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灭亡之谜:秦国的行为是否违背道德准则?

引言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朝代更替通常都有其合理的理由,而盲目的侵略行为则被视为违背伦理和道德的行为。例如,周朝灭亡商朝、项羽灭亡秦朝,都有其正当的理由存在。

尽管周赧王并非暴君,但他在位期间确实有一些不光彩的行为和黑历史。然而,将秦国灭亡周朝视为大逆不道可能有些片面。

一、周天子是否失德?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情况。周赧王是被秦国灭亡的周朝的最后一位天子。

在周赧王登基之时,周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剩下一个名存实亡的虚架子。周朝的祖山荣光早已消失殆尽。而在秦庄襄王时期,东周被吕不韦所灭,实际上只是一个名为东周公国的小国。

周赧王的本名是姬延,但后世将其称为周赧王。对于“赧”字读作“nan”,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是指因羞愧而脸红。这可以反映出后世对他普遍抱有失望和羞愧的情感。

对于秦灭周是否属于大逆不道,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的过程通常都有其正当性,例如周朝灭亡商朝、项羽灭亡秦朝。在这些情况下,残暴的纣王和无德的二世统治引发了百姓的长期积愤,因此他们的垮台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确实,与纣王和二世不同,秦灭周并没有得到一呼百应的广泛支持。相反,这更像是周天子自身的行为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当时的秦国由秦武王领导,从他的名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崇尚武力的人。作为君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偏好,而秦武王喜欢举鼎。对于他这种喜欢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的人来说,举起巨大的鼎更能展示他个人的实力。因此,他想要举起周朝传国的周鼎。

周赧王的确遭到了秦国右丞相樗里疾的直接驱逐,这是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对于一个天子来说,被诸侯国的丞相赶出王宫是极为羞耻的。因此,赧字很可能就是因为这段故事而得到的,用以表达对他的失望和羞愧之情。

在被赶出王宫后,秦武王却在参加龙文赤鼎比赛时发生了意外事故,不幸去世。面对亡国的危机和希望恢复周室的愿望,周赧王决定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抗击秦国。

尽管这些诸侯口头上答应支持周赧王,但在真正打仗的时候,却都违背了诺言。在乱世中,诸侯掌握着军队的大权,各自怀有私心,更关注个人的利益。这一点在后世袁绍领导的讨伐董卓的联军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因此,周赧王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不仅他自己的军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人们也对他失去了信心,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战争债务。追债的人纷纷聚集在宫门外。面对这种局面,周赧王只能筑起高台躲避起来。

就在周赧王疲于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秦国再次兴师问罪。为了平息秦国的愤怒,周赧王只能派遣西周公前往秦国,以道歉的方式认罪。为了安抚秦昭襄王,他不得不将自己仅剩的全部三十六邑和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国。

在此之后,周赧王黯然离世。秦国不允许周朝的后人继续执政,周国的领土也只由西周公和东周公管理。然而,随着西周公的去世,人们四处逃散,周朝正式灭亡。随后,吕不韦也消灭了东周公国,周朝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就个人品行和道德而言,周天子并没有像其他末代亡主那样肆意杀戮,只是在处理债务问题上对人民有所亏欠。然而,与纣王、秦二世等人相比,这些问题只是小巫见大巫。当然,这两位也只是其中的少数人。

许多末代皇帝,如汉献帝和崇祯皇帝,也都怀着匡扶汉室、匡扶明室的愿望。然而,一旦他们登基之后,诸侯和反臣们就掌握了过多的权力。至少周赧王没有像他们一样被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而,与汉献帝相比,周赧王的处境更加悲惨。汉献帝至少被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意味着其他人至少将他视为合法的君主和正统的皇帝,因此他的生命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然而,周赧王却备受轻视,作为一个皇帝,这是最缺乏尊严的情况。

因此,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周赧王的行为确实是背离正道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可以看出,百姓对周朝已经持有相当的否定态度,即使是最底层的人民也不愿意支持周朝。

二、周天子的做法真让人大跌眼镜

周天子的两个决定令人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首先,他支持晋国分裂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即韩国、赵国和魏国,并得到了周威烈王的认可。

当时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度,其中韩、赵、魏三个卿家的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分别暗杀了其他三个卿家,导致晋国名存实亡。这一事件令人震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秦国   周朝   晋国   东周   项羽   西周   后世   羞愧   诸侯   皇帝   准则   道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