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无法呼吸”的描述,让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技术

前几天,一台看似非常普通的阑尾炎麻醉,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技术是不是有问题了?

事情是这样的:

患者“无法呼吸”的描述,让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技术

这个阑尾炎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最普通平常那种阑尾炎。特殊之处在于,后面还有一台非常大的手术。而这台大手术保守估计需要六个小时。因此,我决定加快所有的操作步骤、以节省时间。至于手术大夫慢,我就管不了了。

于是,当看到患者进来的一刹那,我就着急地寻找外科大夫的身影。这是因为,没有外科大夫在场,就不能进行“外科大夫、麻醉大夫以及护士”的三方核查。

为患者连接监护导线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必要的三方核查。

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我把氧气面罩提前给患者安置在患者脸上、嘱其大口呼吸。只有他多吸一些氧气,体内较多的氧储备才能保障接下来的麻醉插管安全。一旦插不上,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处理。

调大氧流量后,我就去抽药了。

患者“无法呼吸”的描述,让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技术

这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然而,术后患者的一句话却让我非常惊讶:在我认为,患者不应该对麻醉插管有记忆啊,但是他却清楚地记得。虽然他只是说“无法呼吸”,但我知道那是真实的。因为,这个感觉是可以从麻醉环节解释通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感觉,关键在于患者的意识消失滞后于肌肉松弛。

全麻过程中,我们一般会用到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以及静脉全麻药。对于插管来说,完善的镇静和肌松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从起效时间看,那天我用的肌松药起效时间大概在3分钟,因此我决定先为其注射一定量的肌松药。

理论上,25%以下TOF值的肌松松弛是不影响人正常的呼吸动作的。也就是说,患者不会有窒息感。

患者“无法呼吸”的描述,让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技术

然而,当我这样操作以后,他应该是出现了呼吸障碍。而这种障碍很快被我扣面罩等操作掩盖了,因此就没有发现。

事实上,也很难发现,除非患者自己说出来。但是,那种情况,患者又哪里有机会说出来呢。

给药、插管、确定插管成功……,这些动作一气呵成的同时,大夫也上台开始消毒、铺巾了。

手术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由于只给了初次剂量,患者也如期醒来。

但是,当患者清晰表达之前“无法呼吸”感觉的时候,我心虚了。我清楚地知道,这次有点着急了。如果我能常规的先给大量镇静剂、镇痛剂以及静脉全麻药,再为患者注射肌松药,患者就应该不会有这种窒息感了。

患者“无法呼吸”的描述,让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技术

虽然说,没有谁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发生术中知晓,但至少也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尽管插管阶段的用药量被认为是手术全过程中最大之一,但也要在用药顺序上再优化优化。

对于我们来说,这可能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一旦在某个患者身上发生了,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不良记忆。

如果您有任何过往的不愉快经历,可以分享给我们,答疑解惑,提高我们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让后来人少一些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镇痛剂   患者   大口   阑尾炎   麻药   面罩   静脉   氧气   大夫   外科   节省   障碍   呼吸   手术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