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6.40!换1万美元,一年省5000人民币

刘晓博

今天(2021年1月5日)一大早,就从上海传来令人吃惊的消息: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760,较前一交易日大涨648个基点。


648个基点,这是什么概念?2020年10月12日的时候,人民币中间价曾大幅调升670个基点,创下15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也就是说,648个基点的涨幅,放在过去15年里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说人民币的市场价(包括离岸和在岸价)是风筝,那么中间价就是拉住这只风筝的线。比如在岸价,就只能在中间价上下各2个百分点范围内波动。


这根线,掌控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手里,所以你可以把“人民币中间价”理解为“官方指导价”。


“指导价”的性质,决定了中间价必须稳定、持重,648个基点的单日波动,显得非同寻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前一个交易日,人民币的在岸价、离岸价都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中间价今天的大涨是一个事后的追认。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间价升破了6.5。


也就是说,人民币对美元正式进入了6.4的时代。


我之前的预测的:人民币比较难以破6.5,即便破了也不会停留太久,6.5到6.7才是比较合理的区间。


为什么新年伊始,人民币升值就这样彪悍,它将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人民币(在岸价)的日线、周线和月线,对它的走势有一个基本印象。


重回6.40!换1万美元,一年省5000人民币


上图是人民币(对美元)在岸价的日线,所谓“在岸价”就是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诞生的市场价,它只能围绕“中间价”上下各2个百分点波动。我们到银行兑换外汇的时候,银行给的价格就是“在岸价+银行加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岸价的最大波动出现在昨天,而不是今天。


重回6.40!换1万美元,一年省5000人民币


上图是人民币(对美元)在岸价的周线,最近一轮贬值的高潮在2020年5月29日(曾见到7.1775),也就是特朗普发布那条只有“CHINA!”推特的那个周五,当时中美关系恶劣到了极点,美国正扬言要就疫情问题向中国索赔。


重回6.40!换1万美元,一年省5000人民币


上图是月线,上一轮人民币升值的高点在6.24附近,也就是中美贸易战爆发前夕。


1994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高点出现在2014年末,当时升值到了6.04附近。


通过回顾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水平首先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也就是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政治因素会影响贸易,影响经济。


概括起来就是:中美关系好的时候,人民币一般升值或者维持强势;中美关系不好的时候,人民币一般会贬值,并维持弱势。


2020年6月末开始这一轮人民币的升值,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美国大选进入关键期开始,人民币汇率就在升值。这意味着,中国不希望在这个风高浪急的时候刺激美国的反华因素。


目前大选虽然结束,但本周三还有一个关键点,这就是美国参众两院要最后确认选举人团投票结果。在历史上,这个确认就是走过场。但这一次,特朗普希望创造历史,扭转败局。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议员对投票结果表示异议,所有的参众议员就需要投票,来表决是否承认投票结果。一般认为,特朗普固然可以找到不少议员提出异议,但颠覆选举人团投票结果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颠覆,可能造成美国建国以来未遇到过的宪制危机。


在这种时候,人民币应该维持强势。并至少延续到拜登就职,甚至第一次中美峰会。


拜登的对外政策跟特朗普完全不同,拜登希望在多边体系内解决问题,这是中美关系向好的“新的转机”。


从政治角度分析,至少在未来1年,人民币都应该是强势的。如果中美关系真的因为拜登进入了新阶段,则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可能维持4年。


政治因素之外,还有经济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重启了经济,避免了货币的“大水漫灌”。而美国则正好相反,进入了无限量印钞的零利率时代,美元不断贬值,中美利差显著,刺激热钱流向中国,让国际机构倾向于配置人民币资产,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


当然还有技术原因。


比如在1月4日,央行、发改委、商务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通知》使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性大幅增强,带动海外人民币需求上升。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央行还降低了人民币汇率中美元的权重(CFETS指数权重),从2020年的21.59%降低到了18.79%;与此同时,欧元权重从17.4%上升到了18.15%。


本来,这是试图降低美元贬值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拉动。但欧元权重上升后,欧元又开始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力量。


而华尔街普遍认为,人民币2021年还有升值空间,所以就在新年开市第一天(1月4日),发动了一场抢购人民币的热潮,造成了最近两天人民币的快速升值。


甚至有机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有可能重回2014年末的水平,也就是逼近6。


可能吗?这要看疫情和疫苗。如果病毒出现较大变种,让疫苗失效,疫情再度恶化,人民币继续升值是有可能的。


在上述“最坏”情况下,主要经济体里只有中国能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人民币升值多一些,也不会严重影响出口。而欧美日会继续量化宽松,加大印钞力度,热钱就有动力流入中国,购买人民币资产。


但只要经济重返常态(控制住疫情),我们的出口企业就很难承受高汇率,那样会丢失订单,造成失业率上升。


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最终还是要重回常态——也就是以6.6为中轴,在6.5到6.7之间波动,这才是合理的价格。


当然,这个价格的前提是中美斗而不破,之前的贸易协定得到执行。


如果中美贸易协定被废除,则人民币汇率会重返7.2的时代,甚至还要多贬一些。


不过拜登时代,中美废约的可能性不但不大,反而有可能签署第二阶段贸易协定。毕竟,中欧投资协定都签了,这对会倒逼美国。


可以这样说:人民币自2020年5月以来的大幅升值,再次打了很多人的脸。它再次证明,中国经济都充满了韧性,崩溃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如今的投资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把负债留在境外,把资产留在境内。也就是说,欧美日融资成本很低,适合借钱;借钱之后怎么办?投资中国。


而在几年前,投资圈一度信奉“把负债留在境内,把资产留在境外”。以至于央行被迫采取行动,控制资金外流。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


中国刚刚加入RCEP、签署了中欧投资协定,正主动要求加入CPTPP,这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在到来。


历史再次转折,而汇率仅仅是一个风向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欧   中美   人民币   中美关系   基点   权重   央行   美国   疫情   协定   人民币汇率   中国   强势   因素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