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2月12日: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随队抵达延安

历史上的今天即1939年2月12日,印度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抵达延安。

医学史上的2月12日: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随队抵达延安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Kwarkanath S.Kotnis,1910.10.10—1942.12.9)1910年10月10日出生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的绍拉浦尔市。柯棣华的家庭虽然属于身份较高种姓,但由于有8个孩子且母亲有残疾,所以家庭生活十分拮据。

受父亲的民族解放思想影响,柯棣华从小即随同父参与抵制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后来,柯棣华进入孟买的医学院学习医学,但因参与对英国统治者的斗争而被迫终止学业。几经周折,在1936年柯棣华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顺利考入英国皇家医学院。

二战爆发后,柯棣华放弃了去医学院的学习自愿加入巴苏医生发起的5人援华医疗队。1938年,5人医疗队抵达中国后即为国民革命军救治伤员。当他们对国民革命军的抗日斗争感到失望后,于1939年2月12日抵达延安,加入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救治抗日伤员。

医学史上的2月12日: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随队抵达延安

抵达中国之初,在重庆期间,为了表达医疗队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医疗队请中印文化协会主席为每人起了中国名字。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的中国名字即是“柯棣华”。自此,这个有着亲切中国名字的印度身影即出现在晋察冀边区、出现在枪林弹雨中、出现在抗日根据地、出现在穿越敌人封锁线的炮火中、出现在以自身做试验的传染病救治中。

1941年,柯棣华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医生,担任白求恩和平医院院长,并在同年与郭庆兰结婚。1942年,柯棣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在同年的12月,因病逝世,年仅32岁。

医学史上的2月12日: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随队抵达延安

现今在位于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有两座雕像,一座是白求恩,另一座即是柯棣华。两位医生用生命诠释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014年9月1日,柯棣华与白求恩同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医学史上的2月12日: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随队抵达延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延安   印度   国民革命军   白求恩   孟买   尼斯   晋察冀   医生   医疗队   国际主义   伤员   英国   医学院   中国   同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