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园(165):没见过骡子,没见过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骡子在过去也是曾经的网红。

“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在自己的童年中就是要好好伺候的爷。

郁达夫的小说里,提到苏州人骑着骡子上虎丘,北京人骑骡子去西山。可以想像到当时书生骑骡的盛行。骑骡子应该比坐轿子更加地方便与实用。只是骑骡子总是没有骑马体面,如今的历史文化影视剧里基本上也没有了骡子的身影。骡子这一由马与驴跨越种族壁垒结合而来的物种,好像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历史已经忘却。

在传统文化中,牛的地位一直很高,尤其是在地上刨活的老百姓眼里,牛属于生产资料,也是家庭重要财富,是自己战天斗地的“武器”与战友。只是如今,太多的铁牛降临,一阵吃油冒烟后,牛庞大的身躯也在慢慢地从身边消失了。旅行时在海南地头看到几头,竟是女儿第一次见到实物。儿辈对牛,最熟悉的可能是它们的肉,而且肯定比我熟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更有名的,还有驴皮;至于马,肉酸不说了,纸糊的马,干不了活,但还可以代步,可以运动。南方的水牛是很少以肉类提供者的身份存在的,也很少作为交通工具。文人画里的牛也大都与牧童一起安静地享受静我时光。最近刀郎又将“马户”叫到了我们的耳边,这才发现驴在北方生活中一直没有远离。想到这么多,就是想搞清楚,为什么驴、马、牛还能热闹地存在着。大家都是牲畜,各有各有特点,可为什么只有骡子不再“辉煌”。大家集体性选择了遗忘,即使当时骡子是那样的好用:能干活,耐力好,好养活。

好吃的驴,代步的马,还都有人惦记。而干活的骡,却是越来越少人牵挂。爹不亲,娘不爱。只会死干活,早晚跟不上时代。至于牛,现在也是没有活干了,但肉的味道一直不错,可以成功转岗,地位还会越来越高。只可惜是完全退出了江南水乡,退了乡间小道,退出了小桥流水,让视线少了几许安逸与闲适。

新的事物会来,旧的东西会走。来的热闹,走的寂寞,留下的也变了。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人最怕的,就是生个骡子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骡子   铁牛   西山   战天斗地   俯首甘为孺子牛   集体性   苏州人   代步   热闹   地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