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苏雪林:拒绝与丈夫同房,结婚36年无子女,102岁道出真心话

她一生中有很多身份,作家、老师……不过这些都不足以让她出名,但是有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她“震惊”了整个文坛,那就是骂鲁迅。


还有一件事的发生,让她“震惊”了社会,那就是和丈夫结婚几十年,却互不干涉,也不同床,直到晚年她才说出这其中的缘由。


她就是民国时期的才女苏雪林,和冰心等人合称为“五大才女作家”。


1897年,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瑞安县,她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仕宦之家。

出生在这样的富裕家庭,苏雪林必定会比普通家庭的女子学习更多的规矩。


但是苏雪林似乎天生骨子里就有反叛精神,她不愿意学习穿针引线,不愿意缠足,而是像家里的其他男孩子一样去读书认字。


但是祖母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极力阻止她读书。


后来在一个开明叔叔的劝说下,她又征得祖母的同意,到一家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


之后在苏雪林依靠在私塾学会的文化知识,从哥哥们手中借了很多书籍来读,从《唐诗宋词》到《西游记》《水浒传》,再到《史记》《汉书》等,甚至国外的小说译本。


此外,苏雪林还跟哥哥学习绘画,尝试自己创作写诗。


几年后,苏雪林听说安徽省立女子师范招生,她听到消息后,兴奋不已,然而却也忐忑不安,因为她不确定家里人会不会支持她继续上学。


果然,祖母听到她想继续上学的消息后断然拒绝。


苏雪林不甘心, 她茶不思饭不想,甚至去寻死觅活,即便是挨打挨骂她也要为了求学而和家庭抗争。


抗争的结果就是祖母忍受不了了,同意她去读书。


然而,虽然在学业方面她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是她却也逃不掉旧式婚姻的羁绊。


她的丈夫,是江西五金生意的商人张家次子张宝龄。为她定下这门亲事的,是她的祖父。


张家对这门亲事欣喜万分。苏雪林虽还只是女师的学生,但她学业优秀,她毕业后,张家就要完婚。


苏雪林自然是不愿意,因为她当时已经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为了不结婚,她居然逼着自己大病了一场,颈部淋巴腺结核肿大,几乎与肩平。


祖母看着她痛苦的样子,也不忍心再逼迫她结婚了,于是答应她暂时不谈婚论嫁了。


两年后,她考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在学校,她跟随李大钊、周作人、胡适等人学习,与庐隐和冯沅君等才女成为同窗。


后来,苏雪林赴法国深造。


可是在法国的日子过得并不顺畅,在孤独郁闷之下,她生了病,后来在母亲的催促下,和张宝龄通信。


张宝龄是五金店老板的儿子,家境不错,长得文质彬彬,颇有见识,而且此时的他在美国留学。

张宝龄人品端正老实,虽出身豪门,却丝毫不染公子哥灯红酒绿的糜烂恶习,可惜他却不解风情,不懂浪漫。


所以,两人的通信也不顺畅,她说东,他偏说西,她要他来法国,他却一口回绝。她要种花,他偏要葬花。


苏雪林很是失望,她写信给父亲请求退婚。


可是父亲的回信,却终于让她打消了悔婚的念头。


父亲来信说,母亲病重,要她回家完婚。


回到家,苏雪林见到了卧病在床的母亲,很是伤心和愧疚。


母亲拉着她的手说:我就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在死之前,看见你结婚成家。


面对母亲殷切的眼神,苏雪林终于同意了跟张宝龄的婚事。


为了却母亲的心愿,苏雪林把张宝龄叫到她的岭下老家,当着母亲的面举行婚礼。


婚后,他们住在一座小洋楼里,他开荒,她种菜,他蓄水,她养鱼。他们还会一起打着灯,找一两只鸣叫着的蟋蟀。


此时的他们看上去也算甜蜜,可是否真正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苏雪林曾在在多年之后,在自己的畅销书《绿天》中揭开了他们婚姻的秘密:“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婚后不久,苏雪林的母亲去世,后来她和张宝龄到苏州安家。


张宝龄在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则应苏州基督会所创办的景海女师之聘出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苏雪林随丈夫张宝龄返回上海,第二年,她在沪江大学教书,后又和丈夫张宝龄一起重返东吴大学教书。


之前两人没有结婚时的通信都让苏雪林感到张宝龄古板不浪漫,婚后她更加觉得张宝龄无趣了。


有一次,苏雪林和张宝龄外出游玩时,她在路边看到一种少见的花,情不自禁地赞美道“好漂亮的花”,没想到,张宝龄却在用生物知识分析“花是植物的生殖器”。


晚上两人一起散步时,苏雪林望着夜空对张宝龄说:“亲爱的,你看今夜的月亮多圆啊。”


而张宝龄却说:“还没有我画的圆规圆。”


一句话让苏雪林再也不想说话了。


不过苏雪林也曾经被张宝龄感动过。


苏雪林曾经无意之中说过,男女之间谈恋爱,一定要以家乡话来交谈,这样才有生活的情趣。


而张宝龄为了这句话,在结婚之后一个月内就学会了岭下方言,并且非常尊重苏雪林,和她说话都是用她的家乡方言。

然而对于苏雪林来说,生活中张宝龄制造的无趣多感动,她越来越反感自己的丈夫了。


所以,在经历几次这样大煞风景的事情之后,苏雪林沉默了。


之后随着婚后的琐事接踵而来,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拉越大。


婚后,苏雪林常常将自己的工资送给姐姐,而且每个月拿出钱来补贴自己的嫂子,这让张宝龄感到十分不解,经常为此吵架。


随着矛盾的升级,两个人的屋檐下,仿佛是一个人的空间。


一个内心丰富的才女,没有感情上的幸福感,这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其实在这段婚姻中,别扭的不止苏雪林一人,张宝龄心里也不痛快。女方认为男方不够浪漫,男方认为女方不够贤惠。


1930年起,苏雪林干脆离开了没温度的家,去武汉大学任教。张宝龄则留在上海,直到抗战的炮火声开始响起,这对夫妻才终于又有了交集。


抗战爆发后,留在上海的张宝龄跟随众人一起去到大后方云南,在昆明机械厂任厂长兼总工程师,苏雪林则跟着学校一起去到四川。


1942年,武大校长找到张宝龄,希望他能够担任机械系的教授。


就这样,苏雪林和张宝龄才有了交集。但是两人还是各过各的。


杨静远曾在《苏雪林先生漫记》一文中记述,“张先生(张宝龄)应武大聘来乐山......两人仍各处一室,同餐不同寝。”


虽然每日生活在一起,但两人的关系不是夫妻却更像多年好友。抗战胜利后,这对夫妻又各自回归了各自的岗位,自此再无交集。


解放后,苏雪林去了台湾,张宝龄则留在大陆,从此以后,他们是连路人也做不了的了。


1961年,张宝龄在北京病重,他的侄媳妇要给他织了一件毛衣,发现毛线不够了,突然看到他的箱子里有一条羊毛围巾,恰巧与毛衣的颜色相同,便想拆开围巾。

张宝龄见状忙伸手阻止,他对侄媳妇说:“这是你们二婶的东西,我要留作纪念。”一边说,一边流着泪。


后来张宝龄去世,在海峡那头的苏雪林闻听到消息后,为没有与丈夫离婚,一直让他孤苦独处而自责,流着泪说:“拖累他孤栖一世。”


可见她也知道自己是对不起丈夫的,可是她却没有做到妻子的义务。


苏雪林称自己的婚姻是“一世孽缘”,但晚年曾表示:


我对不起张宝龄,对他照顾不到,还把他一个人留在大陆,没有让他享有理想的家庭幸福。

与丈夫结婚36年,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多,没有为丈夫生下一儿半女。直到晚年,苏雪林才说出自己的想法:“世上多不婚者,遇人不淑者,我有文学学术自慰,何必婚姻”!


苏雪林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但看起来又十分的精彩。一生活了102岁,虽然没能体会爱情的酸甜苦辣,却在文学道路上开拓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苏雪林来说,爱情不是全部——她还有自己的文学和学术事业,它们给她情感和灵魂的慰藉。所以把婚姻的不幸能完全转移到事业上来,最终成就了她文学和学术上的非凡业绩。


但是这样对张宝龄公平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东吴大学   才女   侄媳妇   丈夫   同房   苏州   祖母   真心话   婚后   子女   母亲   婚姻   女子   苏雪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