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面试官这6种心理,新人也能轻松入职

要知道,只要你不是富二代,那么你进入社会为自己谋求生计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面试。面试是你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的唯一途径,也是你能够拥有一份满意工作的前提。但是绝大多数人面对面试都是忐忑的,没有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认为自己能够被录取。那么,小编今天就要教大家掌握几种面试官常有的心理,让大家能够提高自己通过面试的几率。

掌握面试官这6种心理,新人也能轻松入职

1、定势效应。

就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面试官在面试中容易受到自身具有固定思维的影响,从考生体态、声音及言辞三种信息载体中判断考生的综合表现,进而给出的成绩。

2、首因效应。

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就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 “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面试官在考生进入考场那一瞬间就产生了最初印象,考生的相貌着装、举止行为投射在面试官眼中形成第一印象,为面试官后期的打分奠定了基础。

3、晕轮效应。

就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就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她的总体瞧法,而瞧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面试官容易被考生的亮点所吸引,忽视观察考生的综合品质,往往会忽略候选人的全部特点。

掌握面试官这6种心理,新人也能轻松入职

4、惺惺相惜效应。

面试官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同类”(例如:同爱好、同气质、同校、同宗教、同族等等),而更适合招聘职位的“异已“被拒之门外。公考面试中,主考官说导语时一般会提醒考生不可透露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家乡及毕业院校,却不包含宗教、爱好等,通过屏蔽姓名、家乡及毕业院校的信息能够一定程度保证考试的公正性,但就是对于有同等气质与爱好方面却无法控制,部分面试官会受到此种心理的影响打偏分。

对比效应。面试官在连续面试多名候选人时,做出的面试评估会受面试的前一个候选人的影响,并会有无意识地对前后候选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趋向。国考面试中一般采用的就是结构化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要求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原则上采用同一套题目进行考查,这里就有对比效果,进而达到 “优中选优” 的目的。面试官在连续面试多名候选人时,做出的面试评估会受面试的前一个候选人的影响,并会有无意识地对前后候选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趋向。

5、近因效应。

就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她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她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 “新颖效应”。面试官在连续面试多名候选人时,会对最初与最后面试的候选人印象特别深刻。同样,对于同一考生在面试之初表现不佳,但随着紧张度的降低对于问题的分析回答渐入佳境,这也会让面试官一定程度改变最初不良印象,提升分数判定,这也就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6、区分度效应。

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对于同一考试的多名考生判分,最终形成的过宽、过严或者就是趋中的情况。面试官对题目的掌控度不同,对考生的打分宽严度亦不同,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对考试成绩产生过大影响,每个考场都会在前三名考生考完后,各考场内面试官进行合议,讨论题目的难易度及打分宽严度,以达成共识。但就是即使这样,也难以去除趋中效应的影响,面试官对于考生没有把握时,会对此考生的成绩趋于中间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人时   近因   心理   目的   候选人   考场   知觉   考生   人际   效应   最初   印象   新人   轻松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