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执意要杀李善长?实际上,如果你是朱元璋,你也会杀

前言

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重要事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在这两起案件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官员和名臣,其中包括明朝的开国元勋李善长。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老搭档,在征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李善长被牵涉其中,全族被下令处决,看似令人胆寒,但实际上朱元璋有着自己不得不杀害他的理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朱元璋如此呢?其实如果你是朱元璋,也会选择这么做的。

相识于乱世,一起渡过生死关

1341年,在混乱动荡的元末期,17岁的朱元璋与15岁的李善长相识于陕西一个偏僻小村。彼时的朱元璋生活艰辛,常年在田间耕作,但是他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气度与胆识。李善长则来自书香门第,博闻强记,文武双全。

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立志要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救国于水火。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可以生死相依的知己好友。

1356年,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领导下加入了反元的红巾军。李善长则凭借自己的学识被任命为红巾军的谋士和文书。两人再次并肩作战,一为将,一为臣,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在与元军的多次战斗中,朱元璋总是冲锋陷阵,李善长则在后方运筹帷幄,二人合作无间,战功彪炳。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元军,奠定了其在江南的地位,李善长作为谋臣功不可没。

五年后,朱元璋迁都南京,建立明朝,成为开国皇帝。他没有忘记多年的知己,宰相之位非李善长莫属。李善长也不负重托,辅助朱元璋处理朝政,两人犹如手足,让明朝国泰民安。

这样的故事本应感人至深,两人从儿时相识到一起建国,饱经风霜却依然信任如初。然而好景不长,李善长内心的变化却逐渐酿成了悲剧。

温文尔雅,内心暗藏杀机

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李善长得宠,只有朱元璋自己心里明白,这位老友内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追随自己的青年才俊了。

李善长温和儒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极度嫉妒成就超过自己的人的小人。他曾参赞言官李饮冰,只因稍有冒犯其权威,就被其陷害革职。李善长还与开国功臣刘基关系恶劣,导致刘基官职低微、被暗害。

随着朱元璋权力日益巩固,李善长也变得越发傲慢跋扈。他弟弟之子与左丞相胡惟庸有姻亲关系,藉此扩张自己的势力,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

其实早在数年前,李善长就开始显露出权力欲望。他总是喜怒无常,有些小小的过错就会遭到他的严惩。有几位年轻的学士因此被他陷害而失去了官职,家破人亡。

还有一些敢于质疑他的大臣也被他排挤,再无提拔之机会。朱元璋对此暗中注意,却也没有过问,因为他理解李善长多年来辛勤工作的心情,不忍过多打击。

渐渐地,朝野中人无不惧怕李善长的权势,小心求全。李善长也越发目中无人,骄横跋扈。他弟弟的女儿嫁给了胡惟庸,于是他与胡惟庸关系日益亲近,联合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东捞西爬,想要控制更多实权。

暗中勾结,意图谋反

胡惟庸此人同样独断专行,擅权办事,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洪武十年,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前往其府第,却故意在府上布下埋伏,意图不轨。

朱元璋识破其计谋,大怒之下将胡惟庸赐死,此即著名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通过秘密调查,了解到李善长与胡惟庸早有勾结。两人联合在朝堂之上拉帮结派,还暗中联系各地势力,意图在皇帝南巡时发动叛乱。

李善长的外甥李存义父子也被认定为胡惟庸的党羽。原来李存义常常出入胡府,与胡惟庸密谋朝政。甚至有目击者看到李存义向李善长进谗言,诱导他谋反。

朱元璋对此已有察觉,但还是出人意料地将李存义父子宽恕,只是流放边疆。有学者分析这是因为朱元璋还念及与李善长的多年深厚情谊,所以对其家人手下留情。

但是,李善长并没有因此感激皇上,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暗中活动。同年,李善长的另一个外甥丁斌被发配边疆时,李善长多次为其求情,结果被丁斌揭发其与胡惟庸勾结的事实。

李善长意图谋反的证据越来越多,朱元璋这下是彻底对他心寒。他派人暗中在李善长府第搜查,果然找到他与胡惟庸来往信件的草稿,两人明确谈到在军队中安插亲信,控制禁军。看来他们已经谋划已久,随时可能发动政变。

忍痛诛杀,巩固皇权

经过连番调查,朱元璋终于确认,李善长表面忠心,暗中却别有用心。他与胡惟庸内外勾结,结党营私,意图蚕食皇权,已经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

再加上,李善长在明朝元老之中地位最高,若不除之,对皇权极为不利。念及李善长暗藏杀机,朱元璋沉痛之余,还是下定决心斩草除根。

最终,李善长被赐死,与其有牵连的全家老小70多人也被株连处死,无一幸免。

此事传开后,朝野为之震惊。许多大臣不解皇上为何要加害生死之交,有学士上疏为李善长辩解,但皇上并未回应,似乎已对李善长心死。

其实朱元璋对李善长也一定是情难自已。两人从少年相识到白头,一起建立明朝基业。现在却沦落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对朱元璋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但作为君主,他必须做出断绝情面、铁面无私的决定。李善长已经成为最大的心腹大患,必须除之而后快,哪怕心如刀割。这就是君王的宿命,为了长治久安的天下苍生,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

通过“胡蓝大案”,朱元璋铲除了李善长等权臣,使皇权进一步集中。此后,丞相制被废除,朱元璋直接掌管六部,大权专揽。

结语

李善长与胡惟庸虽然以谋反罪被诛,但真正原因恐怕是触碰了朱元璋的权力底线。君主为了稳固地位,时刻防范权臣兴起,这成为古代专制王朝的一大特点。

李善长与朱元璋从儿时玩伴到宰相与君主,最后却以悲剧收场,令人不胜唏嘘。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在权力面前,任何人际关系都脆弱不堪,君权至上是古代帝王的必修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结党营私   明朝   权臣   府第   皇权   君主   皇上   意图   相识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