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女性继发性风险更高,除了抗生素还有什么选择?

尿路感染是在尿路上任何一个器官组织发生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都有机会受到感染,但尿路感染一般以膀胱和尿道为主。由于男女身体生理构造差异,女性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会比男性要高。研究显示女性有50%的机会在一生中会患上尿路感染,而且当中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在一年之内会再受感染。[3]

女性的尿道会比男性的尿道要短,再加上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尿道口和肛门之间的距离接近,肠道细菌容易从肛门经过尿道口进入,并且会经过尿路侵入到膀胱内,如果感染到肾脏后果就非常严重。[4]

尿路感染的病征取决于感染的部位,但一般包括频繁上厕所,小便疼痛,尿液混浊,尿液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显示尿液中有血液,尿液有刺鼻味道,女性患者的阴道会出现疼痛等现象。如果感染到肾脏,患者更可能出现发烧、呕吐和恶心等病症。[4]

引起尿道感染的,约80%为大肠杆菌引起的,10%-15%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其他机会较小但有可能致病的细菌包括肠球菌(Enterococcu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肠杆菌(Enterobacter)和变形杆菌(Proteus )等。[5] 除了细菌,真菌也可能是感染源。大肠杆菌是经常在肠道出现的细菌,但在尿路上不应该出现,但泌尿系统的大肠杆菌过度生长,便触发尿路感染,从尿道到膀胱,甚至肾脏都有机会受到感染。

治疗尿路感染,临床上以抗生素为主。部分患者有继发性风险,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容易造成抗生素抗药性。 2012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200名大学生患者的尿液[6],20%的患者发现对一线抗生素存在抗生素抗药性的大肠杆菌。 除了抗药性,长期服用抗生素对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影响,菌群不平衡容易造成肠漏,增加自免疫系统疾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之外,蔓越莓是其中一种预防继发性尿路感染的食物。蔓越莓含有的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可以阻挡细菌粘附尿路组织上的细胞,减少感染。蔓越莓作为治疗尿路感染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抗生素。[7] 2008年的一项 Cochrane分析[8],包括了10个随机临床试验,包括1049位受试者样本,结论是蔓越莓汁可以适度减少女性尿路感染的继发性风险,但2012年更新版的Cochrane分析[9],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增加了12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蔓越莓对治疗尿路感染的证据不足,而且很少人可以连续每天饮蔓越莓汁的,所以不建议蔓越莓作为预防或者治疗尿路感染的手段。 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3],蔓越莓虽然在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证据比较不一致,但蔓越莓对减少尿路感染有显著作用。总体来说,蔓越莓对治疗或预防尿路感染的研究证据比较不一致。蔓越莓本身是季节性水果,蔓越莓汁携带不方便,而蔓越莓提取物价格不便宜,种种因素使得蔓越莓不是一个治疗和预防尿路感染的最佳手段。

尿路感染:女性继发性风险更高,除了抗生素还有什么选择?

甘露糖

甘露糖是蔓越莓中的活性物质。但解析甘露糖得先介绍一个经常被误会的“姊妹” – 甘露糖醇。甘露糖醇是糖醇的一种,甜度是蔗糖的一半,自然存在于某些植物、菇类和水果中,虽然甘露糖醇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但甜度太低,很少作为甜味剂。由于不吸收水分,所以也有添加到巧克力等食品中用来增加风味的。甘露糖醇有减颅内压、眼压、利尿等作用,在治疗脑创伤、青光眼和肾病上有一定作用。但今天不是介绍甘露糖醇,所以对甘露糖醇的介绍到此为止。

对尿路感染有帮助的是甘露糖(Mannose or D-Mannose)。甘露糖是单糖,但跟葡萄糖不一样,食用后甘露糖不容易被人体吸收,90%的甘露糖不能进入血液,在服用后约30到60分钟后直接通过尿液排出,所以跟葡萄糖不一样,甘露糖不会影响血糖。[1] 食物中蔓越莓、各种浆果、桃子、苹果等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甘露糖,蔬菜中番茄、白菜、白萝卜、豆类都含有甘露糖。[2] 人体和动物血液中也含有小量甘露糖。

近年关于甘露糖的研究不少,今天我们探讨一下甘露糖对治疗尿道感染、癌症和自免疫系统疾病等,究竟有没有作用。

甘露糖治疗尿路感染

自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临床使用甘露糖治疗尿道感染。[10] 近年随着众多的研究证据证明甘露糖的治疗和预防效果,甘露糖作为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逐渐受到主流医学的重视。

当通过肾脏、膀胱和尿道排出时,甘露糖会包裹经过的组织细胞和企图粘附在细胞上的细菌,使到细菌无法粘附在膀胱和尿管细胞,阻挡了细菌感染的途径,无法粘附尿路组织的细菌会跟随尿液排出体外。

超过半数女性会患过尿路感染,部分人群还会患上继发性尿路感染,必须通过长期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容易造成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还会搞乱肠道菌群的平衡,引致肠漏和增加各种自免疫系统疾病和、慢性病、代谢病的风险。[1]

2013年的一项临床研究[11],308名继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在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康复后,分成3组,一组继续6个月每天服用2克的甘露糖,另一组一组连续6个月每天服用抗生素 - 呋喃妥因 (Nitrofurantoin),第3组是对照组,什么都没有。6个月后,一共有98人尿路感染复发,占受试者人数31.8%。复发患者当中,服用甘露糖组的只占15人(14.6%),抗生素组发病人数21人(20.4%),对照组的发病比率,占62人(60.8%)。研究显示,在预防继发性尿路感染上,甘露糖和抗生素的效果相当。而且研究人员指出,服用甘露糖的副作用比抗生素低得多。

尿路感染:女性继发性风险更高,除了抗生素还有什么选择?

2016年意大利罗马大学的一项先导性临床试验[12],病人连续服用甘露糖13天,病人的病征显著减少,问卷评估也显示病人的生活质素显著提高。在预防尿道感染复发上,研究人员把病人分成2组,干预组继续服用甘露糖,对照组什么都没有,结果服用甘露糖组,6个月内复发的只有4.5%,而对照组则是33.3%。 研究人员的结论是甘露糖可以辅助治疗急性膀胱尿路感染,而且能成功预防尿路感染的复发。

不用抗生素的话,合并几种方法可能对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最好。2014年的一项临床试验[13],33位急性尿路感染的女性每天服用甘露糖+蔓越莓提取物+益生菌(乳杆菌),60天后尿液中再检查不到感染迹象。2017年的另一项随机对照组临床试验[14],80位患者连续7天服用甘露糖+N-乙酰半胱氨酸(NAC)+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果汁的组合,证明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跟服用5天的抗生素的效果一样。

但需要注意的是,甘露糖对大肠杆菌特别有针对性,甘露糖在使用后一天内能大幅减少尿路中的细菌数量。但没有证据显示甘露糖对其他细菌和真菌感染有治疗和预防效果。[1]

甘露糖可以治疗癌症?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学者2018年在《自然》子刊发表的一篇动物实验[15],服用甘露糖可以减慢小鼠的肿瘤生长。肿瘤细胞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但人体的健康细胞同样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所以虽然知道切断癌细胞的葡萄糖来源可以“饿死”癌细胞,但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方法。

尿路感染:女性继发性风险更高,除了抗生素还有什么选择?

甘露糖虽然跟葡萄糖同样是单糖,但却不容易被细胞代谢,该实验证明,当甘露糖进入细胞后,会干扰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正常代谢,从而减慢了癌细胞的生长。 上述的理论在癌症的小鼠上得到证实,而且研究人员没有发觉服用甘露糖后,小鼠的体重和其他可见的地方有什么分别或副作用。 研究同时在癌症的小鼠身上测试了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素)和甘露糖一起使用的效果,结果显示甘露糖加强了化疗的效果,进一步减慢肿瘤的生长,而且患癌的小鼠使用甘露糖后生命延长了。但研究也发现,不同的癌细胞对甘露糖的敏感度不一样,所以研究虽然证实甘露糖在小鼠身上的多种癌症有治疗效果,但并不是对所有癌细胞“通杀”的物质。

尽管“甘露糖可以减慢肿瘤生长”这个题目很吸引,但我从该研究中,没有看出甘露糖有特别针对癌细胞作为靶点的地方,我理解该研究的重点是甘露糖针对的是癌细胞比普通细胞需要更多葡萄糖(甘露糖使得葡萄糖对于癌细胞不够用,但对普通细胞还好),所以干扰了葡萄糖的代谢,跟减少葡萄糖和容易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究竟有没有分别?下一步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比对服用甘露糖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分别对癌细胞的作用做比对。但无论如何,该研究对下一步癌症治疗展示了新的研究方向。

甘露糖可以治疗自免疫系统疾病?

2017年国内学者连同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细胞和动物实验[16],研究人员证明甘露糖可以诱导人类和小鼠的初始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在T细胞中甘露糖通过脂肪酸氧化和提高自由基水平,诱导Treg细胞生成。Treg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耐受和和减低炎症的作用。所有自免疫系统疾病,无论起因是什么,必然是通过炎症引致不同自免疫系统的病征,而Treg细胞的增加一般意味着炎症可以减少。该研究让小鼠口服甘露糖,证明能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是抑制了小鼠的1型糖尿病(自免疫疾病)和呼吸道的炎症。

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是修复肠漏和治疗自免疫系统疾病的关键。人体不容易吸收的甘露糖,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食物,如果对益生菌有帮助的话,就称为益生元(prebiotics).2012年的一项动物实验显示[17],当甘露糖跟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一起让小鼠服用,可以重建小鼠的肠道菌群平衡。

2018年另一项动物实验[18],喂食甘露糖的小鼠,可以避免了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引致的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人员检查服用甘露糖的小鼠粪便,发现肠道吸收的热量减少,小鼠的肠道内菌群也改变了,对减低体重有关联性的益生菌增加了。试验证明甘露糖是对肠道有益的益生元。

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甘露糖是很好的益生元,可以防止有害细菌在肠道内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生物被膜是细菌和真菌的“保护罩”,很多细菌都能形成生物被膜,一旦生物被膜形成,就连抗生素很多时候都变得无效,因为抗生素被挡在生物被膜外,根本接触不到下面的细菌。除了抗生素,很多调整肠道菌群的草本保健品和益生菌,可能都会受到生物被膜的阻挡无法改善肠道健康。[19]

虽然不少研究证明甘露糖对肠道有益,在动物实验中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减少炎症,但人体的临床试验还没有,所以甘露糖对人体肠道和炎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总结

长期使用抗生素对健康容易造成影响,甘露糖对预防尿路感染,有临床证据证明有一定效果。正常剂量的甘露糖是安全的,但也有研究指出甘露糖也可能有潜在的害处,包括通过增加蛋白质糖化等造成糖尿病的风险、动物实验上怀孕前服用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血液中甘露糖跟糖尿病有一定关联性等。[20] 但至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服用甘露糖引起过任何安全事故、

甘露糖在癌症的研究尚在起步;甘露糖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和人体免疫Treg细胞,对自免疫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研究支持,但同样需要更多的研究,包括临床试验证明其作用。 但甘露糖对治疗急性尿道感染和预防继发性尿道感染有不错的效果,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证据包括临床试验证明其作用。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潜在风险实在太大,使用非抗生素手段,例如甘露糖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甘露糖只能算是辅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和医生的诊断治疗。

在治疗和预防尿道感染上如何服用甘露糖? 可以将半茶匙的甘露糖溶在一大杯的水中,每隔2小时服用一次。当服用甘露糖的时候,每天保持8到10杯水,甘露糖阻挡大肠杆菌粘附,多喝水可以冲走尿路上的细菌。但不是所有尿路感染都是大肠杆菌引起的,但你使用甘露糖48小时后,病情都没有帮助后,也许大肠杆菌并不是原因,此时你大可以放弃甘露糖,此时抗生素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了。[1]

#尿路感染##抗生素##蔓越莓#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明所写的内容并不存在利益冲突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作为科普知识提供,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诊断和建议。文章内容中涉及医学的部分均来源于参考文献。

参考:

[1] Hillary Martin,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D-Mannose?, https://www.livestrong.com/article/125096-benefits-d-mannose/ Last viewed: April 17, 2020

[2] Nutrient Review, Mannose, http://www.nutrientsreview.com/carbs/monosaccharides-mannose.html, Last viewed: March 3, 2021

[3] Liska, Deann & Derrig, Linda & Mah, Eunice. (2018).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Should Cranberry and Probiotics Be Considered?. Nutrition Today. 53. 207-212. 10.1097/NT.0000000000000297.

[4] Mayo Clin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urinary-tract-infection/symptoms-causes/syc-20353447, Last viewed: March 3, 2021

[5] Kodner, Charles & Gupton, Emily. (2010).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e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82. 638-43.

[6] Sanchez, Guillermo & Master, Ronald & Karlowsky, James & Bordón, José. (2012). In Vitro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Urinary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among U.S. Outpatients from 2000 to 2010.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56. 2181-3. 10.1128/AAC.06060-11.

[7] Sihra, Neha & Goodman, Anna & Zakri, Rhana & Sahai, Arun & Malde, Sachin. (2018). Nonantibiotic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Nature Reviews Urology. 15. 1. 10.1038/s41585-018-0106-x.

[8] Jepson RG, et al. Cranberries for prevent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1):CD001321

[9] Jepson RG, Williams G, Craig JC.(2012) Cranberries for prevent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Issue 10. Art. No.: CD001321. DOI: 10.1002/14651858.CD001321.pub5

[10] Anastasia Visotsky (2018), Dr. Wright’s Protocol: D-Mannose And SSKI For UTI Treatment, https://www.stoputiforever.com/interview/sski-for-uti-treatment/, Last viewed: April 17, 2020

[11] Kranjčec, Bojana & Papeš, Dino & Altarac, Silvio. (2013). D-mannose powder for prophylaxis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32. 10.1007/s00345-013-1091-6.

[12] Domenici, L., Monti, M., Bracchi, C., Giorgini, M., Colagiovanni, V., Muzzi, L., & Benedetti Panici, P. (2016). D-mannose: A promising support for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en. A pilot study. [Abstract].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13), 2920–2925

[13] Vicariotto, F.(2014), Effectiveness of an association of a cranberry dry extract, D- mannose, and the two microorganism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01 and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PC09 in women affected by cystitis: a pilot study. J. Clin. Gastroenterol. 48,S96–S101

[14] Palleschi, G. et al.(2017), Prospective study to compare antibiosis versus the association of N- acetylcysteine, D- mannose and Morinda citrifolia fruit extract in prevent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patients submitted to urodynamic investigation. Arch. Ital. Urol. Androl. 89, 45–50.

[15] Gonzalez, P.S., O’Prey, J., Cardaci, S. et al.(2018), Mannose impairs tumour growth and enhances chemotherapy. Nature 563, 719–723 (2018).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729-3

[16] Zhang, Dunfang & Chia, Cheryl & Jiao, Xue & Jin, Wenwen & Kasagi, Shimpei & Wu, Ruiqing & Konkel, Joanne & Nakatsukasa, Hiroko & Zanvit, Peter & Goldberg, Nathan & Chen, Qianming & Sun, Lingyun & Chen, Zi-Jiang & Chen, WanJun. (2017). D-mannose induces regulatory T cells and suppresses immunopathology. Nature Medicine. 23. 10.1038/nm.4375.

[17] Korneeva OS, Cheremushkina IV, Glushchenko AS, et al.(2012), Zh Mik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 2012;(5):67–70.

[18] Sharma, V., Smolin, J., Nayak, J., Ayala, J. E., Scott, D. A., Peterson, S. N., & Freeze, H. H. (2018). Mannose Alters Gut Microbiome, Prevents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Improves Host Metabolism. Cell reports, 24(12), 3087–3098.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8.08.064

[19] Michał Piotrowski1 et al.(2019) ,Fructooligosaccharides and mannose affect Clostridium difficile adhes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doi.org/10.1007/s10096-019-03635-7

[20] Sharma, Vandana & Ichikawa, Mie & Freeze, Hudson. (2014). Mannose Metabolism: More than meets the ey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453. 10.1016/j.bbrc.2014.06.02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抗生素   尿路感染   大肠杆菌   小鼠   癌细胞   尿液   尿道   膀胱   肠道   葡萄糖   甘露   细菌   免疫   患者   细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