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任皇帝40年,晚清朝廷6大措施铁腕收权,为何越收督抚权力越大?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导语:

19世纪50年代以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督抚权力的扩张,以及清政府对旧制度的突破,引发了清廷中央集权体制的危机。面对地方权力扩大和中央地方关系失衡的局面,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旧制,包括恢复军需用款报销制度、整顿厘金制度、裁撤各局办公处所、收回就地正法权限、规范督抚用人权、整顿军制收军权等。然而,这些举措在实际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导致了地方权力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成为清王朝衰落的一个内在原因。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局势。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席卷大片领土,督抚权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张,地方权力日益壮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清政府原有制度的逐渐瓦解。

一、恢复军需用款报销制度

在清代,有一套军需报销和事后奏销制度,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导致了这一制度的瓦解。湘淮军的“就地筹饷”实行,使中央无法掌握各地军费支出情况。清廷多次下令要求督抚查清军费支出情况,但地方却拖延未办。最终,清廷将造册报销改为开单奏报,实报实销,但这一举措并未全面恢复军需用款制度。


二、整顿厘金制度

厘金制度的出现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问题,但各省的抽收办法和用途却各不相同,导致了弊端丛生。清廷试图将厘金纳入中央财政系统,要求各省将厘金收入造册核销,并限制抽收数额。然而,各省对这一政策的执行并不积极,导致厘金制度的奏报制度充满漏洞,税款匿报和浮开局费现象普遍存在。


三、裁撤各局办公处所

督抚设立的局所增多,导致地方事权扩大,地方经费增加,但这些局所的合并和裁撤进展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各省在整顿局所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部署,最终导致局所的混乱局面。

四、收回就地正法权限

督抚获得就地正法权后,司法权下移,是否停止这一制度成为中央与地方的争议焦点。尽管有一些御史上奏要求停止就地正法,但地方官员普遍反对,认为盗风尚未平息,需要保留就地正法权。


五、整顿军制收军权

清政府试图通过重建绿营来遏制勇营,但缺乏有效的计划,各省在重建工作上各自为政。绿营的整顿工作效果有限,地方兵权逐渐扩大,兵部难以控制。

六、规范督抚用人权

清政府试图规范督抚的用人权,但地方官员的保举和任用仍然存在问题,双轨制度愈发明显,致使地方权益抬头。

七、中央收权为何越收地方权力越大?


清政府的一系列收权举措未能实现旧制度的规复,反而导致了地方权力的进一步扩大。地方利益的抬头成为督抚权力再扩展的内在机制,也是清政府收权失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19世纪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整顿措施未能有效实施,地方权力逐渐扩大,成为清王朝衰落的内在原因之一。清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未能有效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危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督抚   太平天国   就地正法   军制   权力   清廷   铁腕   军需   晚清   朝廷   清政府   皇帝   措施   制度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