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完结篇- 一曲"烽火戏诸侯",送走西周300年

时间来到周宣王四十六年,被袭身亡后,一切都盖棺定论,周宣王的一生高开低走,功过参半,虽然前期内修政理,外攘四夷,但后期刚愎自用,荒废社稷,死后并没有给儿子留下多好的底子。周宣王死后,继位的就是周幽王,可能老天真的希望西周快点灭亡吧,在周幽王继位两年就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烨烨震电,百川沸腾,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地震引起地层变动,导致水源堵塞、土地干涸,使农业受到巨大打击,引发饥荒,虽然这一切足够让周朝高层焦头烂额,但天灾对人们心理的打击,往往更甚于经济上的实际损失,泾河、渭河、北洛水是周人核心区域内的三条大河,如今岐山崩,三川竭,对缺乏科学教育的周人来说,这是妥妥的亡国之兆,一时之间,周朝上下人心惶惶。

地震是天意,战事则是人为,震后二年,幽王派大将伯士统军征讨六济之戎,周人大败,连主将都战死沙场。

如果你认为周朝的厄运到此为止,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天给周朝安排了压轴戏,亡国标配红颜祸水——褒姒,作为历史第二的红颜祸水,周幽王异常宠幸,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等等,为什么是历史第二?因为我们都是很专一的男人,妲己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

褒姒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很显然第一种说法真伪虽不可考证,但怎么也比第二种说法靠谱的多,但是从古至今,第二种说法更加广为流传,毕竟神奇的来历,曲折的情节更吸引人。

周幽王在得到褒姒后,极其宠爱,不久后就为周王室生下一名男丁,名为伯服古人按照“伯、仲、叔、季”来区别长幼之序,这意味着,伯服为长子,而正宫王后姜氏生下的孩子名为宜臼,年纪更小。但按照周礼传统,只有王后生下的长子才是嫡长子,所以宜臼才是皇位继承人。

因过于宠幸褒姒,周幽王心里大大的谋划下,早就埋下了废掉王后的种子。不过咱们普通男人换个媳妇儿都不是个小事儿,总归是要牵扯到两个家族,周天子想换王后,那就更兹事体大了。周幽王姓姬,王后姓姜,“姬姜联姻”是贯穿西周统治基础,姜姓的齐、申、吕、许等国,是周人统治天下的重要支柱。姜王后的娘家人就是申国(这里特指西申国),西申国一直是周王室抵御西戎的桥头堡,在周朝高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废掉来自西申国的王后,那简直是在打西申国国君的脸,一旦西申国消极抵抗,直接将国土西部置于险地。在周厉王篇,我们就讲过,废长立幼最大的代价就是朝政的稳定性,朝廷无疑会分成支持君主的废嫡派,支持嫡长子的传统派,况且传统派本就占理,而且后台还是强硬的西申国,朝堂撕裂不可避免。

其实史料中周幽王除了“烽火戏诸侯”并没有表现出昏庸的一面,宠个爱妃也不算多出格的事儿,毕竟是一国之主,谁还没几个后宫佳丽呢,按照周幽王正常的智商,不会想不到这一层,重发一怒为红颜的事儿很少发生在帝王家。但出人意料的是,周幽王后来还是强行废后,褒姒上位,伯服也顺势成为太子。

按照过往脸谱化的理解,那必须是周幽王喜新厌旧,褒姒蛊惑君心,但作为一个君主,政治旋涡的中心,继位时就已经四十岁上下的成熟男人,智商不会这么不在线,那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夺权。

在千古第一帝——汉武帝的早期,也想要摆脱皇后陈阿娇,陈阿娇虽然没有多少心机,但背后的长公主和窦太后才是汉武帝的心腹大患,长公主刘嫖,仗着对汉武帝上位有功,并且身后又站有窦太后,经常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干涉朝政,在汉武帝羽翼丰满之前,也有过这段挣扎的时期。周幽王也同样如此,姜皇后是一国之母,背后是申国,完全可以通过姜皇后为自己本国谋利,仗着申国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影响周幽王的决策,更甚者周幽王会成为申国的傀儡,他想脱离申国的掌控,就从废后开始。

但周幽王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同样高估了申国的底线。在幽王九年,西申国派遣使者与附近缯国以及宿敌犬戎联络通好。周、申两国彻底翻脸后,周朝随时可能进攻西申国追捕废太子宜臼,虽然周王室日渐衰落,周王室本身不足为惧,但余威还在,所能召集的诸侯应该不算少数,申国同样要做足准备。

周幽王十一年,周师果然开始攻打申国,并要求交出废太子宜臼,周人眼见申侯敬酒不吃,便斟上罚酒——大军开始猛攻西申国。西申国虽然顽强抵抗,但终究无法抵挡周王室和诸侯联军,眼看周王师就要杀到脚下,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西申城北方的原野上突然涌出大队人马,如潮水般向围城的周军杀来———正是宿敌犬戎。申国和犬戎相斗多年,按理说是世仇,我杀过你的父亲,你杀过我的孩儿,如今面对周王室这共同的敌人,竟然放下仇恨,握手言和,在利益面前,这”点“杀父杀子之仇也不算什么了,周王师在内外夹击下阵脚大乱,最终崩溃。

申国与犬戎联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杀到镐京脚下,镐京本就没有修筑防御工事,周王室根本无法在镐京组织有效的防御手段,周幽王在事先得到战报后,就携带褒姒和伯服向东逃跑,如果这要是换做刘邦,什么褒姒什么伯服,挡我逃跑之路者,皆可一脚弃之,我刘跑跑启是浪得虚名。不过咱周幽王还是个有情有义的种,逃跑得带上妻儿,不过人带多了到底是不方便,刚跑到骊山(今西安市临潼区东南)脚下,就被追上,联军毫不犹豫地把周幽王和新太子伯服砍杀,新王后美人褒姒则被犬戎掳走,这就是”骊山之变“。幽王之死,宣告了烜赫一时的西周王朝归于灭亡,将近300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很多朋友肯定迷糊了,都已经写到这儿了,怎么还没提”烽火戏诸侯“的事儿?那是因为这故事,实在是争议太多。

首先,按照字面意思,用烽火来戏弄诸侯,这是在周幽王时期是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烽火台是战国产物,至少目前为止没有更新的证据证明,周幽王时期有烽火台这玩意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这是虚构故事的原因。

再者,就算当时有烽火,但是诸侯看到烽火后就立马来救援也不太现实,打仗这种事儿准备工作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军队不是说开拔就能开拔的。当时打仗没有职业军人。当诸侯国的国君接到了天子的命令,不是发个兵符就能出兵的,而是要动员国内的大贵族,大贵族再去动员自己下边的小贵族,要忙忙乱乱好一阵子。就算是距离周幽王最近的诸侯,出一次兵也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的。如果真的有敌人入侵,远水也救不了近渴。

如果我们不纠结于烽不烽火,我们将注意力放在”戏“上,也许就有不同解释。我们之前也说过,诸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叫作畿外诸侯或者寰外诸侯,封国地处王畿之外,基本不参与王室内政,享有高度自治权;另一类叫作畿内诸侯或者寰内诸侯,封国地处王畿之内,为王室的内政服务,被天子控制得很死

当周天子发出讯号,说有蛮族入侵的时候,虽然远方的畿外诸侯既收不到讯号,也来不及调兵遣将,但是,就在天子脚下的那些畿内诸侯,既完全来得及反应,也接受周天子的控制,又因为距离差不多近,可以做到几乎同时赶到。那么,当周幽王”发出类似烽火的冲锋号“时,畿内诸侯迅速赶来救援,这就完全合情合理了。

我们可以深究一下,对于畿内诸侯,类似烽火的信号可以通过什么来获取,《吕氏春秋》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大鼓,当蛮族入侵的时候,堡垒里边就会击鼓传递消息,下一个堡垒听到鼓声之后马上也来击鼓,鼓声就像烽火一样越传越远。

周幽王利用鼓声,玩儿了一遍”狼来了“的故事,其实也说得通,因为周朝衰退,诸侯看轻周王室,幽王无时无刻不想证明,周王室余威还在,尔等修妖要造次,但终究手段幼稚了一些,事与愿违,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周幽王如果仅仅是宠爱褒姒,冷落了王后,在当时来说倒也算不上多大的过错,真正的过错是,不该为了宠爱褒姒就废掉王后所生的太子,改立褒姒生的儿子。

在西周时期,亲属关系就是最核心的政治关系,“齐家”之后才有“治国”,而所有亲属关系最核心的就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当时的“宗法制度”,“宗法社会”,顾名思义,“宗”的规则高于一切。

在“宗”的规则里,决定大宗和小宗的核心原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特别是在西周时期,弱集权化的宗主王室,对于废长立幼的引起的动荡,往往都无法收场。到了战国时期,我们才会看到,在宗法制度解体,国君集权加强之后,废立太子这种事情虽然也是国家大事,处理不当也会惹出大乱子,但并不像宗法时代那样会搞到地动山摇。

说到这儿,也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史官的有意撮合,在汉朝以前,每个末代王朝的标配都是红颜祸水:夏桀进攻有施氏得到美女妺喜,商纣王进攻有苏氏得到美女妲己,周幽王进攻褒国得到美女褒姒,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其实,西周的灭亡也罢,夏商的灭亡也罢,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统治者自己的选择,跟褒姒或妺喜、妲己有多大关系呢?

--------------------------------------------

这么长的文章,竟然都看完了,看来是真爱,不如点个“关注”吧,下一篇绝对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周朝   西周   诸侯   国君   烽火   生下   宗法   匣子   王后   王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