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前言

雍正年间,中央集权空前强大,朝廷难觅佳才。一日,雍正向张廷玉吐露自己“朝中无人可用”的苦恼,张廷玉却言死牢中藏龙卧虎,让雍正大吃一惊。这死牢中的人,便是后来重用的章佳·阿克敦。

章佳·阿克敦与生俱来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进士及第后便步步高升,官至国子监祭酒。一个转折让章佳·阿克敦从文臣变成武将,出任广州将军。身在异乡,章佳·阿克敦力排众议,勇于直言,引来怨恨。不久,章佳·阿克敦就被诬告罪名成立,两次被判绞刑。


在张廷玉极力推荐下,雍正破例免去章佳·阿克敦死罪,改发配河工。章佳·阿克敦终于重获新生,又在多次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好景不长,章佳·阿克敦在翰林院一次小失误,再次被乾隆激怒,判处斩监候。幸亏大臣辩解章佳·阿克敦无罪,乾隆这才消了气,释放章佳·阿克敦。

晚年,章佳·阿克敦在刑部工作多年,秉公判案,并将其精髓传授给儿子章佳·阿桂。正是三次死刑磨砺出章佳·阿克敦宽厚内心,让他成为一代贤明名臣。


一,身陷囹圄,两判绞刑

康熙四十八年,章佳·阿克敦高中进士,一表人才,获康熙赏识,授予庶吉士,后升侍讲学士。章佳·阿克敦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很快在翰林院小有名气。

章佳·阿克敦为人谦逊有礼,平易近人,深受康熙宠信。康熙常召他进宫对弈谈古,感慨汉族士子的学识渊博。这让章佳·阿克敦有说话的机会,他从不谄媚,敢于直谏,给予康熙许多卓见。康熙也欣赏他的才华与胆识。

在康熙眼中,章佳·阿克敦不仅文采出众,还兼具匡时济世的宏图大志。他相信,这个少年一定能在朝堂上大有作为。于是康熙加封章佳·阿克敦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让他参与起草诏书。


章佳·阿克敦撰写的奏章条理清晰,措辞精炼,深得康熙喜爱。章佳·阿克敦也借此机会,在奏折中融入自己治国积极的主张,渐渐展露政治抱负。

雍正登基后,章佳·阿克敦继续得到重用,出任国子监祭酒,成为全国最高学府的最高领袖。起初,章佳·阿克敦以为自己会在文臣之路上一展宏图。

作为国子监祭酒,章佳·阿克敦横跨文、武百官,受到众人敬仰。他倡导明君爱才,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深得士子欢心。章佳·阿克敦也积极创新科举,力排守旧势力,为国子监注入新生命力。


没想到,一道突如其来的谕旨,命章佳·阿克敦接替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章佳·阿克敦对这突然调职毫不明就里,他是一个典型的书生气官员,对骑射沙场一窍不通。

章佳·阿克敦虽然对新职务充满疑虑,还是积极准备赴任。他带着一家老小离开熟悉的京城,来到陌生的广州。

二,任职广州,勇斗地方势力

来到广州后,章佳·阿克敦很快适应了新的身份。他白天骑马检阅将士,训练军队;晚上又接见本地士绅,倾听民情冤屈。


起初,章佳·阿克敦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一无所知。为了熟悉环境,他四处走访,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疾苦。许多农民望见他,都纷纷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有人说自己田地被官员霸占,有人抱怨税收不合理。平日里,他们只能忍气吞声。没想到这位新总督如此亲民,竟肯倾听他们的呼声。百姓们歌颂章佳·阿克敦是现世活菩萨。

章佳·阿克敦发现,广州本地官员结党营私,徇私枉法,百姓苦不堪言。为民请命的心一起,章佳·阿克敦开始向朝廷揭发本地官员的种种弊端,引来这些势力的憎恨。


章佳·阿克敦对权势家族毫不忌惮,只要百姓有求,他一定尽己所能帮助。为此,章佳·阿克敦与许多本地权贵反目成仇。这些人暗地里准备报复,只待机会来临。

机会很快就来了。章佳·阿克敦在广州仅仅呆了一年多,就奉调任广西巡抚。广州权贵们看准时机,立即向朝廷告发章佳·阿克敦的种种罪行。

奏章称章佳·阿克敦包庇部下,偷换强盗案为盗窃,又挪用海关税银,最严重的是索取外国船只贿赂。这些罪名本是凭空捏造,章佳·阿克敦对此一无所知。


雍正看了奏折大怒,立即派人赶往广州审理。章佳·阿克敦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抓进大牢,受尽刑求。办案官员很快就以章佳·阿克敦索贿为由,建议处以绞刑。

章佳·阿克敦的政敌还嫌判决太轻,又进谗言称章佳·阿克敦包庇贪官,有造反可能。雍正断章取义,直接下旨处章佳·阿克敦以斩监候,就是死刑。

章佳·阿克敦被关进死牢,对冤情无能为力。他没想到,自己刚刚在文臣中崭露头角,转任武职一年多,就遭人设置陷阱。自己面临的,是和政敌同归于尽的绝境。


入狱后,章佳·阿克敦整日滴米未进,心力交瘁。他明白自己成为地方势力反击的牺牲品,却无计可施。死牢中的刑具令他胆战心惊,对黑暗未来万分绝望。

正当章佳·阿克敦以为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一道救命的圣旨却在狱中传来。原来在雍正向张廷玉吐露无人可用的烦恼时,张廷玉极力推荐了牢中的章佳·阿克敦。

雍正这才想起年少时对章佳·阿克敦的赏识。章佳·阿克敦作为满人进士,学识过人,必有过人之处。于是雍正下旨,赦免章佳·阿克敦死罪,改发配河工,以功补过。


三,死里逃生,改发河工

雍正七年,章佳·阿克敦从死刑囚犯变成了河工技师,负责疏通江南水道。章佳·阿克敦感激张廷玉排忧解难,让自己起死回生。他倍加珍惜难得的第二次生命,努力赎清冤情。

来到江南,章佳·阿克敦迎接的是崭新人生。这里水网密布,他需要规划河道,保障水运畅通。工程艰巨,章佳·阿克敦却充满干劲。

章佳·阿克敦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明白仕途的艰辛。他不再局限于书斋,更了解民间疾苦。章佳·阿克敦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心系百姓。


章佳·阿克敦白天勘察河道,监督工程。晚上他来到百姓家中,细问他们的需求。百姓们见他孜孜不倦,也都出力相助,终于圆满完成水利工程。

经过几年苦心经营,章佳·阿克敦终于完成了水利工程任务。他又跟随大军出征准噶尔,立下赫赫战功。章佳·阿克敦渐渐重获雍正信任,在他驾崩前重新起用为翰林院掌管学士。

乾隆登基后,章佳·阿克敦再升迁为刑部尚书。然而,好景不长,章佳·阿克敦在这个职位上还没坐热,就再次陷入了生死边缘。


四,言辞冒犯,三判斩监

那一年,乾隆十三年,翰林院照例将拟好的奏章呈给皇上过目。章佳·阿克敦将文章奉上,冲进护驾门外告退。

起初,乾隆看文章没问题,直到翰林院用满语“皇妣”翻译成“先太后”,乾隆才疑神疑鬼,觉得这是对自己母亲的不敬。

乾隆立即传召章佳·阿克敦进宫解释。可等章佳·阿克敦赶到,乾隆却得到回复:“章佳·阿克敦已离宫。”


乾隆大怒,觉得章佳·阿克敦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擅离皇宫。他当即收回章佳·阿克敦官职,关进大牢,不久又以“大不敬”定章佳·阿克敦以斩监候。

这已是章佳·阿克敦第二次被判死刑。连章佳·阿克敦自己都觉得,这一次自己无路可逃了。所幸,很多官员为章佳·阿克敦求情,乾隆这才将翰林院众人召来重新翻译。

经过商议,乾隆发现章佳·阿克敦的翻译无误。一时气消,乾隆于五月释放章佳·阿克敦,让他重新担任内阁学士,暂时缓刑。


章佳·阿克敦此时已是白发苍苍,几次沉浮生死,他看破了世事无常。章佳·阿克敦明白,自己年迈体衰,再无野心,唯有匡时济世,传道授业。

经历了这次惊魂一幕,章佳·阿克敦对乾隆更加谨言慎行。他小心翼翼侍奉皇上,终于渐渐恢复了官职。虽然屡遭误判,章佳·阿克敦从未对君主失去忠心。

五,刑部工,开儿子明鉴

在章佳·阿克敦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主要担任刑部尚书,直至退休。章佳·阿克敦对文武百官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因此深受尊重。


章佳·阿克敦治家严谨,子女们从小耳濡目染其廉洁品行。他们明白父亲的处世原则,为官清正,一心向善。章佳·阿克敦也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悉心传授给他们。

章佳·阿克敦有个儿子名叫章佳·阿桂,也步父亲后尘,在刑部任职。有一天,章佳·阿克敦问儿子,你将来当刑官,应该如何秉公办案?

章佳·阿桂先是顾虑重重,章佳·阿克敦让他不用拘谨,就说心里话。章佳·阿桂这才开口:“我觉得,按照罪责轻重,用相应法度惩处。”


章佳·阿克敦听后笑道:“你说的有理。但人人都有错,若真那样判罪,就无人可幸免了。法度只是参考,还需慎重用法。”

章佳·阿克敦的话令儿子大开眼界。后来章佳·阿桂当上刑部首长,秉公执法,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正是章佳·阿克敦的言传身教,成就了儿子的明鉴之名。


结语

章佳·阿克敦历经三次被判死刑的惊心动魄,但他没有选择轻生,而是面对冤情,耐心等待昭雪的一天。也正是这样的坚韧毅力,让他在晚年成为一代贤明的名臣。

章佳·阿克敦始终秉持正义,乐于传道授业,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化为智慧,教育后人。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他始终坚持正道,不屈不挠,最终获得了赏识与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雍正   翰林院   国子监   乾隆   河工   刑部   广州   死刑   康熙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