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考古还原匈奴相貌,我们被史学家误导了2000多年


匈奴人的相貌究竟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人和欧洲人2000多年。

虽然匈奴人在先秦两汉以及公元5世纪时创造了辉煌,但关于他们的外貌,我们只能从史书和有限的考古发现中寻找线索。在我们众多的影视剧中,匈奴人通常被描绘成身材粗壮、小眼睛、大耳朵、圆脸盘,还有满脸胡渣,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北方彪悍爷们。


然而,最近的考古发现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在霍去病墓前,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尊名为"马踏匈奴"的雕像。

通过观察这个雕像,我们发现匈奴人的头比较大,脸蛋很宽,长满胡须。更有趣的是,匈奴人雕像的眼睛很小,嘴唇很厚。

可以说,匈奴人的相貌完美地避开了"好看"和"帅"这两个要求,采用了一种怎么丑怎么来的方式。然而,这个雕像是否真实呢?大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100多年,尤其是汉武帝开始的全面战争,几乎所有人都把汉武帝的暴政甩锅给了匈奴。


因此,我们不能排除雕像被丑化的可能性。为了寻找更多线索,我们翻阅了《匈奴史残稿》。

这本史书对匈奴人的描述是"矮个子、大脑袋、肩部非常宽大、眼睛很小鼻梁非常扁平还喜欢蓄起胡须"。不过,罗马历史学家威格尔对匈奴人有着不同的描绘。

他写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唇胡须浓密,而颔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


他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

鞋是皮质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然而,直到2018年的中蒙联合考古行动,我们才得以揭开这个谜团。联合考古专家找到了可能是匈奴单于庭的遗址,被命名为"三连城"。


在这个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匈奴人的头骨。通过现代科技的帮助,我们终于得以还原匈奴人的相貌。

最终结果很简单——他们和现代的蒙古人基本上一模一样!通过DNA化验,考古学家发现,匈奴人属于北亚黄色人种,与汉族、藏族、羌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表明,关于匈奴人的相貌,我们确实被误解了2000多年。


考古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博物馆去欣赏文物则是一次轻松而有趣的"探险之旅"。带着孩子去博物馆,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特别是对于墓葬和古尸这样的展品,孩子们更是充满了兴趣,常常缠着我问这个人以前的故事。或许这多多少少有"植物大战僵尸"系列产品的功劳。

然而,带孩子逛博物馆又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通过有限的知识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幸运的是,我发现了一款非常好的国宝地图,那就是《国家宝藏2020日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一本包含了366件国宝的书籍。它包含着商朝的四羊方尊、秦朝的铜车马、唐朝的羚羊首玛瑙杯、北宋的三彩陶舍利塔等众多珍贵文物。

每一页都有详细的介绍,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国宝。在日期页,还有《菜根谭》中的名言,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这本《国家宝藏2020日历》可以带回家,从新的一年开始,与孩子一起开启博物馆探秘之旅吧!总而言之,通过考古发现和现代科技的帮助,我们对匈奴人的相貌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他们和现代的蒙古人基本上一模一样,属于北亚黄色人种。


这个发现让我们重新评估了历史上对匈奴人相貌的认知。带着孩子去博物馆,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2020日历》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博物馆探秘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匈奴   相貌   史学   胡须   国宝   雕像   腰带   宝藏   境外   博物馆   日历   多年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