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不会是那个逼孩子跳楼的妈?

昨天下午热门新闻,武汉一个初中生学校玩牌,学校通知家长,妈妈来了后,直接在走廊打了几巴掌,几分钟后,孩子就跳楼不治了。

去年四月份,上海高架桥,儿子在学校和学生矛盾,母亲和儿子在车上吵架,17岁儿子拉开车门跳桥,当场死亡。

很多人一看到这些,就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谁没被父母打过之类的。其实这样家长带出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好才奇怪了。

父母过度严厉,对孩子过度控制,和在没有安全感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抵抗外部打击,和逆境的能力,会差很多很多。遇到大的挫折,就很容易走情绪极端。

除了自杀,还有更悲剧的亲子关系。

去年福州还有个北大高材生弑母,而且是精心策划的。

今年五月份,青岛一个15岁优秀的高中女孩子,也把母亲杀了。母亲是个律师,是个单亲妈妈。

对比上述案例,我们发现,相比父子女,母子女的矛盾激化更多,悲剧也更多,这里原因很多:

首先,母子女关系天然比父子女关系更亲密。不仅是因为母亲的十月怀胎,孩子像母亲身体掉的一块肉。

也和孩子出生和哺育时,母亲体内分泌的高浓度催产素有关系。

催产素就是一种人体内常见行为激素,之所以称之为催产素,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在母亲生育前后分泌浓度更高。

这种激素会极大提高母子女的连接,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让母亲看孩子充满无限的爱恋,甚至愿意为之去死。这就是古代说的母子连心。

这种亲密的连接关系是父子女永远无法达到的。父亲如果后面不能陪伴子女成长,父亲和子女的关系,永远都不如母子女,这是生物学决定的。

什么父亲和女儿亲,母亲和儿子亲,这都是不严谨的,或者说和后天陪伴有关系,没有陪伴,父亲和谁都不亲。

往远了看,很多哺乳动物都如此,父亲只负责受精,发射后不管,后面的生育和养大都是母亲,父子女没有任何关系。典型的如北极熊,母亲为了养大孩子含辛茹苦好几年,父亲早都不见了。

母子女生物学上更亲近的连接,会让母亲完全把孩子看成自己身体的一个部分,愿意为之牺牲一切。这种牺牲是好事,也是坏事。

因为过度看重孩子,就会不容忍任何脱轨,追求完美,会有更多的控制和严厉。看起来也确实是为孩子好,但这往往容易过度,给孩子心里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最后好心办坏事。

其次,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雄性雌性慢慢开始分工,雄性更多的去狩猎,采摘果实等,这些都需要思考。

雌性更多的是照顾幼子,需要抵御其他猛兽攻击,所以雌性需要更敏感敏锐的大脑,和更快的反应。

大脑经过漫长的进化后,可以大体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内核脑和认知脑。

内核脑如海马体,杏仁体等,是负责情绪管理和防范风险的,在野兽来临时,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直接就做出快速反应。

认知脑是新皮层,就是后面进化的大脑门,更多的是逻辑思维,优点是更理性,缺点是有些慢,需要时间去处理。

虽然雌性逻辑思维也进化了,也有大脑门,但因为要生育后代,依然保留了更敏感细腻的内核脑。

所以雌性或者母亲,容易更敏感,和更强烈的情绪波动,容易多愁善感。像抑郁症这种精神类疾病,女性就比男性发病率高很多。所以男女绝对平等是不存在的,因为本身身体构造和分工就有差异。

加上雌性本身需要生殖,有规范生理周期,体内激素波动也更大。

这些因素都会带来母亲的情绪变化,也容易投射到母子女关系上,一不小心,就过度了。给孩子带来伤害了,母亲还不一定能发现,等到发现了,可能就晚了。

三,我们发现,上述带来悲剧的母子女关系中,父母婚姻关系一般都不太好,那个女律师更明显,单亲离异。

这个情况下母亲养大孩子更不容易,对前夫(或没离婚的关系不好的丈夫)容易满腔怒气,觉得所嫁非人,毁了自己。

没了夫妻感情的牵绊,孩子就是惟一的依靠,母亲更容易把精力都扑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摆脱自己的命运。

还是上面那个律师,从小就给女儿吃进口奶粉,女儿要吃牛肉,都是特地内蒙弄来的,后面一年光辅导班就上十万,七八个班忙不过来。

她自己总说,砸锅卖铁,也要给女儿最好的一切。为了女儿,工作都选择性的承担,不接大案子了。

但这最终却带来悲剧,毁了自己,也毁了女儿。女儿非但没能摆脱母亲自己的命运,反而母亲拖累了女儿命运,你说悲剧不悲剧?

不恰当的爱,也是一种害。这个度对很多母亲来说,太难把握了。对离异的母亲来说,更难。

父亲因为不生孩子,没有过高浓度催产素,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建立比母亲更亲密的母子女关系,往往还能更客观的照顾子女。

当然了,也有些不负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顾的。这也是母亲痛恨的地方,觉得自己努力付出了,你们还对母亲冷嘲热讽,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这是什么居心?

母亲的过度的控制和对孩子的牺牲,比父亲不管不顾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自己站在更高道德制高点罢了。

有科学家实验,在小鼠刚出生时,鼠妈妈会舔小鼠身上的毛进行爱抚。那些得到爱抚比较多的小鼠认知更好。得到爱抚比较少的小鼠的焦虑水平则比较高,它们面对压力时的恢复能力比较差。

心理学也可以证明,从小得到更多父母爱,有更多快乐的孩子,长大后更能面对逆境,心里稳定性更好,更不容易焦虑,也更容易有幸福生活。

从小生活在没有爱的环境下,没有快乐童年,即使成绩很好,但长大后,面对外部打击,和抵抗逆境的能力就很差,也很难事业成功,因为心里的牵绊太多了,无法承受更多压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昨天看到个网友评论,说父亲是老师,高一第一节课就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一整节课都站着哭。

自己成绩从小到大都是班上第一,但小时候无数次想到死,都因为胆子小放弃了,自己成绩虽然优异,但现在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因为整个性格底色就是悲观厌世的。

中国古代遵循的严父慈母,报孙不抱子之类的古训中,父亲的角色刚硬了些,但母亲还是慈爱的,所以这个情况下,即使被父亲打几下,问题也不大,最忌讳的是父母都不爱,或者是不恰当的自以为是的爱。

在没有爱,没有快乐的环境下成长,不仅事业会受到影响,长大了婚姻和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要么怕结婚,要么无法经营婚姻。因为没得到过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低质量的婚姻,其实也是遗传的,你看看身边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自己婚姻也很难经营好。

谈恋爱结婚还是找和谐家庭的更好,这样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处理复杂关系,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也更能教育子女。

所以说,教育孩子并不仅仅是考试好,让孩子吃的好,更多的是给与足够的爱,有了爱,孩子内心就有安全感,就有抵御人生逆境的能力,就有健康的心态。

有了这些,即使考不到第一名,考不上什么985名校,也能掌握生存技能,日后也有能力让自己过上幸福的满足的生活。

爱就是你真心关注孩子,关心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从正向来激励引导孩子。要让孩子快乐,微笑。

而不是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行,怎么都别扭,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对着孩子脑门指指戳戳。或者总是说“我是为你好”,太多“为你好”是害人精了。

还有人说,光给爱,是不是就溺爱了啊。

有个身边的例子,朋友孩子的脸,被一个小同学撕破了。小同学的母亲带着小同学去道歉,小同学见到朋友,在朋友身上指指戳戳,也不道歉。

小同学的妈妈看到后,也不批评,反而只是温柔的引导,“你该怎么说?你是不是不应该戳点阿姨啊?”小同学依然我行我素,毛手毛脚,不尊重人,妈妈的话屁都不当。

这是溺爱,溺爱不是爱,是纵容。

真正的爱是有底线的爱,有不能做的事,做了就要惩罚。在底线之外,可以多给孩子点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快乐成长。

父母对待孩子,要设置底线,用爱教育。不要一天到晚对孩子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总是挑剔的眼光去看,更多的应该是欣赏,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孩子有了肯定和优点,自然会更加进步。

你天天看到孩子缺点,即使被你骂的改进了点,但依然还有更多的缺点产生。正向引导,比负向打击重要一万倍。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孩子弱小,没有生存能力,这个环境下父母是孩子的天,父母决定孩子的一切。父母如果不能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就把孩子毁了,最终毁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我是不是那个逼孩子跳楼的妈,或者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孩子   小鼠   雌性   逆境   母子   父子   悲剧   父亲   母亲   女儿   父母   同学   能力   关系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