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乱世之因

帝王殿堂歌舞升平 人民饥寒四方扰攘

三国前夕的汉末,是乱世动荡不安之际。天灾人祸相继,饥饿战乱不断。有人研究过,说当时出现了小冰河气候,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引起民变不断出现。最终爆发了动乱遍及全国黄巾大起义。虽然仅仅历时九个月,其主力队伍便被官军与地主武装联合剿杀,但其反抗活动动摇了东汉朝廷的统治根基,先后崛起的大小军阀形成了独霸一方的局面。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还出现了地震、海啸、山崩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的出现是造成汉末民变四起的原因,但它绝对不是造成东汉朝廷名存实亡的主要因素。

历览史书,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自然灾害,两晋时有过,唐太宗时有过,两宋时有过,康乾盛世时也有过,为何灾害出现时有的朝代能够应对自如,有的朝代却会出现政权更迭,亡国灭种的现象呢?细究其因,统治者的执政能力与德行是决定民众向心力与凝聚力主要原因。君王有道,其统治下的百姓是不会被天灾逼到揭竿而起的地步的。君王昏庸无道,骄奢淫逸,即使没天灾出现也易激起民变。自然灾害的出现不过是让压抑已久的劳苦大众在无法存活时更加坚定造反的决心罢了。它对起义的爆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乱自内作,乱自上起才是形成历代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东汉桓帝在位时,禁锢善类,信任宦官。听任奸佞祸乱朝纲。帝王无道,百弊丛生。灵帝继位后,更是昏庸无道,毫无作为。且重用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将大权尽付于宦官之手,任由他们胡作非为,陷害忠良。一时间,朝堂上贤士正人皆去,奸佞小人横行。当权者卖官鬻爵,败坏朝纲。使民众与当朝离心离德,最终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一时间其势内外俱起,八州并发。攻略州府,从者云集。给东汉政权造成极大的冲击。东汉朝廷为镇压起义,释放党人,选任贤才,发精兵,派强将奔赴各地平叛。

黄巾军人数虽多,却因张角等起义领导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制定不出正确的斗争策略。又无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加之缺乏统一的指挥与协同配合作战的观念。形势上只是一味地攻守与官军拼消耗,缺乏训练的义军在与强悍的官军作战时往往被以少胜多,很多时候义军各部都是各自为战。最终,在各方面都优于己方的官军与地主武装联合剿杀下,起义走向失败。

东汉朝廷虽然仅仅耗时九个月便将黄巾起义军扑灭。但汉室威信自此丧失,昏庸的汉灵帝不知吸取教训,痛改前非,振作皇图。还是一味地腐化享乐,各地的小股叛乱与民变依旧此起彼伏,相继不断的出现。为了彻底根除各地的农民起义,汉灵帝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一些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重权。以便能更好的控制地方,剿杀叛乱与起义。

正因为汉灵帝将大权下放到地方,使得各地军阀拥兵自重,虽然扑灭了起义的浪潮,暂时保住了腐朽的汉末朝廷。却使得一些具有雄心壮志的官员与将领,在镇压起义时趁机扩充了自己的势力。独霸一方,割据称雄。与中央相庭抗礼,各自为政,互相攻战。形成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局面。腐朽的东汉朝廷为因此名存实亡,退出了历时的舞台。

版权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朝纲   奸佞   官军   名存实亡   宦官   军阀   东汉   自然灾害   国风   朝廷   乱世   民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