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的苦恼-“远近皆是陌路”

近期因着小朋友们放假了,眼科门诊来了很多的小朋友来就诊。其中一些集中主诉为“看近模糊,看远清晰”、“看远看近皆模糊”、“容易视觉疲劳、眼球酸痛”“小朋友经常看不清课本或黑板,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还有家长提起,小朋友有时候看着东西,眼睛就对起来了,成对子眼。当你发现小朋友有这些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去眼科医院就诊,因为可能是远视出现了问题。近视是大家经常会提及的问题且接触较多,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远视吧。

远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指眼睛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典型的远视者,视远物看不清,视近物更看不清晰。当远视度数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能力,增加眼屈光力,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清晰视力。但由于频繁并过度使用调节,远视者视疲劳症状比较明显。

远视眼的苦恼-“远近皆是陌路”

三种屈光状态

远视分类:

一、根据远视度数分类:

1、低度远视:<+3.00D,该范围远视在年轻时由于能使用调节进行代偿,大部分人40岁以前不会影响视力;

2、中度远视:+3.00D~+5.00D,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

3、高度远视: >+5.00D,视力受影响,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能被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形远视。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幅度或能力下降,被调节所代偿的隐形远视则被逐渐暴露出来了。

二、根据调节作用对远视症状的影响分类:

1、隐形远视:临床上远视度数较低者,可以利用自身眼睛调节作用,获得正常清晰视力,常规显然验光(不散瞳验光)表现为正常人正视,散瞳麻痹睫状肌后,可暴露真实的远视度数。

2、显性远视:远视屈光度超过调节作用的代偿范围,常规显然验光即表现为远视。

3、全远视(或称总远视):隐形远视和显性远视的总和,充分散瞳麻痹睫状肌后可测得屈光度。

远视病因:正常情况下,当平行光线通过眼球前部透明屈光介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结构)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上,就会形成清晰的像。可当受到各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影响,眼球前后径变短,或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减弱,使聚焦点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后面,就会形成远视。

基本病因:

1、眼球前后径变短引起的远视,此类即轴性远视,是最常见的类型。生理因素:人在出生时眼的前后径较短,故很多婴幼儿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远视。眼轴随着发育逐渐增长,到成年后应当为正视或者接近正视。病理因素:如果因遗传或者外部环境影响,儿童眼轴发育障碍,不能达到正常长度,可出现远视;或者出现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和视网膜脱离等,均能影响眼球前后径长度。

2、屈光性远视。曲率性远视: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屈光介质成分表面弯曲度不够导致,如角膜表面弯曲度变小,可由先天性平角膜、角膜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屈光指数性远视:是指由于一个或者多个屈光介质成分屈光指数(折射率)发生改变,如晶状体的屈光力减弱,常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后、晶状体后脱位、糖尿病眼部损害等。

诱发因素:远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大类:父母或祖父母中有远视患者;糖尿病;眼部肿瘤等占位性疾病。

远视眼的苦恼-“远近皆是陌路”

远视与年龄及临床症状:

1、<6岁: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症状,因为眼睛调节功能好,近距离用眼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明显斜视而被发现。

2、6~20岁:近距离阅读需求增大,特别是在10岁左右,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3、20~40岁:近距离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病人提前出现老花眼,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功能发挥的作用减退引起。

4、>40岁,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视物模糊、视疲劳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需要配镜矫正。

典型症状:

1、视力减退:低度远视者,大部分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眼睛调节,不存在视物模糊。当眼睛调节功能无法起代偿作用,将逐渐出现视近模糊,不能聚焦近处物体。高度远视或中老年人,由于眼睛调节功能减退或不足,可导致远、近视力都减退,视远不清晰,视近更看不清。

2、视疲劳:远视眼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必须动用调节作用,在看书、阅读或其他近距离用眼场景下,容易产生视疲劳,如视力模糊、眼球沉重、压迫感或酸胀感、眼球深部作痛或不同程度头痛等。头痛多在额部或眼眶上部,有时引起肩胛部不适,或引起偏头痛,半恶心、呕吐等。

3、眼部变化:常见眼球较小、前房浅。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水肿或视盘炎。

与远视相关的并发症:

1、屈光性弱视: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未在6岁前给与适当矫正的儿童,这类弱视可通过检查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给与适当的视觉训练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内斜:远视未进行屈光矫正时,为了获得清晰的视力,在远距离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离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3、其他:远视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远视者在散瞳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远视眼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水肿或视盘炎,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无明显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无改变,成为假性视盘炎。

相关检查:

1、视功能检查:首要是视力测试,可以简单了解患者远近视力损害程度。检查视野、色觉、立体视觉等其他视功能。如果小朋友为高度远视,不及时矫正,视觉功能发育会受影响,可能形成弱视。

2、验光检查:了解患者屈光状态和屈光异常的程度,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首先滴入散瞳剂麻痹睫状肌后进行验光,以避免眼睛本身调节作用对真实屈光状态的掩藏和干扰。

3、超声检查:应用AB超或IOL-master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指标的测量。

4、检眼镜检查:需充分散瞳后进行检查。可观察眼底视盘大小、形状、颜色边界和病理性凹陷,视网膜血管情况,黄斑及中心凹反光情况,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渗出、色素增生或脱失等状况。

远视的治疗:目前远视主要通过光学配镜矫治,也可通过手术。很多轻度远视的患者,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可达到正常视力,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检测即可。但随着年龄增长,调节作用下降,远视症状凸显,需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

配镜治疗,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一般要求满18周岁,且不作为首选治疗措施。这些手术治疗通过重塑角膜曲率,增加角膜屈光度来矫正远视,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对角膜周边组织切削,使周边变扁平,角膜中心变凸,增加角膜屈光度,一般矫正小于300度的远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C):通过激光重塑角膜外形,适应范围较广,600度以下的患者可选择该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快。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过程类似于PRK,需要使用酒精松解角膜上皮。但如果患者远视度数过高,角膜厚度不足,不适合做角膜激光手术者,可考虑人工晶体置换术。

远视眼的苦恼-“远近皆是陌路”

远视的成像

新生儿、儿童、青少年需要接受眼科疾病筛查,在出生6个月、3岁、一年级之前、在学校期间每2年均需要由眼科医生进行视力测试。很多没有症状的小朋友需要密切观察眼部是否有不适,是否有视物模糊等症状出现,一旦出现就及时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远视眼   屈光度   晶状体   远视   角膜   视网膜   度数   远近   陌路   视力   眼球   苦恼   疲劳   症状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