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银河补习班——再也没有比为他好,更差的借口了

晚上看了银河补习班 ,看了豆瓣的评论,一片骂声,个人觉得算不上好片,但也有值得看的地方,尤其是在子女教育方面:

1,母亲任素汐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是为他好”,所以可以骂他,甚至当众羞辱他。邓超反击说,“再也没有比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了”。

我们一代代父母都喜欢这句口头禅,觉得为孩子好,就一切理所当然。然后希望孩子一切按照自己意愿来,包括学习,交友,甚至后面的婚姻。

希望孩子上学时不问窗外事,一心去学习,努力去考试,考自己想让孩子上的专业,找自己想让孩子干的工作。等到毕业了,又希望赶紧找朋友,赶紧生孩子,不能剩下来让父母丢人。前面没经验,后面很仓促,这样能幸福么?

所以并不是你以为的为孩子好就是真的好,父母的认知也是有缺陷的,千万不要靠一句为你好,就强迫孩子的一切。父母提供平台和信息,逐步引导自我负责,自我承担责任。

2、关于教育里的有教无类,电影里分两个派系,一派是孩子母亲任素汐,幼儿园老师,中学主任,认为儿子蠢笨,觉得差生就该放弃,就该劈头盖脸的骂。

另一派就是父亲邓超,和班主任小高老师,相信孩子一定能行,要内心里欣赏孩子。孩子进步了要表扬,退步了要鼓励,正向激励要多于负向激励,不能打击孩子自信心,像幼儿园老师一样,说缺根弦。

这里面还反复说了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你的梦想就是靶子,如果梦想都找不到,人生就么有意义了。”还说“只要你脑子不停地想,永远不服输,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著名教育实验,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教育学家,一天他到学校里寻找辨别天才,离开时给校长一个名单,几年后名单里的人真的都十分优秀。

后来皮格马利翁告诉校长,其实名字是随便写的。但这名单通过学校各种方式传递到学生那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增加了信心,真的以为自己是天才,然后就真的是天才了。

当然了,人的天赋也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所有人认为能考第一,就一定可以考第一。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大脑和身体构造千差万别,不善于考试的,可能善于运动或者画画,或者其他,只要不放弃自己,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优秀人才,这就是电影放牛班春天探讨的主题。

这里邓超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考上好大学不是唯一目的,世界上的事情有千万种,寻找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所以父亲带着儿子去旅游,去开阔眼界,然后给儿子买电脑。

3、还有就是父子之间的情感演绎的也不错,中国教育界普遍一个观点,那就是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是个常见问题,那就是父亲成天很忙,回家就上网。即使不忙,也觉得带孩子是妈妈的事,难得陪孩子玩玩,专心寻找孩子兴趣。

教育学界基本认为,孩子在三岁以前,母亲影响最大,因为这个阶段孩子还是口欲期,你看孩子刚出生,小嘴就一直蠕动找吃的,没吃的就咬手指,实在不行还要咬个奶头乐,这个时候能提供乳汁的母亲最重要。

三岁以后,孩子开始逐步探索了解世界,这个时候父亲的就开始重要了,父亲和孩子的相处,会提升孩子的眼界,提升逻辑思维。

同时父亲的陪伴提高孩子对男性的认识,对女孩子日后找男友非常重要,因为女孩找男友的标准,很容易从父亲身上投射出去。一个不堪的或者不关心孩子的父亲,很容易投射出错误的婚恋观,长大遇到渣男概率更大。

4、电影不好的地方也很多,电影一手强调邓超的正确教育理念,兴趣第一,目标导向之类的。一手批判现行考试制度,别人做作业,他不做,别人考试前复习,他偷偷去看航展。

这里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探讨深入,都浅尝辄止,邓超大部分时间都在喊口号,什么永不认输,我一定行,你是最聪明的,不仅要考试成绩,还要有方法思想,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

口号太多,具体细化很少,就是躺在草地上看看“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给人感觉邓超很LOW,和传销一样在洗脑,电影里任素汐这也这么说,影评很多也这么说。这说明编剧对子女教育本身也缺爱深刻认知,只能喊口号。

批评考试制度也很陈旧,邓超一方面说要考第一名,屈从考试制度,一方面又说考好不重要,兴趣重要,逻辑不能自洽。甚至结尾连学生撕书也批评一番,搞得像杂文家了。

有些东西,你批评了也没用,或者说你批评了,也没有好的方案,那就是口水,浪费时间了。而且把学生做作业巩固,说成是反复蒸馒头,更是一派胡言,无稽之谈。

还有就是刻意丑化教导主任,教导主任也算是教育界成功人士,怎么可能大喊说,班主任包庇坏学生,坏学生一定要抛弃。这种话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口中公开说出来,说明编剧是十分业余的。

5、最后就是电影太拖沓了,人文片拍了两个多小时,后面特别难看。本来是谈教育,或者谈父子情感,最后什么都谈了,还大篇幅的扯什么洪水儿子丢了,被小混混殴打之类的,基本和主线无关,反而喧宾夺主。电影说这些可能是为了煽情,但这种旁生枝节,反而毁了主题。

另外邓超从监狱出来后,儿子转折太突兀,邓超进去时候,儿子在幼儿园,幼儿园时期孩子负责记忆的海马体还不成熟,七年后出来,儿子基本上都忘记这个父亲了,怎么可能突然就相依为命了?

还有就是让小高老师嫁给邓超,邓超离异,蹲过监狱,靠卖血出苦力生存,还带个孩子,这是婚姻市场最不堪的一种。小高中学老师,刚毕业,长得也不错,哪一点就看上了邓超了,这不是没事瞎扯淡意淫么,按电影里的设置,邓超肯定一个人拉扯儿子。

可对比的还是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马修老师喜欢学生妈妈,那是因为学生妈妈好看,而且学生妈妈也没看上这个秃头的马修老师,跟着有车的工程师走了。邓超的电影在基本逻辑方面太缺乏了。

本来电影是拍个父亲儿子一起看的,后面越来越长,父亲看着累,儿子看不懂,像爱奇艺优酷的网剧一样注水。比如最后父亲说,我的教育失败了,意思是说儿子自私,为了自己理想毁了父亲的理想,看电影的儿子肯定看着莫名其妙。

总体来说,能凑合看看,融洽下父子情感,也能汲取点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但总体不是个好电影,和放牛班的春天,中间差一万个狗十三(电影)。当然还是比邓超以前的恶棍天使,分手大师还是强的。邓超当演员还凑合,当导演没有天赋。虽然很用力,但还是走形了。

电影银河补习班——再也没有比为他好,更差的借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银河   电影   教育界   补习班   父子   口号   幼儿园   天才   借口   批评   父亲   儿子   母亲   父母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