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实现纳米螺旋再螺旋,揭示6亿年前“雪球地球”生命演化奥秘 -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

来源:科技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新华社、中国科学报等

中国科学家揭示6亿年前“雪球地球”生命演化奥秘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距今约6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两次厚达千米的冰盖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的冰期,因此称之为“雪球地球”。那么,两次千万年的冰封地球时期,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绝处逢生”的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近日研究提出“雪球地球”的消融诱发了大规模火山活动这一新观点,并揭示了约6亿年前“雪球地球”消融期间生命演化奥秘——绿藻繁盛和海绵的出现。9月7日,这一揭示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与生命演化新机制的成果发表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3/09-07/10074038.shtml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

来源:新华社

9月7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驶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外高桥造船4号码头,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这是继7月24日圆满完成第一次试航所有试验项目,时隔45天后,再次整装启航,全面实施最终的完工试航计划,也是交付前的最后一次试航。此次完工试航将对31份调试程序90余项海试项目开展测试和检验,包括区域振动噪声测试、废气洗涤、脱硫、通用广播报警声压等,并将重点开展柴油-重油转换,测试重油状态下的航速、耐久性试验和无人机舱等项目。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670176

科学家在猪体内再造出了人体中期肾脏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制造出包含人细胞和猪细胞的嵌合胚胎,并且将其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28天后,发育中的人源肾脏结构和肾小管形成正常。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另一个物种体内成功培养出一个实体人源器官,尽管之前的研究已经使用类似方法在猪体内培养出血液或骨骼肌等人体组织。9月7日,相关论文刊登于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Cell Stem Cell上。

将人类干细胞整合到猪胚胎中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猪细胞比人细胞更具竞争力,而且猪细胞和人细胞有不同的生理需求。为此,研究人员首先利用CRISPR技术改造了单细胞猪胚胎,使其缺失肾脏发育所需的两个基因,从而在猪胚胎中创造一个空位,使人细胞不必与猪细胞竞争;其次,研究人员改造了人类多能干细胞,并将其培养成了类似于早期人类胚胎细胞的“天然”细胞。然后,研究人员为人细胞和猪细胞分别提供独特的营养和信号,从而成功培养出嵌合体。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共将1820个胚胎移植给了13头母猪,在25天或28天后终止妊娠并提取胚胎,以评估嵌合体是否成功产生了人源肾脏。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01.shtm

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3星

来源:科技日报

7日2时14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研究、海洋和陆地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9/4185bbc7495243a3b30d1a5e4c5b0c92.shtml

国家药监局:2022年审评通过建议批准21个创新药 含3个首创新药

6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2022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显示:全年审评通过建议批准21个创新药,含3个首创新药;全年整体按审评时限审结率提升至99.80%;儿童用药批准数量为66个,创历史新高;10个中药新药(包含中药提取物)获批上市。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209606168164698158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18A90C40-E799-458E-91C4-586287AD57B0_715762407670&share_to=wechat

研究发现地球上90%有花植物依赖动物传粉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双全团队采用新的调查和计算方法,揭示地球上90%的有花植物依赖传粉动物。这为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繁殖、及传粉者保护提供了可信的基石。这项研究于近日在《国家科学评论》杂志上在线发表。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34.shtm

中国科大在可扩展多体纠缠态的制备和测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步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https://news.ustc.edu.cn/info/1055/84480.htm

我国在建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接卸总量突破200万吨

近日,随着百慕大籍“威尔士”轮停泊,7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卸货作业完成,我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累计接卸大型LNG船舶总量达30艘,LNG接卸总量突破200万吨。

位于黄海之滨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也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建成后,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可达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投产以来,接卸的200万吨液化天然气,约相当于气态天然气28.5亿立方米,按照2022年江苏省居民每月用气量约4.26亿立方米计算,可供江苏全省民生用气约7个月,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950万吨,相当于植树2000万棵,在充实华东地区天然气储备的同时不断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促进区域绿色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5709833971329035178&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A173ACF4-D0A7-4287-8B50-754D63F3A9CA_715663253446&share_to=wechat

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实现纳米螺旋-解旋-再螺旋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一种晶体结构中微妙的竞争和协作关系,在螺旋和解旋产物晶体结构之间建立了微妙的能量平衡,首次实现了纳米线与纳米螺旋之间的多重可逆变化。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9/dd4fa68d252a44838c87475db1bdef89.shtml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施国内首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处,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进行了我国第一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的实验,取得了质量较好的电磁数据。

http://www.scsio.cas.cn/news/kydt/202309/t20230905_6872999.html

最新高校人员任免动态一览表:

赵强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赵强(来源:南京邮电大学官网)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一批人事任免。其中,“国家杰青”赵强教授被任命为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https://www.njupt.edu.cn/2023/0818/c14a245485/page.ht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雪球   中国科学院   地球   胚胎   研究人员   奥秘   纳米   螺旋   电磁   天然气   科学家   细胞   近日   年前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