边降息”,只降低了贷款利率,没有降息存款利率。


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利差变薄了,这当然会影响银行的利润,也影响银行股的价格。


为什么央行不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此前有很多分析认为,央行今年可能在存款端降息。但由于中国很快控制住了疫情,所以央行没有降存款端利率。


此外,央行还担心存款利率走低之后,大量的钱从银行里涌出来,让楼市全面飙升,或者刺激CPI继续涨。


由于猪肉价格维持高位,在今年上半年CPI一直比较高,甚至破过5%。这也是让央行在存款端不愿降息的重要原因。


在2009年和2015年两轮经济下行周期中,中国放水都比较多,造成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上涨太多,所以这一轮疫情出现后,中国央行一直克制自己,尽量少降息、少放水。


从2020年4月20日之后,中国央行就一直没有再降息或者降准。而且如果没有意外,明年9月之前,也不会有降准降息。


但央行在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说: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强化对各类贷款主体贷款年化利率明示的自律……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LPR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看到了吗?央行还想继续降息,但方式不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或者降低LPR利率,而是“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以改革的方式“降低贷款利率”,最终实现“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用我一贯的比喻,无论是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还是降低LPR利率,都是“敲锣打鼓”的降息——不仅降息,而且传递强烈的货币宽松的信号。


现在,央行不想这样做。


央行是想通过“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来降息,比如让各大银行都取消类似“靠档计息”的方式,在存款端降息。对银行来说,存款成本降低了,贷款降息就容易多了。


当然,这相当于挤占了储蓄的利益。不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不也是挤占储户的利益吗?


不管怎么说,降息仍然是未来的方向,只不过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是悄悄地降息,非正式地降息——在存款端“非正式降息”。


存款端降息开始了,影响是什么?


你在银行拿到的利息低了,存款的欲望一定会有所下降。这时候怎么办?当然是买房子,或者买股票。


要知道,CPI现在开始走低了,情况跟上半年完全不同了。而且M2的增速也温和下降了,所以存款端降息有了空间。而且华北、东北、西北大量地区的楼市有待回暖。


蚂蚁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以及六大行的联袂公告,宣告了存款端降息时代的来临,这时候你还相信楼市会冷吗?至于股市,下跌空间也不大。明年一季度末之前,有较大概率再涨一波。


存款端利率下降,更有利于大银行,因为他们竞争力更强,利差可能因此变厚。而中小银行压力会增大,他们揽储的手段减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中国人民银行   存单   央行   疫情   利息   中国   利率   存款   基准利率   贷款   成本   方式   银行   公告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