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后,有5个人瓜分了他的遗体,这5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前言

公元前202年冬,寒风萧瑟,乌江边上迎来了一场惨烈的屠杀。西楚霸王项羽带领800余人在垓下被围困,面对刘邦数十万大军的围攻,此战项羽已无生还希望。在绝望中,项羽举剑自刎,生前坚持的气节与尊严也随之消逝,只剩下支离破碎的肉身任人宰割。

死后,项羽的尸体被五人瓜分,他们将项羽的遗体部位交给刘邦,换取了丰厚的封赏。这五人中,一个叫做杨喜的后裔,数百年后建立了隋朝,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项羽的自刎与五人瓜分其尸,成为了汉初一段传奇又惨烈的历史。

一、英雄辈出的秦汉之际

项羽,名羽,字翼王,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他出生于一个楚国世族,祖上曾是吴国国君,后来楚国吞并吴国,项羽这一支也成了楚国贵族。项羽继承了先人的血统,生来气质不凡,有着超脱常人的胆识和才华。秦末之世,正是让这样一个英雄爆发的时候。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项羽可谓一人独占鳌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举义反秦,各路起义军纷纷响应。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很快在反秦斗争中崭露头角。他先后取得下城、萧县、颍川等战役大捷,声势浩大。项羽不仅具备出众的军事才能,还以仁义礼智信待人,深得民心。

项梁死后,他接替叔父的位置,与以刘邦为首的关中起义军会师。当时参与反秦起义的,还有来自各地的军阀力量,如燕国的军阀李左车、齐国的田广、巨鹿的张耳等。

这些军阀各怀鬼胎,同样觊觎那个即将崩溃的秦朝继承的疆土。在众军阀中,项羽和刘邦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的双雄,展开正面较量。

二、鸿门宴酣,野心初见端倪

两军会师后,项羽与刘邦由于对秦朝遗留下来的版图有着自己的打算,很快便产生了龃龉。在鸿门宴上,刘邦差点丧命,由此可见项羽的野心不小。这场鸿门宴成为两人关系破裂的开端。留史书中详细记载了这场宴会的经过:刘邦受困咸阳时,曾向项羽求援。项羽带兵解围后,将刘邦请到鸿门宴席上。

席间,项羽突然要求刘邦把兵权拱手相让,被刘邦拒绝。两人于是大动干戈,刘邦被迫出走。刘邦心有不甘,这成为日后楚汉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项羽并不满足于消灭秦朝,他更想完成霸业,主宰天下。而刘邦也绝非只想恢复汉国故土,他同样谋求自己的帝王之梦。两人的野心与抱负注定会产生冲突。这也预示着,秦朝覆灭后,更大的纷争即将来临。

后来秦朝灭亡,项羽率军先入关中。根据发起古代反秦起义的楚怀王制定的规矩“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本应得到关中九州的统治权。但刘邦利用项羽东征齐地的机会,迅速占领了关中。项羽勃然大怒,誓要打败刘邦。

于是,楚汉相争,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这场争夺中原的战争不仅决定两人命运,也决定着秦末乱世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即将建立。项羽与刘邦之间,不只是个人恩怨,更代表两种价值观念的较量。最终,刘邦代表的积极培育生力的作法胜出,开创400年格局的汉朝由此诞生。如果换做项羽获胜,中国历史定将写出不一样的旋律。

三、垓下死战,壮烈书写终章

两军交战多年,最终在垓下展开决战。此时的形势对项羽极为不利,他只有少数疲惫军队,而刘邦靠结盟其他军阀,集结了56万大军。面对长期作战和寡不敌众的困境,项羽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垓下之战,是项羽命运的终点,也是他英雄形象的绝唱。

垓下之战前夕,楚军驻扎在乌江边沿的垓下。乌江天然地势险要,东西两岸都是山峦起伏,这样的地形对楚军防守有利。垓下本是项羽准备与刘邦死战的最后据点。项羽在垓下巡视地形时,脸上已看不见往日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低气压的疲态。此时的项羽明白大势已去,只余殊死一战。他更多地想起故乡,想起生命最后能够安静地归葬楚国土地。这种前所未有的寂寥,让他有一种超脱生死的气度。

这时,项羽麾下的一个小校军官走近,劝慰道:“大王,形势艰难,不如趁夜渡江逃跑,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以大王的能力,收复河东之地指日可待。”然而项羽只是露出一丝苦笑,说:“逃跑之事,我也考虑过。但我这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气节,战败而逃,带着败军之将的名声苟且偷生,那还称得上英雄好汉吗?就让刘邦把我糟蹋了吧,我只求魂归故乡,坟墓在楚国土地就够了。”

小校官听了,叹息不已。他也知道,以项羽的性格绝对不会忍辱逃走。这时,一直跟随在项羽身边的心腹军师范增也走上前,低声劝道:“大王,我已经在垓下各处布置了机关,只要引诱汉军深入,必然重创对方。到时趁势反击,您还有机会翻身。”

项羽摇摇头,说:“我知道你的用心,但我不想再苦苦支撑下去了。这场仗,我心里已有准备,不会让刘邦得意太久的。”说到这里,项羽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范增听出项羽已然有了最后的决心,知劝说无益,只能默默退下。

两日后,56万汉军来势汹汹地包围了垓下。深更半夜,刘邦命人在楚军营寨四周摇灯高唱楚歌,假意示意楚军投降。项羽冷眼看着这出戏码,心里早已了如指掌。他用平静中透着一股悲壮的口吻说:“来吧,刘邦,让我见识见识,你能把我怎么样。就让天下人见证,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四、自刎殉江,魂归故乡

次日拂晓,汉军四面八方涌向垓下,楚汉两军正式大战于垓下。项羽率800骑马冲出重围,一时之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竟杀死汉军数百人。战至中午,800骑马只剩下了50人。项羽左右的心腹亲兵都已阵亡殆尽,只剩他一个人在汹涌的汉军中拼死厮杀。“来吧,奉陪到底!”项羽双目猩红,大喊道。

这时,四面八方已经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刘邦在阵后冷眼看着,心里窃喜计谋得逞。他当即许下诏书:“敢活捉项羽者,赏千金;敢杀项羽者,封万户侯!”听到消息,汉军士气大振,都拼命朝项羽杀来。

项羽看准时机,突然勒马退到乌江岸边,眼神中透出一丝狠戾与解脱。“刘邦,你赢了这一战,却赢不了我项羽的气节!”他说完,提剑刺入腹中。

项羽自刎的一幕震撼了每一个目睹的人。汉军士兵看得目瞪口呆,都被项羽临死前的气概所慑服。刘邦在阵后也久久不能言语,他没想到项羽竟宁死不降。终于,刘邦恢复了语言能力,恨声道:“把他的尸体找出来!我要凌迟他的遗体,以儆效尤!”随即,汉军士兵们拥向乌江岸边,争先恐后的拉拽项羽的尸身。就这样,项羽的肉身被五人所分,而他的精神则永远留在了乌江之滨,随风飘向故乡。

五、五人瓜分尸身,杨氏兴盛

在混乱中,有五个人瓜分了项羽支离破碎的遗体:

第一人是吕马童,他原本跟随项羽起兵,后来叛投了刘邦。项羽还认出他来,临死前说要把自己的人头送给他。于是吕马童得到了项羽的一个部位。第二人是吕马童的长官王翳,他强占了吕马童手中的项羽首级。第三人是吕胜,他在混战中得到了项羽尸身的另一部分。第四人是杨武,也在混乱中抢到了项羽遗体的一部分。

第五人最凶猛,他名叫杨喜。在决战前夕,他就敢单枪匹马地追击项羽,险些丧命。在混战中,他终于夺得了项羽一部分遗骸。五人拿着沾满鲜血的项羽遗体,来到刘邦面前领赏。刘邦果然言出必践,按照首级和功劳,封他们为侯,食邑从千户到万户不等。其中以王翳和杨喜的赏赐最为丰厚。

此事作为汉初一段轰动的历史,流传很广。汉代乡野村民谈起此事,无不摇头叹息:“英雄也有今日,祸乱生于奸佞!”于是王翳、杨武、吕胜等人暂时发了一笔横财,沾了项羽的血债获得了荣华富贵。但好景不长,到了两汉之后,他们的家族便零落下去,历史上很少再提起。

唯独杨喜不同。作为五人中得赏最多的,杨喜将这笔钱财用于家族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中,杨氏一脉都有他们的身影。杨喜及其后人,凭借得自项羽之尸的基础,在乱世中力争上游,终于在北周时代崛起。

直至隋朝建立前,弘农杨氏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杨喜的后人杨坚更是北周八柱国之一。581年,宇文邕去世,北周出现权力真空。杨坚与杨爽发动陈桥兵变,消灭支持宇文邕的重臣,掌握了北周的实权。不久,杨坚废黜北周静帝,自立为帝,建立隋朝。589年,经过与南陈、北齐、南梁的战争,杨坚完成统一大业。自汉武帝之后的四百余年分裂局面,至此结束。杨坚也被历史记载为隋文帝。

想当年,项羽在垓下自刎之时,曾留下遗言:“得天下的终会是我......”他定然想象不到,数百年后完成天下大统一的,会是瓜分其尸体的杨喜后人杨坚。历史的道路像这般婉转,杨喜从项羽身上夺来的那一小块血肉,竟成就了他家族数百年的荣光,最终反超过项羽,完成了霸业。

结语

项羽的故事与结局,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历史佳话。当年的悲壮、惨烈、恩怨,都化作乌江边上自刎的血。他的智慧、勇气、气节,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每逢说起这段历史,人们难免要自问一句:生前的盛名与惨烈的末路,哪一个才是英雄该追求的归宿?历史并无定论,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都在自己的路上前行、作答。

项羽的一生,既充满传奇,也描绘出当时乱世中的人心险恶。他与刘邦之间,不仅是历史人物的个人恩怨,也代表着价值观的对抗。项羽屈死他乡,成就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瓜分其尸的五人,也各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段历史充满戏剧性,警示我们,面对命运的坎坷,怎样保持真实和尊严,都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项羽的结局,成就了他不朽的传奇,也让后人不断反思真正的英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乌江   项羽   楚国   关中   马童   北周   汉军   秦朝   刘邦   军阀   遗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