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与年氏合葬一起,雍正的泰陵又为何没有被盗过?

年妃出彩在《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在剧中叫年世兰,为敦肃皇贵妃,是年羹尧妹妹,曾协助皇后管理后宫,冷艳高傲,曾经宠冠后宫,心狠手辣。

但此年世兰却并不是史上真实的彼年贵妃。雍正皇帝的年贵妃深明大义,从无干政野心,她其实只想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小女人。

然而,命运却经由婚姻,把她卷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政坛漩涡,她心力交瘁,走向了黄泉路。

史上真实的年妃为什么会如履薄冰呢?她的危机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雍正死后为何要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完好无损保存着呢?

我们先来了解历史上年世兰是怎样的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甄嬛传》中的年世兰冷艳高傲,曾经宠冠后宫,心狠手辣。但史上真实的年贵妃,并不是这样的。

年年世兰是太傅一等公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刚进雍王府时被封为侧福晋,地位比起当初乾隆帝的生母要得高。

按照清代的规定,每位皇子到一定的年龄都可以得到一个佐领作为他的仆从,当时索额图被皇帝幽禁,胤禛觉得他机会来了,于是,就开始暗中培植人才。

年羹尧绝对是个出将入相的有大用之才。年家在被雍正提拔下,年羹尧为他的心腹,年氏就成了胤禛的侧福晋。

当时年氏在进入藩邸后十年才生下一个女儿,但这两个孩子还全都夭折了。

其实,年氏不育同四阿哥胤禛的冷落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康熙五十七年之后,四阿哥突然对她表现出炽热的爱,于是她就一个接一个地生儿子。共生育了三个孩子:福宜,福惠,福沛。

年世兰的突然受宠,其实是雍正想笼络年羹尧牵制抚远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因为储位之争没有军权,胜算有很大难度。

虽说四阿哥的大舅子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也曾多次带兵平定当地土著的叛乱。

所以康熙任命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不久,又任命年羹尧为定西将军,协助十四阿哥驱逐占领拉萨的准噶尔军队。

对于四阿哥来说,只要将年羹尧同他拴在一条绳子上,就等于时刻都能牵制着抚远大将军王十四阿哥。

果然,他这步棋如愿以偿了,在康熙晏驾后,既解决了手中没有兵权的问题,年羹尧又成功牵制了十四阿哥,真可谓一箭双雕。

雍正元年,雍正册封年氏为年贵妃,而且年羹尧还继十四阿哥之后出任抚远大将军。让有实战经验的心腹之臣坐镇西陲,雍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雍正即位以后,青海的漠西蒙古,罗卜藏丹津趁机扰乱,于是年羹尧受任抚远大将军,率兵到青海作战。

并且,接受部将岳钟琪的建议:乘罗布藏丹津准备不充分,以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在清军抵达时,战歼敌八万。经过这次大获全胜的征战,

对于这次西北的大捷,年羹尧开始飘飘然了。

因哥哥年羹尧的锋芒,让她如履薄冰

在雍正初年,年羹尧是雍正帝十分信赖和重用的大臣之一,也是对雍正帝继位起着关键作用的人,还有一人就是隆科多。

雍正帝给予了年羹尧许多特权和专权,比如说人事的任用权。而年羹尧感觉现在自己是皇帝的大功臣,在皇帝继位之前他就是雍正帝的好朋友兼大舅子,以至于他根本不重视君臣之礼,这可是犯大忌的事。而且他还结党营私,到处安排自己的人。

此后,年羹尧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惹恼了主子,回到西安后,反己扪心,惶汗交集。

年羹尧的认错态度不至于到了必除不可吧?教训一下,改正就是了。但雍正可不是这么想的。

雍正训斥年羹尧:“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年羹尧在“敬读严训”后,立即在给雍正的奏折中表明自己“寝食不宁”。但年羹尧并没有得到雍正原谅。

雍正三年,雍正帝下令罢免了年大将军的陕甘总督,调任杭州将军。

年贵妃最担心的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落到年家,因为构成最大威胁十四阿哥已经被软禁。换成年家在风口浪尖了。

那一年,年妃身体也开始羸弱,当时,她在怀皇九子福沛,为年羹尧的事儿操心,不免动了胎气。导致小产。她也从此落下病根,一直身体不佳。

那一年,身处皇宫的年贵妃在忧虑、困惑、恐惧的交相进攻下,抑郁成疾,但雍正根本不打算放过年羹尧,雍正在朱批道:“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

雍正在四川巡抚朱批上对年羹尧破口骂道:“这样禽兽不如之才,要他何用?”

在雍正的煽动之下,年羹尧已经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年羹尧的失宠,并没有影响他对年妃的感情

雍正对年妃宠爱到什么程度呢?

那一年,年羹尧已经在劫难逃。此前,雍正就已经让朝廷内外的大臣就如何处置年羹尧具疏上奏,各抒己见。年羹尧此时彻底失宠。

那一年,年贵妃一病不起。

年世兰虽然生育了三位阿哥一位公主,但都夭折了。已经被关押在京城的二哥年羹尧就差被处死了。

不过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似乎没有影响到他对年妃的感情。

为了给年妃冲喜,雍正册封年氏为皇贵妃。就是因为年妃,雍正才暂时将对年羹尧的处分缓冲了一下。

应该说雍正与年妃的感情,虽然还是受到她哥哥年羹尧的影响。

雍正三年,年妃病重,当时雍正在北京郊外谒祭景陵,因为年贵妃在病未能随行。雍正不放心年贵妃,六天后,匆匆赶回銮京城,并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

十八日壬子,郊祭刚一结束,雍正当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据判断,他应该是陪伴年妃了。

但是年妃没等到加封之礼,就咽了气。雍正非常悲痛,他辍朝五日举行皇贵妃丧礼,丧礼期间,雍正情绪激烈动荡,完全到了不能自制的程度,这在《汉文谕旨》等文献均将可窥端倪,辍朝期五日之内。

而且雍正竟然因同一件事发怒大骂廉亲王与兵工户部官员两次,并且还将礼部官员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降级。

雍正称年世兰:“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而这一评价也让年妃完全与华妃区别开来。

历史上的年贵妃其实深明大义,有一次她省亲时候看到年羹尧过于张扬,回宫后就向雍正帝汇报了,此举大得雍正帝的称赞,这之后不久,她就被封为皇贵妃。

所以年羹尧被治罪,也并没有影响到雍正帝对年妃的感情,年妃所生的儿子福惠,雍正对孩子很宠爱,只可惜,年仅8岁就离世了,雍正悲痛不已,下令“照亲王例殡葬”。

这就是说,竟然用亲王的仪式将这个小皇子下葬了,这就能看出雍正帝对福惠的亲生母亲年贵妃还是十分怀念的。而那时,年羹尧早已经被赐死了。

年妃是清朝皇贵妃在位时间最短的。 年妃晋贵妃后两年再晋封的皇贵妃,当时她已病入膏肓,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皇贵妃,二十三卒于圆明园。在时间上,正是雍正帝办了年羹尧一个月左右,年贵妃去世。

不过其兄的大罪并没有株连到年妃,甚至连她的葬礼规格都没影响到,她成为除了孝敬宪皇后外,唯一一个附葬帝陵的女人。 

当时,十八岁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后来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这证明了雍正是多么的宠爱福惠,也由此可见,他是很爱年妃的。

这就能理解雍正,为何要与年世兰合葬一起了。

雍正的陵墓从未被盗主要还是地理位置

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规模最完整的一座墓葬。两百余年来没有被盗挖过。

清西陵之泰陵的地宫所葬三人: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泰乌拉纳喇氏、年贵妃。

后来,泰陵的地宫外层的一个盗洞,学术界一直认为泰陵早已被盗空。

不过,在1980年,国家正式开展对泰陵地宫的挖掘,才发现泰陵除了表层挖了两米左右的,下面原封不动。

相比泰陵,清东陵惨遭盗挖最为严重,比如顺治的清孝陵,康熙的清景陵,乾隆的清裕陵等。在清朝灭亡后,最著名的盗墓者就是孙殿英。

1928年,军阀孙殿英在马兰峪驻军操练部队时,趁机盗挖了清东陵。

不过,关于雍正的泰陵没被盗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的说,主要是清西陵相比于清东陵地理位置更加偏僻,人烟罕至。这个地方很少会有驻军,也就避免那些贪财的军阀盗挖皇陵的想法。

因此,清西陵才得以完好无损,特别是雍正的清泰陵保存的最为完整。

也有的说,雍正生平节俭,死后,墓葬不会有多少值钱之物。所以盗贼也就把他排除了。但,两中说法似乎并不靠谱。

一个皇帝再怎么节俭,墓葬必然带有宝藏陪葬的,即便地位理位置再难找,都会有人找上的。

唯一能解释的,应该是当时有专门人把手,导致盗贼无机可乘。所以才有清泰陵的盗洞只挖了两米深表层,下面还都是原封土。

这样一说,其实雍正的清泰陵曾经也是被人惦记上的,只不过盗墓不成功罢了,所以才有清泰陵的完好无损保存着。而里面躺着的雍正和年妃,也是享受了死后的幸福与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雍正   抚远   地宫   巡抚   墓葬   阿哥   亲王   大将军   贵妃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