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很多患者认为自己是肚子受凉、饮食不卫生、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导致的,大都会在家自行用药,以为止住了就没什么大事了,其实腹泻除了与饮食有关,还有很多是由于肠道炎症、肠道息肉引起。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京城名医堂专家委员会委员冯春祥教授提醒大家,在经常出现腹泻时,最好不要盲目服用止泻药,这不仅会掩盖真实的病情,还可能会加重疾病的进程,及时到医院就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感觉?


冯春祥教授提到,如果身体里长了特别小的息肉,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不适感觉的,最多偶尔出现肚子痛、腹胀等不舒服,也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才可能出现拉黑便、大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比较明显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由于痔疮和肠息肉都有可能会引起便血,尤其接近肛门的直肠或者乙状结肠长了大息肉时,可能会出现便血。所以患者在没做肠镜的情况下,出现息肉出血就可能会被误诊,按照痔疮出血来处理,往往耽误了病情。


肠息肉为肠癌“前身”

及时治疗可阻断癌变发生


据冯春祥教授介绍,肠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也有研究显示至少有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便可以消除后患。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我们可以把肠息肉大致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比如: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为23%;

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100%。

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因此,他提醒大家:如果发现在早上起床后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交替,或伴有下坠感、大便不成型、次数多、便不尽,特别是同时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肠癌的发生。


手术切除了肠息肉,

为何一段时间后还会长出来?


从中医角度来说,肠息肉是痰与湿聚结在一起产物,其根本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多与肝脾两脏有关,肝主疏泄,肝功能失调,又易犯脾,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聚结在肠粘膜就形成了息肉。

冯春祥教授指出,肠息肉的形成多与脾虚有关。脾主运化,其功能失健,则水湿内停。湿聚而成痰,痰浊与卫气在胃肠交搏,阻塞了相关的脉络,郁积日久而成息肉,这个过程记载于两千年前的中医古籍《灵枢·水胀篇》中。

他认为,手术切除肠息肉后容易复发是因为脾虚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视频加载中...

所以,中医治疗肠息肉分两方面入手,首要目标是补益脾胃以治疗脾虚这个“本”,恢复脾胃功能,使息肉失去痰湿供给。而对于息肉本体这个“标”,则以化痰散结为原则进行化解,这样可以在不手术的情况下将息肉消除,减轻患者痛苦。

如此标本兼顾,可让息肉消失后,很难再次出现,也完成了预防肠癌的初衷。所以,建议有肠息肉而未手术,或手术后肠息肉反复复发的患者,积极看诊专业的中医医师,通过辨证方法合理施治。


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很多疾病甚至是癌症的发生率都在下降,而结直肠癌在过去10年间新发病数和死亡数均翻了一番,且还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只占全球总人数的17%,但是直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却达到了31%!更有科学家预测说,不久的将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成为癌症榜首。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张诗军介绍,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发病率位居第三,死亡率位居第二,每年约37.6万人被确诊,约4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这个疾病的发生与偏爱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结构有关,且具有10%~15%的家族遗传性。

从中医角度来讲,肠癌系正气不足,邪气乘虚侵入所致,治疗应攻补兼施,尤以扶正为主,提倡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期辨证论治。

早期的肠癌,一般属于湿热蕴结型,中医采取清热利湿、扶正祛邪法。此时,体内正气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用驱邪的药物多一些,扶正的药物少一些,主要将体内邪气祛除,疾病则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对于中晚期的肠癌,正气尚未衰,但由于病程较长,正气耗损,属正虚邪实,故以攻补兼施为主。

对于晚期的癌症,正气耗伤,体质衰弱,肿瘤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和脏器,或转移扩散,或给予化疗、放疗、癌肿切除术,造成正气衰败,治当以益气健脾,软坚散结。

建议大家找专业的医生诊断过症型后,判断用药,不要自己随意食用,以防药不对症,癌症可防可控,肠癌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可以实现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患者病案


患者吴大爷在15年9月份的时候,因大便带血入院,后面查出了直肠癌便做了切除手术,但术中发现肿瘤穿透肠壁肌层,1/5淋巴结转移,CT提示肝转移可能。术后便给予了化疗,但因为经济原因只做了1次之后不愿再做,要求转中医治疗。

诊疗过程:

初诊:

10月份来就诊的时候,他整个人的症状基本可以,就是平素容易火旺,舌红、苔薄、脉细。属大肠热毒弥漫,当以扶正护肝、清热解毒为法,口服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加上灌肠方用蟾皮、山慈菇、土贝母、槐花等,每天1剂,水煎保留灌肠。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16年复诊:

上方已服120剂,灌肠34剂,精神形体还是不错的,就是大便不规律,大便干时有下坠感、大便稀时无明显不适,饮食睡眠均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湿热未尽,治法当清利大肠湿热,解毒。方用三物黄芩汤加味,每月20剂,水煎服。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18年复诊:

坚持服用上方,日常照顾80岁老母亲、下地参加农活,均未见明显不适,药效稳定、照顾他的经济困难,缩减其剂:用生地、黄芩、苦参、败酱草、木香等九味中药,每月10剂,水煎服。

20年复诊:

形体壮实、精神状态佳,中间这1年多时间断续服上方50余剂,无明显不适,也未见复发迹象,诊其舌淡胖、脉弱,虽大肠热毒几尽,但仍有脾虚症状,以六君子汤加地榆7味药处方,把脾胃之根留住乃是长治久安之大计。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分析:

本案例抓住大肠热毒这一贯穿始终的基本病机,先以小柴胡汤加味扶正护肝、清热解毒,继以三物黄芩汤加味清利大肠湿热解毒,后以六君子汤加地榆固本,药虽不多,但不偏不倚,因此能持之以恒。对于患者来说,五年未见复发转移迹象也已属不易,总体治疗结果还是相当很不错的。


如何预防大肠癌“来袭”?


据冯春祥教授介绍,如果患者在有肠息肉的基础上,还不注意改善饮食或作息方面的坏习惯,那就相当于在癌变的天平上不断“加码”。所以想要预防肠癌,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饮食,减少腌炸、烟熏食品,增加蔬菜、水果、粗粮,减少吸烟、过量饮酒,加强运动,减少肥胖,也可适当应用钙、硒、阿司匹林这类药物。

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简单肠胃问题,4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第二,积极开展筛查、普查,做到早期发现,积极宣传大肠癌临床表现,呼吁及时就诊;这也是目前预防肠癌最重要的手段;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减少大肠癌发生;积极治疗大肠癌,保证能够在早期获得较好的疗效。

大肠癌筛查方法目前一共包含7种:大便隐血,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模拟肠镜、磁共振模拟肠镜、大便DNA分析和Septin9。

在这7种方法里,最简单、最常用的就是大便隐血检查,约70%左右的病症都可以通过大便隐血检查来发现,如果大便隐血检查呈阳性,建议随后再进行肠镜检查。

最后想告诫大家,只要我们平时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时就诊,积极参加筛查、普查,治疗癌前病变,规范治疗临床肿瘤,就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减少大肠癌的死亡,最终改善大肠癌的生存率。

#中医##健康热力计划##癌症##滚蛋吧肿瘤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汤加   隐血   患者   腺瘤   可能会   息肉   湿热   肠癌   大肠   现时   正气   晚期   肠胃   大便   癌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