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千年,其实他功远远要大于过,四大功绩至今泽被后世

隋炀帝杨广的四大功绩

作者:自媒体创作者小能手

在中国封建社会,每一位皇帝在其驾崩后都会有个谥号,所谓的谥号就是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事迹对其进行评定的一种称呼,当然有其褒贬的意思。

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一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隋炀帝杨广。作为皇帝,杨广被后人称为隋炀帝,这个“炀”字可不是一个好字,它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好色无礼,欺压百姓,总之就是指杨广是一位残暴的皇帝。

然而,常言道,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皇帝。历史上极少有一无是处的皇帝。在某些方面,杨广的受到历史学家的评价极高,而他当年在位时的一些举措至今还发挥着作用。

杨广被赋予了千古一帝的称号,并且有四大功绩不容历史抹灭。

第一项功绩是开创科举制度。众所周知,在古代低层老百姓上升的渠道几乎没有,正是科举制度的出现让平民有了出头之日。杨广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开始把目光放在教育上,他提出“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第二项功绩是开通大运河。在古代,运输无非两种,即陆运和水运。隋炀帝下令修建的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条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对当时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项功绩是营造东都洛阳。洛阳作为中国曾经的政治中心,它是八朝古都。然而等到隋炀帝即位后,洛阳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残旧不堪。于是,隋炀帝下令大臣重新修建这座古城。东都洛阳的兴建意义极其重大,加强了隋王朝对关东和江南的控制,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的确是有利于国计民生。

第四项功绩是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公元509年,此时年仅20岁的杨广被任命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成功完成统一。杨广率领下的军队纪律严明,进军之处对当地的老百姓“秋毫未犯”,结果“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可以说,杨广在20岁时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战乱时代,这项功绩是不容历史所抹杀的。

隋炀帝杨广的一生是波澜壮阔而毁誉难定的一生,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争议一直不断。但可以概括隋炀帝的一生功绩为:“修建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开创科举”、“开发西域”。

虽然隋炀帝的称号含有负面意义,但他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功绩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图片来源: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的隋炀帝简陋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功绩   海河   泽被后世   谥号   洛阳   大运河   科举   战乱   中国   皇帝   千年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