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以柔克刚,方能成就大事

—论解决问题手段方法的重要性

最近读史读到汉初为解决地方诸侯王势力过大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问题,汉景帝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深有感触。

汉景帝和汉武帝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达到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可两代君主获得的效果却是截然相反的。汉景帝的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却达到了目的且“列侯是人人喜得所愿”,实现了双赢!这是为什么呢?

手段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不同!汉景帝时期解决王国问题采用的措施是晁错的削藩策,直接剥夺削减王国封地,手段简单粗暴,结果引发吴楚联合其他诸侯王起兵反抗朝廷的七国之乱,虽然七国之乱最终被镇压了,但劳民伤财,朝廷元气大伤,且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存在,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诸侯国面积广大且领有军队,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

面对这历史难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他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什么是推恩令?这是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用来传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时期晁错颁布的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一政策实施后,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十余里。“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国的势力范围和权力都大大缩水了,地方王国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对比两代政治家的做法,不得不感叹武帝决策的英明,手段的巧妙!不发一兵一卒、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双赢!在解决这一重大历史难题时,凸现了策略手段方式的重要性!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秦皇汉武,可两人在处理如何统一意识形态这一问题时,两人的做法却南辕北辙,秦始皇是焚书坑儒,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一个是残酷的镇压,一个是名利的引诱。结果秦速亡,武帝却成功了。正如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评论的“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判;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这就是手段方法的重要性!手段方法对了,往往既能减少成本,又能起到皆大欢喜的效果。以柔克刚,方能成就大事!

现实生活中,其实做许多事同样需要讲究策略方法手段,特别处理人际关系时它更是一剂润滑油。沒有谁不喜欢与温和有智慧的人交往?谦谦君子让人相处起来会如沐春风。可惜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越亲近越亲密的人往往就越放纵,放纵有时就容易越轨,容易让人难堪,下台不来!所以啊愿我们以后做任何一件事,多想想你要达到个什么效果,该运用什么策略方法手段,尽量促成事半功成的结果;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减少无谓的牺牲,降低事倍功成甚至两败俱伤的风险!

谨以此文与君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王国   封地   汉武帝   长子   诸侯   势力   手段   效果   地方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