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脾俞穴,出自《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其“脾”,脾脏也。“俞”者,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也因与脾脏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被称之为“脾俞”穴。

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脾腧穴,顾名思义就是治疗脾脏的要穴,对改善脾脏功能,消除脾脏功能时常所造成的病理证候,有不良的疗效。《铜人经》记载“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壮”。《针灸学》也记载,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个背俞穴的记忆方法就是,肺心膈肝脾,三五七九十一。

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本穴为治脾的要穴,主治脾虚有关的病症。脾脏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无法运化水液,导致湿聚成痰,痰浊上蒙清窍,阻遏经络,则可见头痛、头晕。我们可以取脾俞穴配合丰隆穴、阴陵泉穴健脾祛湿。脾脏又为运化水谷的重要器官,脾气虚弱,则水谷难以运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足则无法濡养清窍,所以可见头晕。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调理脾俞穴来健脾理气。同样,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则水液运化无力,可见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则可出现咳嗽咳痰等,这个我们可以用脾俞穴配合丰隆穴。曲泽穴、肺俞穴等健脾祛湿,宣肺化痰。除此之外,本穴对于脾虚所致的心悸失眠、水肿、泄泻等均具有不错的疗效。

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本穴日常保健方法:

1、针刺法:《针灸学》有言,本穴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或刺伤肝脏。

2、按摩法: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痛感。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灸法:一般选用艾条灸,多使用回旋灸治疗方法。一般一次维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局部温热为宜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宣肺   丰隆   胸椎   咳痰   气胸   脾脏   患处   气血   背部   疗效   头晕   脾气   小时   功能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