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本文由莲塘街道社康中心(罗湖医院集团) 王泽涟 主治医师原创

湿阻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湿阻的病因病机:

1.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工作于潮湿之处,或冒雨露雾湿,湿邪则易袭人而病。我国长江流域,沿海等地,每到夏令梅雨季节,雨量集中、空气潮湿,持续时间亦较长,这段时期稍有不慎,即可感湿而病。

2.脾虚生湿:生活不节,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不匀,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湿阻的临床表现:

湿阻病起病缓慢,迁延时间较长。一般人夏发病,至秋渐缓。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重、闷、呆、腻、濡。重为肢体困重,闷为脘腹痞闷,呆指纳食乏味呆滞,腻指口粘苔腻。自觉口中粘腻不适,口淡无味,或口中有甜味,一般不渴,亦有口干口苦者,但必渴不欲饮,或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总见苔腻,或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湿阻的诊断依据:

1.发病于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发病于夏令梅雨季节。

2.起病缓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位固定不移。

3.以肢体困重,脘腹满闷,饮食呆滞,舌苔腻浊,脉濡等为主症。

4.实验室理化检查,各项指标数据大致在正常范围内,多无器质性改变依据。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湿阻的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一是祛湿,一是运脾。祛湿即是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运脾即是恢复被困之脾胃功能。祛湿有助于运脾,运脾也有助于祛湿。·

1.祛湿《本草纲目·十剂》有“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燥之。”的记载。可见其主张用风药、燥药、利药以祛湿。临床根据湿是否寒化、热化,最常采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苦寒燥湿治法,不论寒化、热化,均须佐以淡渗之品,有时亦佐以风药以胜湿。

2.运脾运脾泛指运脾、健脾、醒脾等法以健运脾胃,恢复脾之运化水湿之功能,故《证治汇补·湿症》说:“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脾虚生湿为主者,治以健脾,佐以化湿;湿困而脾运呆顿者,治以醒脾、运脾为治,兼以化湿。湿从寒化,伤及脾阳者,除苦温燥湿外,还应配合温运脾阳之法。湿从热化,伤及脾阴者,又当化湿养阴并治,清热化湿而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湿。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湿阻的防护:

1、注意改善工作、生活的潮湿环境,涉水冒雨后及时更换干衣。

2、梅雨季节取鲜藿香、鲜佩兰及荷叶之类,水煎代茶饮,以芳香醒脾,和中化湿。

3、夏季注意勿过于劳累,以免降低抗湿能力。

4、慎食滋腻食品。

5、避免过度贪凉饮冷。

6、重点强调腰腹部保暖。(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进入春季别大意,小心湿气导致您“昏昏沉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佩兰   长江流域   燥湿   苦寒   湿气   脾胃   梅雨   夏令   呆滞   肢体   大意   芳香   沿海   潮湿   春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