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探秘(12)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臭名昭著的白公馆和渣滓洞

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最早成立于南京鸡鹅巷53号,当时还叫“复兴社”,1938年改成军统。其职责是主管军队、宪兵、警察等军事部门的安全情报工作,监视整治军队,逮捕、暗杀敌对势力及民主进步人士,打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军统的早期领导人是戴笠,1946年戴笠坠机身亡后,由毛人凤继任。其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或相当于区、站的办事处。最多时人员达到五万余(包括抗战期间成立的武装力量——“苏浙行动委员会”即“忠义救国军”)。它和中统一“文”一“武″,为维护蒋介石的血腥统治犯下了滔天罪行。

(接上期)

九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是1943年4月由重庆国民政府与美国合作兴办的军事特务机构。由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情报署梅乐斯少将任副主任。

它是在太平洋战争愈演愈烈之际,应美方的需求成立的,最初目的是获取军统掌握的密电侦译技术和经验(军统曾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码,未引起美方重视),让中方为美国空军提供日军的行动、气象情报、沿海情报等。

当然,军统也需要美方的通讯设备、先进武器、交通工具、测谎仪、新式刑具及人员训练等。

戴笠曾希望建立一支军队,由中美联合指挥,为拉拢梅乐斯,他试图给梅乐斯一个陆军将军的头衔。但梅乐斯不想成为中国陆军将军,却对训练游击队很感兴趣(最终因华盛顿方面不同意只好作罢)。

1943年4月15日,双方签定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并约定: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系对日战争的需要而成立,如果对日战争结束,那么中美的合作即宣告结束,本协议所商定的事项,不论执行与否,均应立即停止(1946年3月,该所撤销,其所属集中营全部移交国民党特务机关)。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Logo

中美合作所下设人事、军事作战、情报、气象、心理作战、行动、通讯、研究分析、侦译、编译、交通运输、供应、特警等十余个组室。戴笠派大特务徐志道、谢力功、余乐醒、乐干、陆遂初、刘镇芬、吴任君、倪耐冰等人分任各组室的主管。

美方派遣1000余名特工人员到中国搜集情报并帮助训练国民党武装特务,所有美国工作人员来华后都享受外交人员待遇。

中方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武器来武装5个“特务武装部队”和80个“行动纵队”及“行动队”。中方将协助组织13个中美合作所训练班,4个情报站和一些气象台与无线电广播电台。

1943年7月1日,中美合作所在重庆磁器口正式成立。该所成立后,接管了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分别更名为中美合作所第一、二看守所。

戴笠将歌乐山、松林坡一带设为禁区(早在一年前双方有意向时就开始了),兴建了中美合作所大楼、大小礼堂、运动场、打靶场、军火库,还为美国专员的眷属修建了住宅区,并设有商店、餐厅、舞厅、银行、医院、学校、气象站、合作社以及各种娱乐设施。整个特区占地5000多亩,使用人员达6000多人。

中美合作所的大门两侧各有一座石堡和一段高大城墙。城墙里面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除非持有军统签发的特别通行证,否则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当时,原国立第六中学初中部的四名学生游玩时误入特区,结果遭到关押,后惨遭杀害。

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开办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从1943年6月开始,先后共开办了十几个训练班,一律由戴笠兼任主任。戴笠派亲信担任副主任,主管实际事务。总教官和教官由美国特工人员担任,采用美式教学,教授的内容主要是美式武器的使用方法、爆破技术、密写技术、通讯联络、气象观察等。

在开学典礼上,受训学员要进行集体宣誓。表示“服从领袖指挥,遵守团体纪律,严守团体秘密,如果违反誓言,甘愿接受制裁”等。 而且到处都张贴着“秉承领袖意旨,体念领袖苦心”、“创造光荣历史,发扬清白家风”、“甘做无名英雄”、“要做领袖耳目”等口号。

第一个训练班开在安徽歙县雄村的一座山庙里,称为“雄村训练班”。到1946年2月,共开办了九期,先后调忠义救国军、别动军第七纵队、军统皖南站行动队、军统福建调查室行动队等共1.5万人受训。是开办时间最长,培训人数最多的一个班。

接着在湖南洪江、河南临汝、广西南宁、贵州息烽、陕西西安、江西修水、浙江瑞安、浙江玉壶、广东梅县、安徽林泉以及福建漳州、建瓯等地陆续开班,培训军队及特务组织的特工人员,总计有三四万人。

安徽雄村训练班旧址

训练班前期都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到了后期,尤其是抗战胜利后,反共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戴笠在训练班所在地都设有看守所,用来关押共产党人及进步民主人士。

在各地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中,最有名的就是重庆歌乐山的白公馆和渣滓洞,这里流淌着共产党人及革命先烈的血泪深仇。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被军统局强行买下后改成秘密监狱,用来关押军统局认为案情比较严重或是级别比较高的“政治犯”。其大门终日关闭,只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室。

渣滓洞距白公馆2.5公里。原是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其三面是山,一面是沟,由于其位置隐蔽,被军统特务改成监狱。

在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它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为男女牢房(有16间男牢,2间女牢)。

渣滓洞内院墙上写有“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用来瓦解“犯人”的信念。

渣滓洞外院墙上写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提醒特务们“长眼长心”做事。

渣滓洞审讯室有审讯台、铁锁链、竹签、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老虎凳”就是将“政治犯”的手脚都捆到一个长凳子上,再给脚腕下摞砖头或压重物,直到腿脚被生生地压断为止。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被改为接待美方人员的招待所,时任军统总务处长的沈醉(十八岁在姐夫余乐醒的介绍下加入军统,二十八岁成最年轻的国民党少将处长),选择渣滓洞作为关押原白公馆看守所内犯人的新址。

在这两座牢狱,先后被杀害的知名人士有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负责人车耀先,华蓥山武装起义领导人邓惠忠,优秀共产党员江竹筠、许晓轩;还有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及秘书、共产党员宋绮云两家人,以及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等等。

新四军第一任军长、抗日名将叶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之子廖承志等也曾被秘密关押于此。

从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重庆解放前夕的短短两个多月,军统特务们对“政治犯”进行了集体大屠杀,有案可查的死难者总数是321人。

尤以11月27日最为惨烈,渣滓洞监狱死难者共计207人。只有罗广斌(小说《红岩》的作者)等15名同志在狱友们的掩护下脱险。而白公馆关押的最后19个人,由于看守杨钦典的毅然倒戈,被放了出来,得以生存。

就在重庆解放前的10小时(重庆于11月30日解放),即11月29日下午4时,还有32人被枪杀在松林坡,敌特连尸体都来不及埋上便仓皇逃走。

在殉难的烈士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女青年叫黄细亚。她因协助地下党做国民党部队策反工作,于1949年9月13日被捕。黄细亚在被捕前送给同学一首小诗《一个微笑》,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

致敬!!倒在解放前夕的革命先烈们!!!

有想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可以看看电影《在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及小说《红岩》等。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军统   中美   技术合作   训练班   臭名昭著   美方   特务   重庆   美国   国民党   特种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