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是怎样一个皇帝(3)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登大宝的咸丰皇帝需要有自己的股肱(gong)近臣,那么,谁能够辅佐皇帝担当定鼎重任?面对王朝江河日下的形势,咸丰君臣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

百年来,关于咸丰皇帝与师傅杜受田之间的关系,流行着一个传说,据说如果没有杜受田的指点,他便与皇帝的宝位无缘了。那么,这是可靠的信史还是附会的传言呢?

杜受田

咸丰皇帝刚刚继位便遭遇内外交困的局面,而且,他所依靠的重臣在危难中相继去世,咸丰皇帝还能够依靠谁来渡过这个难关呢?

道光三十年正月下旬的一天,奕詝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寒风瑟瑟,黄沙漫天,国丧之中的哀戚气氛并没有散尽,群臣也显得有点儿无精打采,典礼例行公事地很快就结束了,新皇帝的年号宣布了﹣﹣咸丰。不过,这个年号第二年才能用,当年继续使用道光年号,是道光三十年,公历1850年。

这时的咸丰帝年仅20岁﹣﹣严格点儿说,虚岁20,周岁19。这固然是个已经成年的年纪,但他实际上还是个毫无政治经验的"愣头青",要想治理这个四亿人口的大国,驾驭这条千疮百孔又面临惊涛骇浪的大船,谈何容易!

当然,在清朝历史上,也有比咸丰帝年纪更小的皇帝,比如顺治五岁登基、康熙七岁继位。不过,顺治、康熙年纪虽小,都有得力的辅佐者,顺治依赖叔叔多尔衮;康熙依靠孝庄文皇太后和辅政大臣鳌拜等人,这些人堪称雄才大略,所以,皇帝虽小,但国家机器运转丝毫不受影响。

由此看来,咸丰帝也需要找一个得力的辅佐者,这个人到哪儿去找呢?

咸丰帝的辅佐者就是他的师傅﹣﹣杜受田。

杜受田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三年进京赶考,会试的名次是"会元"-﹣全国第一。不过,在接着进行的殿试中运气就不那么好了,但终究也中了进士。此后,杜受田就做了京官,十多年后,做到山西学政的位置,主管一省教育,级别不低,前途光明,再过几年,就有希望开府封疆﹣-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了。

咸丰帝登基大典

不过,对于杜受田的任用,道光帝另有打算,他不想浪费杜受田这个人才。在道光皇帝看来,杜受田学问好,人品好,所以,十五年秋,将杜受田调回北京。

原来,道光皇帝的两个儿子﹣﹣四阿哥奕詝、五阿哥奕誴五岁了,清朝皇子六岁进书房读书,由谁担任师傅呢?道光皇帝看中了杜受田。

杜受田回京候命。根据《清宣宗实录》记载,次年正月,道光皇帝发布上谕,宣布四阿哥、五阿哥于四月初三入书房读书,杜受田专门负责四阿哥奕詝的教学工作。

从这时起,直到道光三十年奕詝成为皇太子,杜受田一直负责奕詝的培养,除了年节、帝后生日放假以外,几乎天天见面。中国古代的教育不像今天实行分科教育,一个老师教一科,那时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目。其实也没有多少科目,杜受田教奕詝读经、读史、作诗、作文,奕詝进步很大。杜受田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为能及时进宫授课,杜受田搬到离皇宫较近的西安门内静默寺中居住,三五天才回一次家。道光皇帝十分满意,陆续授给杜受田一大堆头衔: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不过这是给他的政治待遇,他的实际工作就是教育奕詝。

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四年冬,道光皇帝提升杜受田为工部尚书,杜受田终于成了国家的部院大臣。工部是个负责营建的衙门,比如给皇家修陵寝、修宫殿等,是六部之一,与吏部、户部、礼部比较起来,重要性稍差一些,而且,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大工程一概下马,工部成了闲散衙门。杜受田在这个衙门当个挂名的尚书,主要职责仍是教育奕詝。由于工作卓有成效,杜受田在道光二十九年荣升为上书房总师傅。

这是皇家的"教师总领"了,负责全部皇子的教育管理,但道光皇帝特意强调"杜受田著仍授四阿哥读书"(《清宣宗实录》卷464,道光二十九年二月辛亥)。

以杜受田的政治洞察力,他能看出奕詝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所以,他培养奕詝时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中国史学界谈起杜受田,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众口一词,说他曾经运筹帷幄,帮助奕詝击败了奕䜣,为奕詝谋得了太子的地位。对此,《清史稿》是这样记载的:

"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䜣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385,列传172,中华书局1977年版)

所谓"宣宗"、"文宗",是道光、咸丰皇帝死后的庙号。这段话的意思是:道光皇帝带着所有的皇子到南苑打猎,恭亲王奕䜣打到的鸟兽最多,咸丰一无所获,干脆就没有开弓。道光问他,他说现在正是春天,鸟兽都在孕育后代,我不忍心杀生来改变大自然的和谐。道光十分高兴,认为他心地善良仁慈,于是就秘密立他为皇储。因为中国帝王大权独揽,至高无上,生杀予夺,无人制约,所以,具有一颗仁慈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据说,咸丰的这些话是杜受田事先教给他的。因为杜受田考虑到奕䜣文武双全,要是比较狩猎的收获,他肯定比不上弟弟奕䜣,所以,就换了个做法来讨好道光皇帝。附带说一句,清朝的皇家猎场在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嫌路途遥远,花费甚大,改在南苑举行。南苑在哪儿?出永定门一直往南走就是了。

但这段史料不太可信,为什么呢?漏洞太多。

第一个漏洞:"恭亲王奕䜣获禽最多"。当时奕䜣多大?这要看这次行猎是哪年的事儿。《清史稿》没有记载这件事儿发生在哪一年,但道光立储是二十六年,那么,这次行猎最晚就是这年了。道光二十六年,奕䜣才14岁,14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行猎的能力,说他驰骋狩猎场,猎杀了很多鸟兽,恐怕言过其实。

第二个漏洞:"诸皇子皆从"。道光二十六年时,道光共有6个儿子,皇四子奕詝最大,16岁,皇五子奕誴也是16岁,皇六子奕䜣14岁、皇七子奕譞6岁、皇八子奕詥2岁、皇九子奕譓1岁。

狩猎场不是"动物园",把那么小的孩子领到狩猎场干什么?更何况有的皇子还不会走路,显然,"诸皇子皆从"是句瞎话。

第三个漏洞:奕詝说打猎是"伤生以干天和"。南苑行猎,是奉旨行事;满族尚武,以射猎多者为能。奕詝打不着猎物已属无能,不知惭愧,反而指责"伤生以干天和",这话说得太重了,儿子能这样对父亲说话?

总之,此事当事者不言,档案不记,应该起自野史传闻附会之词,不大可信也。

因此,咸丰帝倚重杜受田的原因还是在于师生关系这一层。

一般人可能想不到,以为皇子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快乐,其实,咸丰帝当皇子的时候内心很苦。他10岁死了妈妈,跟着养母生活,处处要看别人的脸色。爸爸带头节俭,宫中生活很苦,不过节都吃不到肉,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得让着弟弟,他没有妈妈,不敢跟弟弟争宠。父亲日理万机,十天八天见不到一面,在这个世界上,真心关心他的人是谁?打6岁起,直到20岁做皇帝,他每天到书房读书,跟师傅相处多半天,师傅教给他知识,向他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也给了他人间温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爱和母爱。作为皇子,他被限制在很小的交际圈子里,师傅就是最亲近的人了。

所以,咸丰帝一旦执掌国政,立即想到了师傅杜受田。此时,杜受田的职位仍然是工部尚书,咸丰帝让师傅兼管吏部,负责全国官员的管理;不久,又调为刑部尚书,随即提升为协办大学士。《清史稿》记载:"受田虽未入枢廷,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谈而后行。"(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385,列传172,中华书局1977年版)也就是说,杜受田虽然不是军机大臣,但国家大政以及大臣的任免咸丰帝全要听他的意见。

咸丰帝执政初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

大家知道,王朝的兴替遭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常态,自古无不亡之国。清朝从乾隆晚年起就陷入了王朝的衰落期,嘉庆、道光两代君主兢兢业业五十多年,勤政治国,力图拨乱反正,但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王朝末期的各种弊端,比如土地兼并、人口爆炸、吏治腐败、生态环境恶化,等等,反而愈演愈烈,到此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毫不夸张地说,咸丰帝简直就是坐在了火山口上,土崩瓦解的那一天随时可能到来。

怎么办?

杜受田是传统的士大夫,他的办法也是传统的,他给咸丰帝开出了三个"药方":

第一,杜受田建议咸丰帝下诏求言。

咸丰帝从善如流,立即下诏,表示欢迎群臣上疏发表意见,而且,话说得越激烈越好,他不怕"忠言逆耳"。于是,群臣纷纷上疏,提出各种意见,有针对朝廷用人的意见,有关于练兵的意见,有关于开源节流的意见。咸丰帝一一批示,即使有的建议说得过头了,他也不生气;有的建议满纸空话,根本不能落实,咸丰帝也给予肯定鼓励。

按说这些意见提上来之后,咸丰帝大多解决不了,因为国家机器经过二百多年的运转,积重难返,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体制,这个体制绝非咸丰帝所能触动的。不过,咸丰帝的这一举措依然有意义,这至少向天下表明,皇帝还想拨乱反正,重振王朝的雄风。这是个开明积极的姿态,只要有这个姿态,以中国之大,自然不乏豪杰之士起而辅佐皇帝,为王朝赢得生机。

第二,一朝天子一朝臣,杜受田推动咸丰帝罢黜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这简直是咸丰初年官场上的一场"大地震"。

穆彰阿是满洲镶蓝旗人,嘉庆年间的进士,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道光十五年,81岁的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病死,穆彰阿取代曹振镛成为道光皇帝最信任的人,任首席军机大臣,一直干到咸丰执政初年。清朝人对穆彰阿有一个评价说得很深刻,说穆彰阿"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爱才"指的是穆彰阿对一些青年人很提携,这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国家栋梁的曾国藩;"不大贪"指的是穆彰阿在操守上不如曹振镛,但也说得过去,不能说是清官,但也说不上是贪官;"欺罔蒙蔽"指的是穆彰阿主持军国大计,不把国家的真实情况反映给道光皇帝,专门窥测道光皇帝的心理,哄老皇帝高兴,从而使自己的地位稳固不摇。另外,穆彰阿当国期间最受世人痛恨的是排斥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主张妥协。

咸丰帝当皇子的时候在书房就经常听师傅痛斥穆彰阿,对穆彰阿素无好感,再考虑到也可以借机整顿朝政,立即赞同。

穆彰阿

另外,咸丰帝跟杜受田商量,决定将当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的耆英跟穆彰阿一并严惩。

此时的耆英官居文渊阁大学士,他固然跟穆彰阿是一党,但咸丰帝将耆英跟穆彰阿"一勺烩",直接原因是耆英自作聪明,自己跳了出来,导致咸丰帝对他厌烦到了极点。

原来,随着咸丰帝继位以来号召群臣建言献策运动的深入,君臣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大家普遍认为,国家到了这个地步,是由于以前用人不当;国家今后拨乱反正的出路也在于"慎选贤才"。谁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学士耆英偏偏跟舆论唱反调,道光三十年四月,耆英在奏折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小人且当保全,君子亦恐误事。"耆英的用意显然是针对满朝官员强调国家今后用人要多用品德高尚的"君子"这一观点发出的不同意见。在耆英看来,"小人"虽然品德低下,但对"小人"也要一分为二,因为"小人"有才干,确实,窝囊废当不了小人;相反,"君子"品德固然高尚,但办事的才干可能不如小人,以致误事。所以,耆英建议对"小人"不要一棍子打死,对"君子"也不能全盘肯定。

耆英的观点是一条"歪理儿",貌似持论公允,实则为"小人"开脱。要是别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咸丰帝未必火冒三丈,偏偏这个耆英在咸丰帝的眼中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他在鸦片战争期间主张对英国妥协,战后主持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等,然后长期担任两广总督一职,跟英国交涉一贯软弱。现在耆英口口声声说应该保全"小人",很显然是为自己辩解。所以,咸丰帝下令将耆英"传旨申饬"。(《清文宗实录》卷7,道光三十年四月甲子)拿今天的话说,就是通报批评。

耆英

要是在以前,耆英身居天高皇帝远的广州,圣旨一句"传旨申饬"就算完事儿,但现在耆英在北京任文渊阁大学士,所以,耆英被皇帝派来的太监用最恶毒的语言骂了个狗血喷头,太监骂累了,耆英叩头谢恩,领受了申饬。

此时,杜受田兼任刑部尚书,他布置下属对耆英严密监视,很快发现一个惊人的线索。耆英原来担任两广总督,主持中英交涉,现在虽然被调回北京,但依然有外国人跟耆英秘密往来,看来耆英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杜受田将此消息转告咸丰帝,咸丰帝立即指示对耆英立案调查。不过经过调查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耆英也不断为自己申辩,在这种情况下,咸丰终于失去了耐心。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咸丰帝颁发了《朱笔罪穆彰阿、耆英谕》。

据《清文宗实录》记载,这道上谕首先毫不留情地指出:"方今天下因循废堕,可谓极矣!"进而指责穆彰阿应该对此负责:"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难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从前夷务之兴,穆彰阿倾排异已,深堪痛恨。"这里说的"倾排异己",主要是指在鸦片战争期间打击主张抵抗的官员,包括穆彰阿阻挠起用林则徐。此外,"耆英之无耻丧良,同恶相济","伊前在广东时,惟抑民以奉夷,罔顾国家"。

咸丰帝最后宣布,考虑到他们是三朝老臣,从宽处理,穆彰阿、耆英被革职,其中对穆彰阿除了革职以外,还加了一条:"永不叙用",穆彰阿的政治生命就算终结了。

诏书一下,朝野震动,从道光中叶以来的十余年间的权力格局被打破了,压抑在人们心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由咸丰帝说出来了。

尤其是鸦片战争中"和"、"战"的是是非非也由皇帝作了定论,林则徐蒙受的冤屈也获得了平反,真是大快人心。史书记载:"诏下,天下称快。"(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363,列传150,中华书局1977年版)

咸丰帝最后号召:

"嗣后京外大小文武各官,务当激发天良,公忠体国,俾平素因循取巧之积习,一旦悚然改悔。毋畏难,毋苟安,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诸大端者,直陈勿隐。毋得仍顾师生之谊,援引之恩,守正不阿,靖共尔位,朕实有厚望焉"。(《清文宗实录》卷20,道光三十年十月丙戌)

总之,就是希望各级官员改变原来的工作作风,振作精神,破除情面,激发天良,为朝廷分忧解愁,上下一心,共渡难关。

第三,在罢黜穆彰阿之前,杜受田向咸丰帝建议起用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道光官场的政治明星,是当时士大夫心中的偶像,为人正直清廉,为官大刀阔斧,而且见识超群,魅力十足,是罕见的人才。有学者指出:"他为人诚实无私,但不死板生硬,他有着诗人的心地和永不枯竭的风趣。""他似乎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包括道光皇帝在内,凡是见到他的人,好像一下子就对他心悦诚服。"(陈舜臣:《鸦片战争实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55~156页)林则徐若能出山,凭着他的崇高声望和卓越的政治才干,对咸丰帝克服眼前的难关肯定会有帮助。于是,咸丰帝立即下诏,命令林则徐迅速北上来京,"听候简用,毋稍延缓"。(《清文宗实录》卷9,道光三十年五月甲午)

但是,最近10年间林则徐厄运连连,他在道光二十二年被流放新疆,二十六年被赦免,起用为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因病告老还乡,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还能出山吗?

林则徐画像


福建巡抚徐继畲(she)捧着咸丰帝的圣旨,来到了福州林则徐的家,一进院子,只见四只大鹤在悠闲地"散步",门口张贴着一副对联:“郊原雨足云归岫,台阁风清月在天”。显然,主人要安度晚年,归隐林下,追求一种平淡、自由、闲云野鹤的生活了。看到这里,徐继畲明白了,林则徐恐怕不会出山了。

而且,林则徐身体十分虚弱,聆听完徐继畲传达的皇上旨意,林则徐表达了对咸丰帝的感激之情和急于前往北京面见圣主的愿望,然后强调自己经过这几个月的休养,身体逐渐恢复,但"疝气"病未全好,稍加劳顿,立即发作,发作时"两腿疼涨异常,不仅不能跪拜,甚至偃卧床榻,不能起立"。(徐继畲:《复查林则徐病体疏》,载《退密斋文集》卷1,民国年间亭县县署石印本)所以,不能承担任何工作。徐继畲表示希望林则徐赶紧医治,一旦病愈,立即进京。林则徐连连点头,然后起身送客。

从虎门销烟以来,林则徐经历了鸦片战争、流放新疆等惊心动魄的大事情,他为这个王朝鞠躬尽瘁,差不多耗尽了全部心血,身体累垮了,也伤透了心。他对清朝政治有着深刻的洞察,不愿意再进入混浊的官场,当然,这些话不能直说,但他身体多病却是事实。

徐继畲据实回奏,表示林则徐身体不能承受重任。咸丰帝接到报告,也无可奈何,起用林则徐的事儿暂时搁置了。

徐继畲画像

这时的广西省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各地天地会纷纷起义,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反清复明"的旗号,攻占了不少县城,贫苦百姓纷纷加入,声势越来越大。其实,这一切都是暴风骤雨的前奏,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即将爆发,但咸丰君臣还被蒙在鼓里。

在天高皇帝远的广西,清政府统治力量空虚至极,全省兵力只有万余人,分驻各地,呼应不灵,力量薄弱,更何况地方官对这类事件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他们对朝廷的惯用伎俩就是能瞒就瞒,瞒不住就骗,不把事态真相报告给中央,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失职。如今已经瞒不住,也骗不了了,咸丰帝从广东、湖南、陕西调兵遣将前往广西,但这些将领不是积极应付起义,而是彼此互不相让,举报拆台,对局势的恶化莫衷一是,束手无策。

在这种情况下,杜受田跟咸丰帝一商量,感觉必须借重林则徐,这回不是召林则徐进京,而是让他做"钦差大臣",前往广西主持军务。杜受田跟咸丰帝说,哪怕林则徐不承担具体工作,只要他到了广西,凭着他的威望,至少能把广西官员团结起来。另外,林则徐身体不好,但并不是起不了床,据说林则徐在福州经常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作诗,有时候还给年轻人上课,可见能应付一般的工作。总之,林则徐必须出山,抬也要把他抬到广西!

广西,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普通省份,在封建时代,此处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发程度也不算高,因此长期以来广西几乎都没有发生过什么足以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然而在清末,这里却是好好的露了一回脸:19世纪中期,广西酝酿出了震动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运动,持续14年,波及18个省,攻克过600多个城池,队伍由2000人发展到百万之众,几乎使得清王朝的统治崩溃,这是古代在广西地区爆发的对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事件!

于是,咸丰帝下了一道严旨,命令林则徐:"星驰就道,荡平群丑,绥靖岩疆,毋违朕命!"(《清文宗实录》卷17,道光三十年九月辛丑)接到皇帝的圣旨,林则徐无法推辞,因为咸丰帝的话说得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前往广西赴任。实际上,此时林则徐的身体仍然很虚弱,他十月初二启程,十月十九日,走到广东潮州,突然上吐下泻,随即逝世,终年66岁。

林则徐是幸运的,他的死使他躲过了这场浩劫,太平天国起义不同于10年前的鸦片战争,这是一场民族内战,是一场走投无路的被压迫阶级求生存的战争,林则徐没有投入这场堪称尸山血海的大搏杀,也避免了承担历史罪责的悲剧命运。

但是,林则徐的死对咸丰帝来说却是极大的不幸。当时,广西前线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清政府内部的混乱和群龙无首,无论是前线将领,还是北京的咸丰君臣,都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林则徐早日赶到前线,他们坚信,以林则徐的威望和能力,将很快结束前线将领和广西当局的内耗和内讧。今天看来,虽然林则徐改变不了历史,但应该承认,只要广西清军能团结对敌,洪秀全的太平军很难势如破竹地迅速崛起蔓延。

接到林则徐逝世的噩耗,咸丰帝流泪了,他哭自己的不幸。挥泪之余,咸丰帝赠给林则徐太子太傅的荣誉,按照总督的品级赐恤,解除了林则徐一生所受的所有处分,谥文忠。咸丰帝亲笔写了祭文和碑文,还为林则徐作了挽联: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来新夏:《林则徐年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69页)

在潮州,史书记载,人们"罢市巷哭",每天有数千人到林则徐的灵前烧香叩拜。林则徐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大英雄而永载史册,备受赞誉。


咸丰帝哪里能够想到,在林则徐死后,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

广西的战事在激烈进行着,起初,北京的君臣并没有太过悲观,王朝到了衰落期,各地动乱层出不穷,"虱子多了不觉痒",更主要在于广西跟北京之间隔着千山万水,咸丰帝还感觉不到直接的威胁。直到咸丰元年正月,他才在前线奏报中看到了洪秀全这个名字,而且,前线将领还把洪秀全的"全"字写成了"泉"。咸丰帝得知洪秀全的部众不过两万多人,其中还有一大半是不能上阵杀敌的老人、妇女、儿童,这使他感到心安。此间,咸丰帝调兵遣将,国家机器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

转眼到了咸丰二年夏,普降大雨,黄河在丰县(今属徐州)决口,山东、江苏受灾,广袤的田野成了一片泽国,人民流离失所,嗷嗽待哺。此时,太平军已经进入湖南境内,战况惨烈,北方又遭灾害,咸丰帝心急如焚,他担心一旦北方饥民铤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堵合决口?如何赈济灾民?地方官莫衷一是,这一艰巨的工作由谁承担?

咸丰帝最信任的人就是杜受田,但是他又舍不得杜受田离开身边,可是别人他又信不过,赈济饥民刻不容缓,怎么办?

杜受田提出了赈济饥民的方案,并且主动请求愿去灾区。自从咸丰六岁入学,杜受田一直未离开左右,几乎天天见面,现在突然要离开几个月,一种孤独感顿涌上心头,咸丰帝不禁热泪盈眶,杜受田也哭了。君臣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诀。

杜受田雕像

这年杜受田66岁,他急于办完赈务赶紧回京,所以,行程安排得很紧。办理完山东赈灾事务后,杜受田又驰赴江南,由于感受暑热,开始感觉身体不适,但依然努力办公。七月初八,他向咸丰帝上奏折报告赈灾工作的情况,但次日就逝世了。可见,他一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

半个月后,这一噩耗传到北京,咸丰帝如闻晴天霹雳,顿时痛哭失声。咸丰帝不待内阁研究,立即作主赏给杜受田清朝文臣最高级别的谥号﹣"文正",赠太子太师,人祀贤良祠,赏银5000两治丧。考虑到杜受田的父亲年近九旬,肯定受不了儿子病故的打击,派大臣前去安慰,并带去了10两人参。

当杜受田灵枢运回北京的时候,咸丰帝亲临杜家祭奠,又一次放声痛哭。咸丰帝赏给杜受田的父亲、年近九旬的前礼部侍郎杜堮礼部尚书衔,赐食全俸,杜受田的子孙也获得赏赐。此后,咸丰帝对杜家一直格外关照,尤其是杜受田的长子杜翰正任湖北学政,咸丰帝将杜翰调回北京,很快提升为二品大员,并用为军机大臣,成为自己的亲信。

咸丰帝六岁起就受杜受田的教育,二人师徒君臣,感情非同寻常,可以肯定,杜受田是咸丰帝唯一的依靠和心腹。现在,他真成了孤家寡人了,他依靠谁呢?据《清文宗实录》记载,咸丰帝后来多次说:杜受田"傥能久在左右,于时事艰虞,尚冀多所补救"。(《清文宗实录》卷84,咸丰三年二月癸未)


杜受田家乡

早在林则徐死后,咸丰帝派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漕运总督周天爵署理广西巡抚、著名将领向荣担任广西提督。三人均为当时清政府军政方面的顶尖人物,然而,他们三人勾心斗角,彼此内耗,结果太平军越剿越多。当然,在蒙骗咸丰帝这一点上,三人立场是一致的。咸丰帝忍无可忍,加上李星沅不久病死,咸丰元年夏,咸丰帝作出了一个重大的人事决定﹣﹣派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出任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剿办太平军。咸丰帝为赛尚阿举行了一个规模不大但很隆重的出征仪式,授予他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祝愿他"速扫妖氛"!但据说赛尚阿私下里完全没有蒙古勇士的气概,在与同僚告别的时候痛哭流涕,他明白,他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

六月初四,赛尚阿抵达广西桂林,然而,赛尚阿对太平军依然一筹莫展。闰八月初一,太平军占领了永安州(今蒙山县)城,从此,占据永安半年之久,此间,洪秀全分封诸王、颁布天历、实行男女分营和一切财产归公的"圣库"制度,至此,太平天国具备了立国的规模。次年春天,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而出,连败清军,不久进入湖南境内,至此,太平军似蛟龙入海,而赛尚阿则被逮捕押送北京治罪。咸丰帝差不多已经无计可施了。

阿鲁特.赛尚阿

咸丰二年十一月,太平军进逼武昌,经多次战斗,十二月初四,太平军攻入武昌。湖北巡抚、学政、按察使、布政使、武昌知府被杀或自杀,太平军占领了武昌,获得大批船只,然后大军顺流直下,占领九江、安庆,直逼南京。

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太平军轰开了南京城的大门,两江总督、江宁将军、江南提督阵亡,南京陷落。二月十七日凌晨,咸丰帝睡梦中被太监唤醒,他颤抖着读完南京陷落的奏报,痛心到了极点。怎么办?南京以北千里平原,顺着大运河一个月就能抵达北京,谁能抵挡势如破竹的太平军?祖宗的江山难道就断送在自己的手中吗!早朝时候,咸丰帝急切地向群臣提出了这个问题,群臣报以沉默。咸丰帝顿时感到了空前的孤立和恐惧….

咸丰帝当国三年多,半个中国变了颜色,太平军下一步必将北上,如何阻拦?有能力阻拦吗?大清王朝能渡过这一史无前例的难关吗?能为咸丰帝支撑起半壁江山的栋梁之才在哪里?

能!曾国藩起兵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咸丰   文宗   太平军   皇帝   王朝   皇子   道光   广西   大臣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