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大声痛哭: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前言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从一个普通百姓一步步崛起,建立明朝的开国之主。但是他年少时经历了怎样的艰辛磨难?又是什么让他下定决心走上反元复明的道路?

穷苦少年走上反元道路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根据记载,他的祖上原本是富裕人家,后因遭遇水灾家道中落,沦为穷人。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双亡,作为长子的他只能带着两个弟弟周济渡日。

13岁时,为了活下去,朱元璋不得不出家为僧,在街头乞讨度日。少年的他浑身上下只有一件破烂僧衣,人瘦得就剩下一把骨头,经常是一顿饭两三天才能有。在寺庙里,他还要忍受上司的责骂辱打。这种使一个本应开开心心读书的少年,在还不到20岁时就对生活丧失了所有的希望。

直到20岁,好友汤和将朱元璋引荐给当时领导农民起义军的郭子兴。在军营中,朱元璋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勤奋好学、英勇善战,很快就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起义军屡次与元军对战,朱元璋率先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终于感受到自己的生命重新被点亮,有了为正义而战的目标和使命。

从一个衣不蔽体的穷苦僧人,到受人敬仰的起义军将领,朱元璋经历了惊天动地的人生蜕变。这也使他下定决心,要带领人民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建立一个富强公正的新王朝。

马皇后用爱温暖朱元璋的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自立为帝。但在漫长的反元斗争中,有一个女子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力量。她就是马皇后。

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比朱元璋小几岁。她从小家教很严,对朱元璋一见钟情。二人性格迥异,朱元璋鲁莽果决,马皇后温柔体贴。

但是马皇后有着超越常人的情商,她深知丈夫需要怎样的陪伴,所以尽管朱元璋经常外出征战,马皇后从未有过怨言。她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温暖化解朱元璋内心的创伤。

例如,每当朱元璋整装上战场的时候,马皇后总是细心地为他修补军服,准备军粮。有一次,朱元璋率军在襄阳与元军大战,终于战胜对手。

但他自己却不幸被俘。在狱中,朱元璋遭受到各种非人的折磨。所有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然而马皇后从未放弃,每天冒生命危险送饭送水,直到三年后朱元璋终于越狱归来。马皇后看到他仍然活着,激动得泪流满面。

可以说,正是有了马皇后的长期陪伴,朱元璋才能在困难时刻不至于绝望。马皇后用自己的爱温暖了朱元璋伤痕累累的心,使他有力量再次站起来拼搏。朱元璋能够最终成就大业,马皇后的贡献功不可没。她激励丈夫、照料家庭的无私奉献,成为朱元璋心中最璀璨的明灯。

朱标承父恩,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比什么都希望自己的子们能过上好生活。其中,他最宠爱的就是长子朱标。

朱标是马皇后的骨肉,自小就聪慧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朱元璋亲自选择了当时最杰出的大儒宋濂担任他的启蒙老师。朱标学习刻苦,常常泡在书堆里,深入钻研先圣先贤的著作。朱元璋听说儿子学习有成,心中十分高兴。他还亲自传授朱标治国理政之道,准备在自己还在人世时就把皇位传给他。

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朱标很快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干,深受朝野上下的喜爱。他不仅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还在政务上也游刃有余。大臣们都认为,朱标聪明强干,必将是一个贤明的皇帝。明朝的前景也因此看起来非常乐观美好。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朱标三十多岁的时候,命运却对他狠狠的践踏了一脚。原来他从小体质就很弱,又常年劳累过度,终于病倒在宫中,未能起身。

朱元璋听说心爱的儿子病重,整个人陷入了崩溃。他整日闭门不出,数日不食。宫中上下人人自危,生怕皇帝的身体吃不消。大臣们也陷入绝望,因为朱标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在。

经过治疗,朱标还是没有熬过这个劫难,以帝王标准而言,可以说是英年早逝。朱元璋得知噩耗的时候,悲痛欲绝。他为儿子订制的盛大登基典礼,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

朱允炆继位,引发靖难之乱

面对爱子的离世,朱元璋一时半会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但是明朝需要一个新皇帝,他必须尽快作出决定。

在诸皇子中,朱元璋最后选定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大统。这主要基于几点考虑:第一,朱允炆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子,传位于他,可算是对朱标的慰藉;第二,朱允炆虽然年幼,但已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和良好的品质,被认为是朱标的再世;第三,立孙而不立子,可以避免皇位争夺导致内乱。

但是,这一决定还是遭到了一些皇子的反对。其中最不满的,就是四皇子燕王朱棣。燕王出身边疆,自小在军营长大,性格刚烈,功勋卓著。

他认为皇位应该按照皇位顺序继承制度传给自己,而不该跳级传给年幼的孙子。这一次被旁落,让他一直累积的不满终于爆发出来。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作为皇孙登基,是为建文帝。刚刚稳定的政局重新陷入混乱。

建文帝上台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藩。这正好触到了燕王的霉头。建文三年(1399年),燕王终于举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内战持续了三年,建文帝节节败退。最后,燕王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占领皇宫后,在宫中找到建文帝留下的一道圣旨,表示默认他继位。看到这道圣旨,燕王不禁回想起多年前,朱元璋那个艰难的决定。

朱棣痛哭父皇的无奈之举

得到建文帝的圣旨,朱棣不禁想起这个儿子英年早逝,孙子失去江山的悲剧,都是始于多年前朱元璋立孙而废长的决定。

作为一个父亲,朱元璋确实爱子心切。朱标去世后,他千方百计想找到一个能弥补自己创伤的方法。所以即使知道立孙有争议,他还是固执地传位给了朱允炆。这可以理解为一个父亲的无奈之举。

但是作为一个君主,朱元璋应该更务实地考虑帝国的未来。刚建立的明朝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来稳定人心。朱允炆太过年轻与无功,难以服众。

立他为帝,几乎注定会导致纷争动荡。若当初立燕王为太子,或许就不会引发这场兄弟阋墙的惨剧。

结语

三年来和侄子兵戎相见,导致朝野动荡,叔侄两家血脉离殇,种种罪过确实无法弥补。”朱棣不禁对着父亲遗像痛心疾首。历史无法重来,但他希望自己能尽力弥合这场裂痕,带领明朝开创下一个太平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圣旨   明朝   孙子   燕王   起义军   皇位   英年早逝   皇后   公元   大声   儿子   意外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