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青楼睡了30年,活了50岁,齐名李杜:守不住肉体,要守住灵魂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仿佛是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爽文。那时的男士,或通过理想实现强大,或从女性那里汲取启示,这两者被称为“风流”。

有人曾说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如果放在现在,都会被视为花花公子。这或许言之过于绝对,但也有一定道理。以杜甫、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牧为例,他活了整整五十年,其中有三十年都在青楼度过,被誉为“风流才子”。

少年雄心

杜牧诞生在唐朝的中期,典型的官宦世家子弟。他自幼受到循循善诱的家教,抱有浓厚的爱国情感。七岁时,杜牧随着父亲外出公干,途经长安的街头,目睹了戍边归来的伤残士兵和军户的乞讨情景。这一刹那,深深触动了年幼的杜牧,坚定了他报效国家的决心。

年仅十岁,杜牧已经能够背诵《诗经》、《春秋》等古典经典,对时局的不满也日益显现。他认为唐朝国势渐弱,内忧外患不断,急需有道德兼备之士治理国家,才能让国家走上正轨。

杜牧的祖父是朝廷重要官员,他从小受到爷爷的熏陶,亲历了朝政腐化的现状。官员们贪图享乐,政务荒废,而皇帝则过度沉湎于后宫,由小人掌控朝政。杜牧对此深感痛心,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

成年后,杜牧不仅文学才情出众,还展现出了博学多才。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对军事学有独到见解。某年,吐蕃和回鹘等敌国不断威胁边疆,杜牧上书朝廷建议增设烽火台以加强防线。

不久后,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杜牧再次建议在海岸线上设立哨岗并发展水军,这一建议被采纳并获得成功。这一举措引起广泛关注,使他一举成名。时任丞相的李德裕高度评价他为“神童”。

但是在杜牧23岁那年,他见证了社会动荡,朝政腐败,各种叛乱频繁爆发。他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昏庸的君主,贪污腐化的官员,以及民生的疾苦。于是,杜牧下定决心写下千古传世之作《阿房宫赋》,用其中融入的悲惨故事唤醒君主,警示其不要再重蹈覆辙。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篇文章像一块扔进湖中的石头,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广泛传播,将杜牧的名声推向新的高度。许多学者写信向他请教,希望他能加入朝廷。然而,杜牧婉拒了这些邀请,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广博,需要更多时间深入研究。

然而,在他26岁那年,他仅在科举考试中排名第五,未能如愿加入朝廷。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但在吴武陵等朋友的推荐下,他最终获得了官职。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仕途,迈向了理想的方向。

杜牧心怀感激之情,决心回报吴武陵。他努力工作,还在吴府时教导主人的孙子各种学问。看到这些孩子聪明好学,杜牧坚信教育是振兴社会的基石。他立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传播知识,造福百姓。

才子热衷风流

公元833年,杜牧被任命为江南采访使,前往繁华的扬州。这个地方有着美食、美酒和美女,对于杜牧这位博览群书、明理高人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杜牧经常光顾秦楼楚馆等高级场所,与各路文人雅士交流文学与诗歌。他还会在烟花楼上,被多位歌姬围绕,倾听她们的歌声。杜牧放纵自己,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尽情享受这片难得的风月天地。

此外,他还常邀请归来的老兵来酒楼品酒,倾听他们在战场上的生死往事。杜牧虽然博览群书,却从未亲历战争,这些老兵们的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杜牧认真倾听老兵们讲述战场故事,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尽管他们的语言朴实,但都蕴含着深刻的见解,为杜牧开阔了眼界。酒至半醉时,杜牧会取出纸笔,为这些老兵们写家书。他理解他们因战乱而分离亲人的痛苦,以文字传达他们的思念之情。

在扬州的官场纷争也波及到了杜牧。不同政治派系试图争取这位年轻才俊的支持。杜牧明白,自己微不足道的官职无法左右朝政,因此选择保持中立。他白天处理政务,晚上沉浸在红尘之中,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醒别人,他无意与他们结党营私。

杜牧的同僚劝说他不要频繁光顾歌楼,以免影响他的仕途。杜牧却笑而不语,他认为红尘一梦,百年如梦,他只追求内心的宁静,不愿卷入尔虞我诈之中。众人见他劝告无效,也就不再多言。

然而,杜牧看到了朋友们的苦心,他感激他们的关心,但官场的浮沉并不适合他。他渴望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与大自然为伴,过上心满意足的生活。

难寻佳人

在扬州那段如梦如幻的时光里,杜牧结识了一位特殊的女性。她就是后来被杜牧称为“十三能有余”的歌妓张好好。

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杜牧和朋友来到扬州最大的花楼,期望欣赏一下名角的表演。张好好当时只有十三岁,穿着一袭翠绿的裙子,宛如高贵的孔雀。她一亮出那美妙的歌喉,立刻引得台下观众倾倒。杜牧也不例外,但他在掌声喝彩中,隐约看到这名歌妓眼中闪过一丝忧伤。

从那一刻起,杜牧经常光顾张好好的花楼。他沉醉于她的才艺,同时也看到了她的无奈。张好好出生贫寒,不得已卖艺谋生,虽有才情却无法自由发挥。杜牧曾想将她带离这个世界,但最终未能开口。他明白张好好无法脱离现实的束缚,但仍然默默守护她。

每当同僚劝他不要频繁光顾歌楼时,杜牧都会想起张好好那清澈而略带哀怨的眼神。他明白她的遭遇,也理解她的无奈,但他注定无法改变她的命运。杜牧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微薄之力为她带来一丝温暖和安慰。

然而,当杜牧鼓起勇气准备向张好好表白时,张好好却嫁给了一位老将军。杜牧深知自己与权贵争宠是痴人说梦,只能将这份单恋深埋心底。

他明白张好好只是被生活逼迫的牺牲品,自己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杜牧选择了放手,但他知道自己会永远爱着那个在烛光下歌唱的少女。她带给他的感动,永远铭刻在那个夏天的记忆中。

十年后,杜牧在街上偶遇张好好,她已成为一个流落他乡的小酒店侍应。青春早逝,传奇一去不复返。杜牧的内心感到痛苦,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创作了一首诗,以此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他明白,青丝一旦变成白发,往事也会随风而逝。杜牧不再冲动,他学会珍惜当下,感激张好好走进他的生命,让他体验了爱与遗憾。

结语

杜牧的一生充满放荡与纷扰,在繁华的扬州,他沉浸于欢愉之中,同时也亲历了生活的百态。爱情与别离,感情难以成就,他虽未能实现爱情的美满,但那些在宴席、歌楼和月下结缘的瞬间,都成就了他灵魂的升华。

尽管身体陷入红尘,他的诗篇仍然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芒。杜牧用自己的人生,承载了太多普通人的欢乐与忧伤,这份激情将永远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花楼   都会   博览群书   扬州   朝政   同僚   青楼   朝廷   守住   肉体   红尘   频繁   官员   灵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