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从富士康“学徒”到苹果“代工之王”,从百亿市值到千亿市值,这一路的辉煌除了靠内生增长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并购获取的外生增长动能。


十年的并购之路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24日,于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立讯精密始终坚持以技术导向为核心,集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于一体,并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

2015年立讯的连接器营收规模的排在全球第八,是大陆唯一一家进入前十的企业。上市后凭借资金优势,立讯开启并购扩张之路拓宽了产品线,由消费电子逐步延伸至通讯、汽车行业。

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目前,公司研发生产的连接器、连接线、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企业级、汽车及医疗等全球多个重要领域。

立讯精密始终专注于主业,深耕细作、锐意进取,不断通过纵向的垂直整合与横向的业务拓展占领市场先机,不断追求智能化研发设计、数字化运营管理、精细化成本控制、自动化生产制造的极致。

立讯精密上市10年以来的并购历程,却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双管齐下,成就了立讯精密国内精密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的地位。公司刚开始是主要经营连接器和连接线,随着公司的发展,根据公司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的需求,适时地以内生的方式和外延并购的方式切入到新领域,但是,并没有一开始就设定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只做什么,公司的业务关键是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市场机会展开。通过内生研发投入,尤其大举进行外延并购的方式,收入和利润都大幅增加,从增长速度来看,其增长速度的确有点超常规,既得益于消费类电子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在于立讯精密本身能力的提升和对机遇的把握。

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资本的本性,或者说天生的基因就是自我增殖,在企业上市之前资本由于流动的自由度不是很高,所以,更多的通过内生发展实现增殖的目的,但是,企业上市之后,上市公司成为实业和资本运作平台的混合体,资本也因此在上市公司的平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活动空间,此时的资本在增殖的方式上自然会选择比以内生方式实现自我增殖的速度更快的投资并购来获得技术、人才、市场、品牌。

立讯精密所处的行业是快速变化的消费电子行业,其背后的原因是客户需求的持续变化,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也需要快速变化。而最有效地对冲这种变化的是品牌效应,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消费类的品牌屹立不倒很长时间。而立讯精密却处于消费电子产业价值链的边缘,没有这种品牌所形成的定价权,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在研发端和生产端才能获得这样的竞争优势。

立讯精密所处的行业是快速变化的消费电子行业,其背后的原因是客户需求的持续变化,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也需要快速变化。而最有效地对冲这种变化的是品牌效应,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消费类的品牌屹立不倒很长时间。而立讯精密却处于消费电子产业价值链的边缘,没有这种品牌所形成的定价权,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在研发端和生产端才能获得这样的竞争优势。

因此,立讯精密的并购动因完全是从前瞻性的产业需求出发而做投资并购的。当然,立讯精密基于自身的能力能够给被投资并购的标的赋能,将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人才团队、客户资源输出到标的中,使得并购整合取得很好的效果。


出色的并购能力

立讯精密上市以来这些年不论是通过内生发展,加大研发和产能的投入,还是通过外延并购实现非常规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最核心的要素,人。如何建立好人才的选、育、用、留的机制是解决企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要害所在。立讯精密能够把这一条放在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条,足见公司的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解决企业发展内部矛盾的要害所在。当企业不断通过研发投入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当企业不断通过并购重组开疆辟土的时候,人及其组织的方式将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此时下大功夫在人及组织的方式上下大功夫,并且形成竞争对手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将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最核心的内在驱动力。而后面衍生出来的运营管理能力、精密制造能力、高质量的交付能力,都是由“人”及“组织”这两个企业发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生发出来的。

立讯精密先后于2018 年8月、2019 年3 月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公司2018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公司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共计1899 人授予股票期权总量9750 万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7%,2019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为公司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共计348 人,首次授予股票期权5007.6万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1%;预留授予的激励对象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共计258 人,预留授予股票期权1624.17 万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30%。

立讯精密的管理层能够从产业调研出发,对来自市场的信息又通过研讨会做沙盘演练,做出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并且以评判和自我评判的形式进行检讨和复盘。这就为每年占销售收入7%以上的研发投入指明方向、为公司的投资并购的决策指明方向。

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自成立以来,公司将“品质第一”深入企业价值观,除了不断通过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外,更是将质量保证深度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全链条流程中。凭借着出色的品质保障能力,公司持续赢得了客户赞誉,客户黏性不断增强。

此外,立讯精密始终秉承“客户至上”理念,从响应速度、工程配合、服务质量、弹性交付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全方位考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整、极致的综合解决方案。核心客户的高标准、严要求也带动公司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内部管理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持续进步。

我们对立讯精密的并购历程进行梳理:

l 2010年完善了线束加工能力,通过收购江西博硕;

l 2011年为了切入苹果产业链收购昆山联滔;

l 2012年为了切入FPC市场,收购珠海双赢;

l 2013年为了布局汽车电子,切入宝马、奔驰等一线汽车厂商的供应链而收购得多SUK;

l 2014年为了卡位Type C连接器,增持台湾宣德股份、增资东莞讯滔;

l 2016年、2017年为了切入声学领域及苹果声学供应链,控股苏州美特、上海及惠州美律;

l 2018年为切入光学领域,收购光宝摄像头事业部;

l 2020年为了给苹果提供从零配件到模组到整机的代工服务,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

l 2021年为实现在电脑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整合收购日凯电脑。

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从百亿市值到千亿市值

立讯精密的并购之路还在延续,凭借优秀的整合能力,立讯精密的市值也不断攀升。

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至2010年9月上市以来,在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的共同作用下,立讯精密的股价从28.8元/股最高上涨至63.88元/股,涨幅达121.8%。市值从2026.08亿元增加至4845.78亿元。

立讯精密利用自己的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人才体系、以及高质量的客户资源,与被收购标的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进行协同,创造出巨大的协同效应。

对立讯精密来说,并购的效果体现在:目前给立讯精密贡献利润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上市后通过并购而来的。

2011年的商誉为4.28亿,2020年的商誉为5.33亿,经过近10年的并购,商誉仅增加1.05亿。当然这和这个行业有关,重资产投入,收购的标的有收入但是没利润,收购的标的的估值基本不会超过净资产太多。

比如立讯精密及大股东33亿收购纬创昆山厂,纬新2018年营收767亿新台币,2019营收767.5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82亿。2018年利润为1.6亿新台币,2019年仅有6081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444万,公司有给苹果供货的能力,但是由于运营效率低导致利润微薄。

立讯精密的千亿市值之路

在服务苹果这个关键大客户战略的牵引下,立讯精密2011年并购收购昆山联滔电子,对其输出管理和制造的经验,经过不到三年的并购后的整合,联滔电子抓住机遇,帮助立讯精密从当初只做苹果的数据线和电源线业务,切入到苹果业务的Lighting、耳机线、电源线和无线充电,并购整合的效果得到充分凸显。

同样,2016年、2017年为了切入声学领域及苹果声学供应链,控股苏州美特、上海及惠州美律;对标的公司的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提高产品的良率,2017年开始获得苹果AirPods订单,随后经过与标的公司的共同努力,将AirPods产品的良品率提高到近100%,大大缩短了产品交付的时间,提高了产品交付的品质,获得苹果公司的认可,使得立讯精密成为AirPods产品最重要的供应商,立讯精密也因为这个并购及其后续的整合实现了业务的大幅增长。

虽然并购的成本不高,但并购的效果却极佳。目前,该公司包括消费电子、通讯互联、电脑互联、汽车互联四大业务板块。电脑互联是其传统主营产品,2015年和2020年的收入规模分别为38.9亿元、35.2亿元,收入并没有增长。

但是新进入的通讯互联、汽车互联、消费电子领域却热火朝天。其中,消费电子业务收入规模从2015年的44.16亿元,大举跃升至2020年度的818.18亿元,该业务板块5年间收入规模翻了近20倍,利润占比从43.56%大幅跃升至87.27%。通讯互联业务收入规模从2015年的7.03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22.65亿元,5年间收入翻了超3倍;汽车互联产品从2015年的8.42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28.44亿元,5年间收入也翻了近3倍。

立讯是典型的“并购驱动型公司”,但它跟A股大部分溢价收购高盈利能力资产的公司相反,立讯作为卓越管理文化下的“低熵体”,它的收购对象往往是经营能力一般或者陷入经营困境的“高熵体”,因而成本不高。由于并购的是重资产但是低利润的公司,结果就是10年的并购商誉仅仅增加1个亿左右,因为商誉减值而影响当期利润的风险很低。

每次增资扩股进行外部收购后,立讯的ROE会突然下降,但之后又会慢慢上升,说明整合成功,其原因在于,立讯看中的是被收购公司在该领域的经验和客户积累,因为同为台系企业,管理文化相近,立讯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管理整合能力对被收购资产进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最终同化成立讯自己的业务。

总结来看,一方面立讯精密能以极低的成本进行收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其又拥有强大的并购整合能力,将新业务不断打造为业务明星,可以说立讯精密从百亿市值到千亿市值的路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参考:

1.

立讯精密,iPhone成功背后的“那个男人”.

界面新闻: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344022.html

2.苹果“春晚”也没能提振立讯精密,2000亿市值蒸发后这只“果链龙头”还有未来吗?界面新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628119329808466&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精密   市值   商誉   声学   外延   期权   标的   核心   苹果   领域   能力   客户   业务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