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古称汉东之国)历史名人前五位

不含近现代历史名人

炎帝

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之一,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炎帝故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包括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等。他是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他与黄帝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与黄帝共同被尊为人文始祖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炎帝在耕种、农业方面贡献较大,发明了耕种工具,如耒、耜等,还教导百姓播种五谷。此外,他还发明了医学,如《黄帝内经》等 。他倡导道德伦理,提倡“仁爱”、“诚信”等美德。因此,炎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华夏之祖”、“中华文明之源”。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位于厉山镇。

明玉珍

明玉珍(公元1329年-公元1366年),字孟珍,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湖北随州市随县梅丘镇村)人。号“大明王”,是明朝初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出身名门,少年立志,长大后有异相,身长八尺余,一目是重瞳子,素有大志,不屑务农。 1351年,徐寿辉在汉阳称帝,使人招揽明玉珍。1352年,明玉珍带领众人归顺徐寿辉,同年明玉珍右眼被流矢射中致眼盲,因此也被称为“明眼子”。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被众人一致推举为帝,明玉珍不受,后受众人推举为陇蜀王。1362年明玉珍受众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建都于重庆,成为了历史上唯一建都重庆的皇帝。1366年明玉珍召众臣留遗命,命众人不得出兵攻打中原,也不要和周边邻国生隙,守好蜀地以求自保。语毕即殒命,在位六年,享年三十八,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明玉珍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贡献,被后人称为“抗元名将”、“西南之主”、“一代英豪”。

季梁

季梁(生卒不详),又称季氏梁、季仕梁,随国都(今随州市)人,是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随楚关系格局影响重大,辅佐随侯期间,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周天子虽“三次征伐”被他称为“荆蛮”的楚国皆“结盟而还” 。但当时的随侯对季梁的诸多治国方略始纳后弃,致四面树敌,公元前690年在与楚青林山一役中丧国辱邦。作为亡国之臣的季梁郁郁而终。季梁的思想和贡献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新版《湖北通史》中称他为“既适时又超前的思想家”。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卷四中也提到了季梁:“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仅得为下,取法于下,必败。”

杨涟

杨涟(公元1572年—公元1625年),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随州广水)人,“东林六君子”之一。杨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谏臣,他以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著称。他在“红丸案”、“移宫案”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斗争中表现突出,对明末天启政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红丸案”中,杨涟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这一举动使得朝政得以回归正轨,为后来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在“移宫案”中,他上书光宗,力陈光宗过失,并说服朝臣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这些谏言充分展示了杨涟的忠诚和勇敢。杨涟最终因为触犯了魏忠贤的利益而被诬陷下狱,受尽折磨而死。后平反昭雪,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廉洁奉公、敢于直言的典范人物。

何宗彦

何宗彦(公元1559年-公元1624年)字君美,一字若善,号昆柱。江西金溪东漕人,客居随州,万历朝随州籍进士。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勤谏宰相。1604年迁礼部右侍郎,署部事(代理礼部尚书)。何宗彦代理礼部尚书六年,为官清廉,遇事能以大局为重,多次直言进谏。1609年,后金侵犯,明军三路败退,他奏请皇帝临朝共商兵食大计,未被采纳。皇帝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廷臣多把何宗彦作为首选推荐,吏科给事中张延登拒署名,何宗彦遂未通过。何宗彦在朝堂不与齐党结党,无所依附,故不能安其位,于是不久辞归。1620年,明神宗万历皇帝崩,太子朱常洛即位,何宗彦在家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此时边陲失守,危机四伏,他奉命于危难之际。1623年何宗彦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1624年何宗彦卒于任上,赠太傅,谥“文毅”。时人评何宗彦:澡身浴德,正色立朝,淡于求名,拙于求利。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 1994 年命名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炎帝、编钟两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这里是华夏农耕文明发源地、青铜礼器巅峰见证地、古代治理智慧集成地、鄂豫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神农文化、曾随文化、治理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涵养了随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随州人绚丽的精神底色。随州古称“汉东之国”,有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闻名于世的编钟出土于此。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 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以县城关和城郊公社大部地区设立县级随州市。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县级随州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行政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随州市   炎帝   随州   湖北省   礼部   湖北   尚书   县级   太子   公元   皇帝   历史名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