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当代灵魂之歌(三)

红岩精神当代灵魂之歌(三)

三、共产党人革命意志坚强的典型:江竹筠:

江竹筠(江姐:江雪琴原型),《红岩》小说中知名度最高的共产党员形象。

她19岁秘密加入共产党,组织上安排作过不同的革命工作。从四川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初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

江竹筠丈夫彭咏梧奉命出任中共川东地委工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竹筠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

1948年1月,彭咏梧在组织农村武装起义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目睹这一情景,心如刀绞。

她擦干眼泪,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继续战斗在川东门户万县。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到重刑后押送到渣滓洞集中营。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碰巧遇到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掌握着大量组织机密,成为国民党特务的重点审讯对象。

军统审讯她,用尽了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

特务动用了“夹竹筷子”极刑:用特制竹筷子把10个指头夹的鲜血淋漓,昏死后又用凉水喷醒,再给筷子加劲,再昏死过去,再浇水喷醒的残酷折磨,致使她3次昏死过去,手已经残了。这些酷刑,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江竹筠入狱前,狱中没有江姐这个称呼。大家看她身材瘦小,以为她招架不住军统审讯,谁知道她被逼供了数十个小时,始终忍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至死不说党的秘密。

看到江竹筠全身血迹斑斑抬回来,重重的镣铐桎梏着不足一米五的弱小身体,室友难以释怀,默默落泪。钦佩之情有感而生“江姐”称呼由此而来。

江竹筠在牢房里,看到各室友送来的慰问信,慰问品时,她泪光闪闪的说:“同志们太好了……我算不了什么。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江竹筠受刑后的夜晚,她是如何凭着坚强的意志,抵御那些锥心刺骨的疼痛。

在狱中,她凭记忆默写《新民主主义论》、《论共产党员修养》两本书主要内容,组织学习,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秘密开展越狱准备工作。

江竹筠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深受同志们的爱戴。

在狱中,江竹筠口头拟了一份讨论大纲“一、被捕前的总结;二、被捕后的案情应付;三、狱中的学习。”这便是“狱中八条”的起源和“狱中八条”形成的基础。

“狱中八条”后面专有章节论述。

军统长期给江竹筠戴上脚镣,平时行动不便,她视若无事,笑容满面。

在狱中春节联欢会中,托起沉重脚镣,与同志们起舞,与狱友们唱响革命歌曲、诵读《共产党宣言》,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钢铁般的意志。

江竹筠世上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她尚且年幼的儿子。

8月26日,给朋友谭竹安写了“托孤遗书”。信中写道:“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这封遗书,充满了舐犊情深,不忍舍离的慈母大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1949年11月14日,监狱通知江竹筠等革命者“转移”江竹筠知道,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她把手写的《新民主主义论》塞给狱友黄玉清,脱下囚衣,换上被捕时穿的蓝旗袍,围上白围巾,梳理好头发,把自己能送的东西全部送给难友,搀扶着李青林走出牢室,挥手和大家告别。

江竹筠、李青林等30名革命志士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壮烈牺牲。江竹筠牺牲时年仅29岁。革命烈士们向死而生,在烈火中永生。

待续。

2023年7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红岩   狱友   军统   地委   狱中   叛徒   同志们   共产党员   意志   当代   灵魂   精神   川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