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愚困智,大才子徐铉出使北宋,宋太祖派出文盲

南唐时期的广陵人徐铉、徐错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名声很大。这三个人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自幼聪慧过人,十岁能属文。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徐铉是五代和宋朝时期极具影响力的文人,他是南唐诗坛领军人物,对宋初诗歌产生极大的影响,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诗人。

他的书法作品独具风采,充满力量和韵味,给人以深远的艺术享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私诚帖》,就是传世的一件徐铉行书作品。

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

他的诗作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真挚而自然。有《过江·别路知何极》中“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的乡愁,又有《和张少监舟中望蒋山》中“溪路向还背,前山高复重。纷披红叶树,间断白云峰。尽日慵移棹,何年醉倚松。自知闲未得,不敢笑周颙。”的释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吃瘪经历。有一次,恰好江南派徐铉来到北宋纳贡,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做押伴使。但毕竟徐铉是天下皆知的风云人物,满朝文武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中选。宰相赵普也不知要选谁为好,便去向宋太祖请示。

太祖说:“你先退下吧,朕亲自来选。”没过多久,宦官命令殿前司听旨,要他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将名单送给太祖,太祖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让这个人去就可以。”这使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只好催促那人赶快动身。

那位殿中侍者也不知为什么要派他去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前去。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讶。那位待者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

徐铉不了解他的深浅,愈发喋喋不休,竭力与他交谈。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自觉无趣,也就不吭声了。

宋太祖作为戎马一生的马上皇帝,不仅对领兵打仗和治理国家有卓越的才能,更能体察人情世故,洞悉人性。以徐铉的才能,很难找到与其才华相当的人物去和他辩论,就算有人自报奋勇,如果辩才不如徐铉那也会让国家颜面尽失。所以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与满腹才华的徐铉对决,实现“以愚困智”的目的才是上上之策。再有才华的人遇到目不识丁的愚人也会无可奈何,就算巧舌如簧,也是自讨没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太平广记   太祖   北宋   目不识丁   辩才   南唐   宦官   侍者   江南   文盲   才子   才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