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历史就像一个永不止歇的剧场,总有人要上台,也总有民族要落幕。

羌、吐蕃、党项、丁零、蒙古、回鹘,无论他们创建的帝国有多大、成就有多辉煌,最后都免不了要成为别人的背景板。

但有一些民族谢幕,还能在台下继续冷眼旁观,有一些却就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无影无踪。

建立西夏的党项人便是如此。

他们的国家被蒙古铁蹄踏得灰飞烟灭,而他们本身也早已融入其他各族,再也没有了民族的共同记忆。

以往,人们都以为契丹同党项一样,早已消失,但现代的基因检测却发现,他们居然只是换了一个名字,依然还未谢幕。

契丹是如何从鼎盛跌入谷底,以至于不敢再自称契丹人的,他们又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打酱油的“配角”

契丹人做过最出名的一件事,无疑是以派兵援助石敬瑭为由,逼迫他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辽国皇帝甚至还借此成为后晋的“父皇帝”。

但如果据此认为契丹是一个在五代十国成型,到宋代才崛起的新生民族,那无疑太小看契丹人了。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史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契丹的存在,并收录到了《魏书》中。

但当时的契丹,其实很难说得上有什么存在感,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游牧小部落,风吹“到处倒”。

所以连他们来自哪里,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有人说他们来自鲜卑宇文部,甚至还有人说他们是匈奴的后代。

其实理论上这样说也没什么问题,游牧民族本就不重血缘,更不看重自己的民族归属、部落名称。

当年匈奴西迁后,留守的十万户匈奴人几乎没有犹豫,便改投了鲜卑,所以本来鲜卑里面就有匈奴人的血脉。

看到五胡相继进入中原,局面混乱,以至于连丁零这种小部落都能凑凑“热闹”,契丹人也心痒难耐,想要向南进军。

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等待契丹的,将是来自一股又一股势力的“重拳出击”。

公元553年,南进契丹人被北齐的皇帝高洋击溃,十万南进契丹人就这样成为北齐的俘虏,几十万头牲畜等辎重也未能保全。

结果没过多久,留在北方的契丹人也遭受了突厥的进攻,损失惨重,这一下,契丹各部的小头目们不满意了。

他们跟着契丹混,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再不济也得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才行。

结果这几十年过下来,肉没吃到,酒没喝到,还三天饿九顿,到处被人打,干脆散伙算了。

就这样,契丹面临着严峻的解体危机,部落内的古八部离心离德,走的走,散的散,最后原来的契丹八部只剩下了三部,实力大损。

按理说,苦也吃了这么多了,该时来运转了,可惜,历史毕竟不是小说。

公元605年,在隋朝的指示下,突厥再袭契丹,又让契丹损失了好几万人。

这下,契丹人才终于明白过来,还是抱大腿比较舒服,于是便在贞观初年归附了唐朝。

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定,“抱李唐的大腿”,反而为契丹后来的崛起和“单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巅峰到低谷

向唐朝称臣后,契丹安分了很多,不再谋求崛起,所以唐朝也在契丹设置了“松漠都督府”,让契丹人任都督,以示信任。

不过双方也并非完全的相安无事,小规模冲突都是家常便饭。

比如公元660年,契丹首领就因为伙同奚族骚扰边境,被唐军抓到了洛阳,成为皇帝的阶下囚。

大规模的冲突也时有发生,比如安禄山还没起兵时,经常以唐朝节度使的身份压迫契丹人,契丹人不服气,便起兵反叛。

这场反叛一直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才逐渐平息。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就连远在塞外的契丹人也发现,唐朝这个大腿靠不住了。

于是契丹便又起了“单干”的心,一直在积蓄势力,与唐朝若即若离。

公元907年,就在唐朝灭亡的同一年,耶律阿保机也登上了契丹的汗位,9年后,阿保机废除汗位,登基为大辽皇帝。

此后,辽国就像“开了挂一样”,快速崛起,公元930年才统一契丹,可短短6年后就割走了燕云十六州。

和契丹的先祖们比,耶律家族的霸业似乎进行得过于顺利了。

也是,隋唐文臣武将的“全明星阵容”,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游牧民族的噩梦,连不可一世的突厥都只能俯首称臣,更何况是契丹呢。

而与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同时代的竞争对手们,却基本是“菜鸡互啄”。

所以别说拥有几十万部众的契丹了,就算起兵时只有几千人的女真,最后竟然也成就了一番霸业。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终于攻下了后晋的首都开封,完成了父亲阿保机进军中原的梦想。

不过这并非辽国的巅峰时刻,因为十三年后的公元960年,一位赵姓武将在行军途中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没错,他就是赵匡胤。

此后十六年间,赵匡胤四面出击,初步统一了南中国,但始终避免与辽国正面交锋。

是啊,他心里也没底,可他躲得过去,他弟弟却躲不过去,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赵光义的身上。

然后便有了“大名鼎鼎”的“高粱河之败”。

公元979年,宋军与辽军激战于燕云地区的高粱河,结果宋军全线溃败,赵光义仅以身免。

此后,宋辽议和,辽国休养生息,生产力恢复、百姓生活富足,逐渐到达了国力的巅峰。

可惜,契丹人自以为只要将南方防线布置得像铁桶一样,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们不会想到,宋军从南面撬不开的“罐头”,最后竟然被女真人从北面撬开了,公元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称帝,金国建立。

阿骨打起兵时其实就只有几千人,但契丹人快活日子过久了,没什么战斗力,竟然一败再败,还是让阿骨打做大了。

在经过十年的拉锯战后,1125年,阿骨打的弟弟最终还是灭亡了辽朝。

至此,契丹人的“中原梦”破灭了,但契丹人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散落的记忆

辽朝灭亡后,契丹人就如同扎不了根的浮萍,不知该何去何从。

一部分人回了契丹老家,重新过回了游牧生活,另一部分人则隐姓埋名,融入汉人。

但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并不甘心于失败,选择不远万里,逃亡中亚,重建国家。

是啊,当初被北齐揍、被突厥打,被大唐虐,不都挺过来了,亡国又算什么呢?

在契丹首领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一部分契丹人穿过大漠,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重建起了一个庞大的西辽帝国。

巅峰时,周边几乎所有的国家如回鹘、花拉子模都是西辽的属国,威名甚至传到了遥远的欧洲。

可惜无论多么强大,西辽的契丹人都再也无法回到故土了。

公元1134年,耶律大石见时机成熟,集结近十万西辽骑兵,打算跨过大漠,重回河西走廊,与金国一决雌雄。

没承想,军队出发后行军万里,人困马乏,一路上因为烈日、缺水、瘟疫而损兵折将,却愣是没找到金军的踪迹,更没找到充足的补给,只能悻悻地撤回中亚。

金军得到消息以为西辽虚弱,举手可灭,结果也饱受穿越大漠之苦,在1135年被西辽击溃。

此后,“西辽”继续存在了近一百年,直到1218年,才最终灭亡。

而这,依然不是契丹人的终点,1224年,契丹人继续向西,在今天伊朗境内再次重建辽朝,史称“后西辽”,

这个王朝一直顽强地存活到了1309年才宣告灭亡。

虽然不愿相信,但以往人们都认为这便是契丹人的最终结局了。

可现代基因检测的结果却告诉我们,不,契丹人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只不过现在他们已经换了一个名字,变成了“达斡尔”。

达斡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数并不算多,约有12.2万人,目前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齐齐哈尔一带,新疆、辽宁也有少量分布。

为什么会如此分布呢?明明这些地方既不是契丹人的故乡,也不是契丹的发家地。

其实,达斡尔族一开始并不居住在这些地方,而是生活在今天松花江的支流洮儿河一带。

后来明朝建立后,达斡尔人才逐渐迁到了黑龙江以北地区。

清朝建立后,满人觉得他们比较原始,悍不畏死。

于是便又把一部分青壮年迁往新疆、蒙古的边境地带,让他们去抵御沙俄骑兵的侵扰,这才形成了今天的分布。

其实早在清朝建立以前,他们就已经忘记了契丹文的写法,只能靠口口相传,来传承他们祖先的故事。

这些往事,也因此逐渐成了散落在达斡尔老人们口中的记忆碎片。

要不是有基因检测,恐怕再过几百年,就连这些记忆碎片,也将随着时间而不复存在。

结语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也是由汉族和其他所有少数民族一起创造的文化共同体。

无论是契丹、蒙古还是女真、羌族,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却从未有一个少数民族,能够像契丹这样,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几百年屡战屡败,艰难困苦,却绝口不言放弃,最终建立起了辽、西辽、“后西辽”这三个国家,合计国祚超过四百年。

国家灭亡后,契丹人也依然不肯退场,化身达斡尔族,存活到了现在。

但就这顽强的生命力,契丹就已经值得我们去尊重、去铭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契丹   达斡尔族   达斡尔   女真   西辽   民族   蒙古   突厥   北宋   唐朝   公元   头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