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近亲与远亲费家:“民主教授”费巩和家人


1941年夏天,上海静安寺路的沧州别墅150号,仿佛重现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名画《意外归来》的场景: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突然回家,妻子显然没有准备,惊讶地站了起来,一双儿女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个陌生又有些熟悉的男人。

画中的男人是一个被流放的革命者,而现实中回来的这个男人是随浙江大学西迁到贵州遵义、已经离家三年的教授费巩。

在这段时光里,费巩似乎全身心地投入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他常在阁楼中教儿子费襄如读书、练字;与两个女儿费川如、费莹如共度时光;还会带孩子们去永安公司的地下室开小火车,而妻子袁家第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甜在心头、笑在脸上,她很久没这么舒心了。


当年苏州费家娶袁世凯孙女,轰动了整个姑苏城:他们的婚房是唐伯虎的老宅子桃花坞大街76号大宅院,“嫁妆陈满五间屋,中西绫罗,珠翠炫目”。嫁妆由北京运至苏州火车站,队伍浩浩荡荡,从“拙政园一直延绵到桃花坞”。结婚场面前所未有的空前盛大。

然而,岁月无情地推移着,经历战乱,费家尽管生活还算过得去,却因费巩长期离家,失去了应有的平衡。费巩的回归,为这个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也重燃了家人们的欢乐。

贵州的遵义、湄潭、永兴成了浙江大学西迁后的主要办学地。这里自然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再加上地理位置容易守难攻,使得日军无法触及。这里成了浙江大学师生们相对安全和平静的栖息之地。


1944年,面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费巩在《民宪》、《宪政》、《东方杂志》、《大公报》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锋芒毕露、闪耀着政治智慧的政论,如《民主政治与我国固有政制》、《实施宪政应有之政治准备》、《王之反对党》、《英国议会政治》、《论政治风气之转移》。这些文章深深触怒了当局,也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强烈反响。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言论的自由和政治敏感度成了惊涛骇浪,每一篇发表的文字都如同扔进了汹涌的江水中,未知着是否会掀起翻滚的波涛。费巩坚信他的言论是站在民主自由的一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政治文明做出贡献。


那一天,一队队士兵涌入了浙江大学的校园,掀翻了费巩的办公室,将他软禁在自己的住处。此时,他心知肚明,这或许是他追求理想和自由的

终点,但他并未后悔过。

在禁闭的日子里,费巩并未放弃他的思考和信念。他在有限的空间里,挥舞着他的笔杆,继续着他的文字战斗。他的文字,虽然受到禁锢,但他的思想却自由地在字里行间流淌。

然而,岁月不饶人。在压抑和困苦中,他的身体逐渐疲惫,但他的信念却坚如磐石。他明白,这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信仰,而是一代人的责任。


然而,此时的费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风华绝代的教授,他的身体已然虚弱,但目光中却依然燃烧着坚定的火焰。他知道,他的使命并未结束,他的信念依然坚定,他将继续为自己所信仰的事业奋斗。

1948年,国共内战局势日益严峻,遵义陷入了战火纷飞的混乱之中。费巩与家人一起转移,漂泊流离,但他的心依然坚定地执着于民主自由的信仰。

然而,这段漂泊的岁月也给了他一个珍贵的机会——他得以更加亲近他的家人,与妻子、儿女们共同度过这段厄运中的时光。这让他深刻地明白了家的重要性,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人的陪伴。


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了那段历史的长河中。他是一个民主教授,也是一个家人,他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足迹,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遵义   浙江大学   民主   远亲   近亲   宪政   嫁妆   贵州   民国   信念   家人   教授   政治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