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临终托付的“顾命八大臣”, 为何都斗不过柔弱的慈禧和慈安

咸丰帝生前托付给他的“养生八大臣”为何无法战胜软弱的慈禧和慈安慈禧太后这个凌驾于皇权之上、主宰中国封建社会命运的女人。虽然她没有称帝,但毫无疑问,这个被称为“老佛爷”的女人就是当时清朝的当家人。有句话说:存在才有意义。慈禧太后的统治不仅存在而且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晚清国内外关系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在清朝禁止嫔妃干预政治的祖规下,她得以垄断审批权,凌驾于皇权之上。这种非凡的事情一定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擅长历史的人应该研究它。

事物有开始和结束。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走上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全靠政治阴谋。本文将和各位朋友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既精彩又“肮脏”的历史事件——辛酉政变。



爱新觉罗一池(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又名咸丰皇帝_图片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刚满30岁的咸丰皇帝在热河宫去世。咸丰皇帝一生,勤奋有余,能力不足。最终因过度劳累、忧虑、愤怒、徘徊而抑郁而亡。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即未来的清朝同治皇帝·爱新觉罗在春,而他的生母伊贵妃·叶赫那拉氏,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就在咸丰皇帝去世前两天,年轻的咸丰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末日已近,于是召集随行的王公大臣,宣布皇帝的长子为皇太子。同时,他还宣布,因太子年轻,特立郑铮为太子。端华亲王、邑亲王载元、郑亲王端华同父异母的弟弟尚书户部、协办肃顺、一等成嘉宜庸的前钦差大臣富察·敬寿、军机大臣托赫罗·穆因和匡渊、杜翰、焦友英为“政务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支持一切政务。为了保险起见,肃顺等人特意要求咸丰皇帝以该措辞作为证据,以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咸丰皇帝同意了。但由于咸丰皇帝身患绝症,无法书写,他命杜汉代为书写这份诏书。虽然不是皇帝亲笔的书信,但却是盖有皇帝印章的圣旨。显而易见,咸丰皇帝去世后,年仅六岁的新皇帝成年之前,这八人将拥有处理甚至决定所有政府事务的权力。这就是“赞扬支持政府一切事务”的直接含义。

当然,咸丰皇帝毕竟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必须“牵手”,阻止这八个人抱有不同的愿望。虽然这八个人生前对咸丰皇帝绝对忠诚,但人心自古就变了。谁能保证这八个人永远“铁板一块”呢?因此,咸丰皇帝授予钮祜禄太后“皇赏”印章和载淳亲王“通道堂”印章(由宜妃掌管)。所有诏书开头均盖有“圣旨”印章,末尾盖有“通道堂”印章。与朱皮同义。可以明确的是,两位(即两位太后)对于咸丰皇帝去世后的人事安排的意图是非常清楚的。



热河宫地图(部分)_照片

咸丰皇帝安排好葬礼后,第二天一早就咽气了。咸丰皇帝去世当天,八位部长“赞扬并支持一切政府事务”的遗嘱也向全世界公布。八位大臣随即在热河宫就职。

所以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人员安排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最终因政治阴谋而成为一纸空文。不仅先帝的圣旨无用,“顾命八大臣”的辅助行政团队也很快被替换。像“八人帮”一样粉碎他们。不仅八位部长出乎意料,咸丰皇帝即使再清楚,也会感到非常惊讶。

虽然我身处政坛之外,无法领会权力的独特“魅力”,但我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了解他们对权力的渴望。甚至在咸丰皇帝的身体还没有冰冷之前,各路“英雄”就已经开始武装自己,准备夺取权力巅峰的明珠。 “英雄”虽多,但大多团结在“大哥帮”之下。当时,“老大哥帮”主要分为三个群体:

第一,“顾命八大臣”以肃顺为首,支持者为托孤派;

二是后党以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合一)为首的垂帘派;

第三,太子派的密切分支,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就是太子派。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又名和硕恭亲王_图片

当时这三个派系的实力也各有不同。我们从时间、地点、人物三个方面来分析:

托孤宗的主要优势就是时机。大兴帝托孤圣旨已在手,已向天下宣告。有了这张“上岗证”,他们就能很快掌握手中的权力。这个优势绝对是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派系的。但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人数上来说,托孤宗都处于劣势。托孤教当时完全在热河境内。虽然当时有很多官员跟随他们来到热河(尤其是很多军部部长),但毕竟国家的中心在首都北京,所以北京的情况尤其是人员情况也很危急。可惜托孤门在京城没有可靠的人,所以难免不会对京城的对手有所防备。这是地理优势的缺点。论人与人,托孤派更是处于绝对劣势。

作为托孤派的首领,肃顺更加注重结果,风格十分娴熟、威武。他曾公开表示:“我们旗人中有很多私生子”。他认为旗人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不顾及旗人的各种福利待遇。甚至在实行限制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和认可汉人治国保平安的才能。这里还要说一下,左宗棠之所以能够“躲过”灭亡之祸,是因为肃顺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肃顺其实是少数几个能以敏锐的眼光辨别人、有治理国家能力的旗人之一。但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旗人都受到了肃顺的侮辱,导致“顾明八大臣”的群众基础非常薄弱。更致命的是,托孤派没有军队可以安定下来。



慈禧(1835年11月29日 - 1908年11月15日)_图片

垂练派的主要优点是和谐。咸丰皇帝刚刚去世,幕派就以孤儿寡妇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赢得了人们的情感同情。与此同时,垂帘派掌握着一个重要的棋子——皇帝。皇帝代表着权威和权力,与他的年龄和能力无关。只要皇帝在场,孤儿寡母就有机会利用大臣欺骗皇帝不理皇帝,以皇帝的名义攻击八大臣顾明。随着肃顺等人日常的霸道行径,不少旗人“不知不觉”就走向了垂帘派。这后来得到了盛保等人的支持,确保历史以清朝皇帝的名义再次重演。完成个人政治活动的经典案例。

从地理优势上来说,两宫太后此时必定在热河宫。她在八大臣中看上去并不突出,但她的姐妹们在京城都有人,尤其是慈禧。她的妹妹就是淳亲王的福晋,而这个福晋也时不时的去热河看望她充当使者的妹妹。就天气而言,两宫太后虽不如八大臣,但他们也有“朱皮”之力,必须明白一些重要的事情。他们可以“拖延”、“拖延”很多重要的事情。所有人都在随后的“致命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年轻的依馨和妈妈萧静成为皇后_图片

太子派是一个在时间、地点、人员上似乎都没有明显优势的派系。它唯一的优势是位置。他们都集中在首都,集中在中部地区,仅此而已。不过,太子派并没有明显的劣势。虽然被排除在托孤大臣之外,没有介入国家最高权力的“任命书”,但恭亲王奕辛早在咸丰初年就已经担任最高军机大臣,为国家效力。 “剿匪(匪指太平天国)”的伟大事业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尽心尽力。另外,近期国际外交问题的处理也有条不紊,帝国恢复了暂时的和平。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个赞誉肯定在很多工商大臣的后院里回响(因为到了咸丰后期,皇帝已经不再喜欢自己的弟弟了,估计没人敢夸奖奕欣了)民众)。

更重要的是,一心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皇位被咸丰夺走了,连托孤也不是我的份。她其实很相信端华和载媛这样的失败者。这或许就是一心当时的内心独白。主观意志直接驱动行为活动。平心而论,奕辛有治国之才,至少比他的四弟皇帝要强一些,但和其他兄弟却不是一个档次的。于是,老五敦亲王奕沛(道光五子)和老七陈郡亲王奕轩(道光七子)迅速联合在老刘奕欣周围,邻国亲王派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由于易辛的影响力,京城不少权臣都向易辛倾斜,暗中支持、出谋划策。



幕后听政_图片

这是当时三股势力的实力对比。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看似最具优势和合法性的托孤派,却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面。正如他们所说,时机并不像现在那么好。位置不如人。并且在“八大臣顾明共同利益共同意志”的条件下,太子派与垂帘派迅速结盟。这样三足的平衡就彻底被打破了。可惜托古党对于这股波浪般的暗流却疏于防范,甚至浑然不觉。他们甚至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对于托洛茨基主义者来说,这确实是“正在发生的悲剧”。

当然,这一切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托孤派的无能,而垂帘派和太子派的狡猾,更是让托孤派着实难以防备。他们一边上演孤儿寡母示弱的戏,一边组织祭司为托孤大臣混淆是非。他被指“无端指责”,并集权一举扳倒大臣托古。一套快速有力的“组合拳”,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牛祜禄氏_图

我们来看看“八人帮”暗恋的开始和结束。

政变应该是从御史董元春的奏疏开始的。奏疏的主旨是恭请两位太后主持朝政。在先帝圣旨公布于世的背景下,董元春竟然上演了这样的奏章。这无疑是在玩火,自取灭亡。但他偏偏就这么做了,奏疏中列举了历代八位皇后主持朝政的杰出功绩,以此作为对自己观点的佐证。

不管奏折的内容如何,​​只能说,董元春敢这么做,是因为有人的鼓励,是因为他敢于玩弄政治。显然,阴谋是从“深水区”开始浮现的。

结果,“八大臣”这一次就被“八大臣”“轻松”杀死了。两宫中的太后表现得十分无奈和软弱。如此不怎么高明的欺骗手段,居然轻易的就骗过了八位大臣。

紧接着,恭亲王奕欣前往热河吊唁。皇上去世一个多月后,奕辛才有机会前往热河吊唁。艺馨也必须突破这个障碍,才有资格吊唁。其中,“八部长”是主要反对派。伊欣在哥哥的灵魂面前哭得那么大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表示慰问后,奕欣会见了两位皇嫂,并策划了秘密事务。奕欣与太后在两宫的会面是如此关键。双方基本同意北京与热河间的行动计划和有关安排。 “八大臣”又犯了致命错误,竟然允许奕欣去见两位太后。


热河省,简称热河,省会是承德市_图片

正是因为之前的欺骗,“托孤门”才放松了警惕。对于懿心来说,将两位太后视为传奇并不是什么难事,也没有受到肃顺等人的羞辱和过分阻止。简而言之,行动方针已经决定,现在是实施的时候了。

政变离不开兵马,而发挥这一关键作用的人就是胜利的保证。圣保举人出生于满洲白旗。虽然他带兵打仗,败多胜少,但他为保卫首都勇敢前行,不畏生死,并因此受到咸丰皇帝的赞扬。胜保有兵力护京,正好派上用场。胜保与慈禧太后素来交好,因对肃顺不满,自然站在垂帘派一边。

这样,民事和军事力量就都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大兴皇帝子贡从热河启程回京,政变就在这条路上开始了。

热河工作人员分两批离开。皇帝、皇后、端华、载瑗先回京城,肃顺则护送已故的子贡皇帝缓缓倒退。这种安排有些可疑。苏顺聪明,人脉广泛。先回京城,对于垂帘派和太子派来说显然不太好。载渊和段华都不懂事,对付他们会容易很多。



清朝疆域_地图

10月1日,两位太后一到北京,就向王公大臣控诉“八人帮”的嚣张气焰和欺凌孤儿寡母的罪行。紧接着,学者贾珍、周祖培等人准备的《​​废赞乡政务尚书》奏折被进献给太后。显然,这是易辛等人安排的。两位学士的奏章内容颇为晦涩难懂。看来信息量还不够强大。盛保在奏疏中直接走向了极端,直接拒绝了咸丰皇帝的法令,并认为咸丰皇帝的法令是“八大臣”。 》利用皇帝不会自己写诏书,欺骗他篡位,将“八大臣”与挟持皇帝的曹操、司马昭等人相提并论,古今罕见。因为这样的谬论和框架必须如此合理。

世间事务,特别是政治阴谋的是非,从来都是由当权者决定的。正是这些颠倒是非的奏折,成为了对肃顺等“八大臣”的指责。初到北京的段华和载渊很快就被抓获。这两个人实在是没有本事,连向苏顺发出信号的机会都没有。胜宝率领人马,直奔先帝紫宫主帅肃顺的寝宫护送。他把与两个妃子有染的肃顺从床上拉起来,立即送进了宗仁府监狱。其他几位侍郎也跟着接了过来。



爱新觉罗苏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

一旦有人被困,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处理。作为清朝宗室的皇子,除非有罪,否则不能判处死刑。既然如此,我们就指责肃顺等人越界,擅自登上咸丰皇帝的王位,随意进出咸丰皇帝的宫殿。那是什么样的犯罪?有没有“未经许可坐上咸丰皇帝宝座”的证据? “随意出入皇宫”是肃顺作为皇帝近臣所享有的特权。完全是皇帝赐予的。有什么问题吗?而且,随意进出宫都是为了公务,并没有做出任何得罪两宫太后和其他妃子的难堪之事。如果不是,什么罪?

这些问题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肃顺等人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未经审判就直接被判刑。无论如何,这个人必须被杀死。 “八人帮”决定对太子端华、载沅不予极刑,而对白灵处以绞刑。免去景寿的职务,保留公、驸马的爵位;其他应革职的,发往边疆。分配。只有肃顺和菜市口被斩首。作为宗室皇亲,在菜市口斩首确实是新鲜事。肃顺被押往刑场。无数路人向他投掷石块。刹那间,肃顺变得面目全非。行刑时,肃顺宁死也不下跪。肃顺跪下之前,刽子手将他的膝盖砍断。肃顺遂大骂“诸臣皆不忍闻”,于菜市口被斩首,时年四十六岁。

历史上的事情,可以说是真的,也可以说是假的。谁是忠诚,谁是叛徒,上帝自己会决定。辛酉政变的忠臣叛徒,又如何能由天定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菜市口   热河   爱新觉罗   大臣   咸丰   旗人   亲王   太后   临终   柔弱   太子   慈禧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