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啥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800精骑突围?

前言:

项羽,秦汉之际一代枭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从一个西楚小将崛起,最终称王称帝,与刘邦争夺天下。然而他的一生荣辱坎坷,从鼎盛到败亡仅仅几年。

一、项羽初战告捷:年少成名的西楚大将

秦朝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与其子胡亥连续推行苛政,终于激起民变。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举义,不久就吸引了巨大的响应,各地贵族纷纷起兵,秦朝一夕之间分崩离析。

经过两年的混战,到前207年,天下大局基本形成西楚霸王项羽、泗水淮阴侯刘邦两个集团的争霸。项羽此时只有26岁,却已是西楚军的主帅之一。

此时的秦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仅余咸阳一隅。秦二世胡亥带着心腹赵高和数百嫔妃溜达江南避乱,根本无心整顿朝政。正当诸侯军队杀到咸阳城下之时,秦朝出现了一线生机,那就是秦末名将章邯。

章邯劝说秦二世下诏大赦天下,同时收编刑徒为军,迅速建立起二十万大军。章邯率此部队击溃周文的起义军,让秦二世安全回到都城。此时的章邯就像秦朝最后的残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章邯的率领下,秦军一路高歌猛进,首先歼灭了吴广的起义,接着一举斩杀楚军主帅项梁。项梁的死让西楚军陷入混乱之中。

此时,身为副帅的年轻小辈项羽勇敢地站出来,斩杀主张退缩的同袍宋义,接手了西楚军的大旗。项羽决心与章邯决一死战,他亲自点火焚烧部队的船只和锅具,告诉6000余士兵,大军已经没有退路,唯有与秦军拼个你死我活。

项羽的铁血手段果然奏效,士气高涨的西楚军在淮水之畔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왠利运监렪项梁疮一丹,径先臼电二十萬大军,一举击败章邯。

这场关乎生死的淮水大战,一战成就了年仅26岁的项羽。西楚军的大胜让秦军元气大伤,章邯不敢再与项羽正面交锋,选择和议。

项羽轻释前嫌,礼遇章邯,但对章邯麾下的20万秦军却毫不留情,坑杀干净。这场血腥屠杀让天下人为之震惊,项羽的名声也因此大噪。

至此,项羽完全继承其叔父项梁的衣钵,成为西楚军的领袖。在他的率领下,西楚军势如破竹,打通了通往关中地区的道路。项羽也正式在这场秦汉争霸中崭露头角,被众人寄予厚望。

当时的项羽年仅二十六岁,却已在淮水之战中一鸣惊人,建立了“西楚霸王”的威名。他继承叔父项梁的遗志,率领西楚军击败章邯,让秦朝山河破碎。这为项羽日后称王称帝奠定了基础。

项羽也因淮水大战一举成名,后世亦称这场胜利为其“巨鹿之战”。项羽坚决果断的处决宋义,预示了他在 无礼仪的风;而对章邯礼遇之后坑杀降卒的决策,则表明项羽行事略带仁,当时或许无法思虑其残暴的弊端。

尽管如此,这场大胜还是让项羽声名鹊起,一时间无人能出其右。西楚军也在项羽的 下士气大振,接连攻下重镇,引领人心向东,让天下 渐成定局。

二、项羽性格漏洞初现:骄傲自大束缚视野

项羽连战告捷,名声日隆,渐渐展现出与生俱来的骄傲自大。

项羽生性直爽热诚,自小善于骑射。他天资聪颖,又有项梁的悉心教导,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但长期而言,项羽的性格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项羽从小生活优渥,又天资过人,养成了比较傲慢的性格。他总是目中无人,自视甚高,轻看敌人的诡计。这导致他在政治手腕和用人方面远不如同是草根的刘邦精明。

项羽也过于直爽,喜怒形于色,一怒之下常作出轻率决定,没有考虑后果。这使他在许多关键节点上,错失消灭刘邦的良机。

比如在彭城之战后,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欲用来胁迫刘邦投降。然而刘邦不仅毫不在意,还嘲笑项羽可以一起炖吃自己的父亲。

项羽性子火爆,闻言大怒,当真要将刘太公杀害。左右之人连忙劝阻,否则刘邦部下必然怀恨在心,不会真心臣服。项羽这才罢手,可见他经常在状况判断上失之毛躁。

再后来,在鸿门宴上,项羽同样错过了消灭刘邦的良机。当时楚汉两家联姻,刘邦借故不前往赴宴。楚国丞相范增见状,提议在宴会上趁机杀死刘邦,可项羽仍然迷信所谓“不许兵戈入宴”的说法,放过了刘邦。这使刘邦日后坐大,最终夺去他的天下。

项羽性格中的自负和易怒成为他日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当时的项羽还沉浸在一战成名的喜悦中,没有意识到这些隐患。相比之下,刘邦看似懦弱,实则老谋深算,正一步步成为项羽心头的定时炸弹。

项羽生来骁勇善战,又有项梁悉心培养,乃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但长期的优越环境也滋生了自负与傲慢的性格。

项羽目中无人,自视过高,不愿与人平起平坐。他喜怒无常,习惯用武力和权势解决问题,而缺乏政治手腕。这成为日后项羽屡屡失算的重要原因。

譬如在鸿门宴上,范增建议趁机除去刘邦,项羽没有采纳。在彭城之战后,项羽又想杀掉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以胁迫刘邦投降。左右劝阻,项羽这才停手。

可见项羽性格直爽,目空一切,没有意识到需要用心运筹谋略。反观刘邦则老谋深算,善于启人心智。两人性格差异,终为日后败亡埋下隐患。

三、用人失误致使大好局面败亡:人才流失误国

在最初的争霸中,项羽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不仅声名鹊起、人望日隆,还拥有两大文臣——谋士范增和大将军韩信作为心腹。

范增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而韩信更是秦末豪杰,继楚后国的张耳、陈余之后,又一将星。韩信在项羽手下先后平定三秦之地、击败章邯,立下赫赫战功。

若是善用范增之谋,发挥韩信之勇,项羽完全可以如太阿屡建奇功,稳固统领地位。奈何项羽 fail}}-;&看懂志四方,错判形势。

他不听从范增“趁机诛杀刘邦”的计策,也轻视韩信的出身。项羽自恃勇冠三军,始终不将韩信放在心上,更比不上自己。两人渐生龃龉。

前204年,韩信在与秦军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却没有得到项羽的褒奖。韩信愤而举兵叛变,一时之间,楚军内讧不断。

刘邦乘机拉拢韩信,许诺封为楚王,终于让韩信倒戈投降。从此韩信成为汉军一哥,对项羽形成沉重打击。

可即便到此时,项羽还是目空一切。前202年,刘项两军达成鸿沟之约,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项羽坚信刘邦不敢违背誓言竟鸿沟而南下。

但他又错判了刘邦的为人。没过多久,刘邦即发兵越过鸿沟,直抵郢都。楚军节节败退,不断有城池投降汉军。项羽这才意识到危机,却为时已晚。

项羽手下聚集了一批人才,其中最杰出的是谋士范增和大将韩信。范增出谋划策,韩信则战功赫赫。本可助项羽稳固天下基业。

但项羽不善与人,性格骄纵,轻视韩信的出身和才能。在关键时刻没有听从范增消灭刘邦的建议,种种迹象表明,项羽无法与人才相处,难以领导团队。

终于,韩信在与秦军大战有功后,因项羽不给予嘉奖,愤而投奔刘邦。此后汉军实力大增,项羽失去心腹患手,是成功之路上极为严重的挫折。

由此可见,项羽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严重失误。他没有与时俱进,调整团队领导方式,反而自负傲慢,导致人心离散。这成为日后项羽失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垓下突围至亡国:自负的惨败收场

前203年冬,刘邦亲率60万大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此役之前的一系列失误,导致项羽陷入苦战。

楚军早已丧失斗志,刘邦又用计击垮士气。垓下之战中,刘邦派出伪装成楚军的士兵在阵前高唱楚地歌谣,楚军聆听故国民歌,士气顿时万分低落。

眼见大势已去,项羽保著最后一线生机。他亲自挑选出800名禁卫军,趁夜色掩护突出重围。

即便只有800人,项羽仍然力战冲出重围。可惜好景不长,在逃跑的路上,项羽遇到一个老翁,问明方向后,老人有意给他指错了路。

原来老翁认出项羽就是残暴成性的西楚霸王,想到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故意设下陷阱。在汉军的穷追猛打下,项羽手下只剩最后28骑。

即便如此,项羽仍然苦战至最后一刻。在乌江边,项羽与随从共同含恨而终,享年仅32岁。西楚霸王就此轰然归于尘土,天下归刘邦所有。

前203年冬,刘邦终于出兵讨伐项羽,率60万大军围困项羽于垓下。此前项羽接连失误,加之刘邦用计击溃楚军士气,垓下之战项羽已成了孤军奋战

四面楚歌之下,项羽也意识到大势已去。但他仍抱着一线希望,亲自带领800名禁卫军,在夜色掩护下突出重围。项羽深知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若此时无法突围,楚国和他的命运均已注定。

即便只有800人,项羽仍然拼死突围,可见其个人勇气仍在。然而好景不长,在逃跑途中,项羽询问一个老翁所在方向,那老人却有意给他指错了路。

原来老翁认出项羽就是残暴成性的西楚霸王,忆起他过去的所作所为,不忍他重新崛起祸害天下,便设下陷阱。在汉军的穷追猛打下,项羽仅余28骑。

即便只剩28人,项羽还在孤注一掷地反击,可见他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直到渡过乌江后,项羽才绝望地自刎,与手下壮烈赴死。未满而三之年,天下英雄就此灰飞烟灭。

结语:

项羽与刘邦本是同舟共济的好友,一起追随楚火的义旗。谁知最终形同死敌,导致项羽兵败身死。 项羽之败,警示后世:不要因一时成功而骄傲自满,更要时刻反省缺点、进取创新,方能成大事业。自负之心,终成悲剧;谦逊求进之心,方可开创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项羽   汉军   秦朝   老翁   刘邦   鸿沟   霸王   日后   性格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