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少年留学日本,却战死沙场,妻子成了戴笠情人

简介

围绕郁达夫的争议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

有人说他是伟大的作家,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人说他是反日志士,有人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没心没肺的人”……

而当我们剥开这些标签时,我们就会发现争论的根源:如何用一字一词来“限定”郁达夫、历史人物?

或许读者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就有了答案。



压抑的童年

1896年,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洲巷的一个儒家家庭。

郁达夫出生时,于家经济条件尚可;然而,父亲因事故去世后,家庭迅速衰落,养活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



母亲出身书香世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郁达夫从小就受到母亲的严格监管,几乎不让他打球。一切的最终决定都是由他的母亲做出的。郁达夫深知母亲持家不易。他从小就聪明、勤奋、勤奋,学习成绩非常好。

然而,父亲的早逝、母亲的跋扈,再加上家里穷得要借钱买双鞋,都让郁达夫的性格变得内向、敏感、孤僻、低级。 。自尊。

他的童年是压抑的;而他的天性就是热爱自由——这一点从他上大学时讨厌学校教会式的纪律也可以看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在日本留学,却苦于自己是中国人

时间飞逝到1913年。这一年,郁达夫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他离开家乡,前往日本留学。

我们先从20世纪初说起。当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已经结束,昔日的“小国”正在飞速发展,令人胆战心惊。

一些有志之士建议政府资助并派遣优秀年轻人到日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

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无数历史名人都从这项政策中受益,而日本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也确实被这些留日学生传播到了祖国。

当十七岁的郁达夫到达日本时,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了。

这是一个和我生活的国家完全不一样的国家:满街的樱花、中西合璧的建筑、比祖国发达得多的设施、在家里从未读过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日本有无数美丽温柔的女性。



当一个长期抑郁的人到达一个新的、不受控制的世界时,他往往会被“自由”这匹野马所驱使,总想做一些比常人更不平凡的事情。

郁达夫显然也是如此。在那里,他感觉自己获得了久违的自由:不用读书,可以整天看书、喝酒、交朋友;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能交到日本女朋友,甚至去妓院……我想。想想那些穿着和服,笑容如花,三三两两走在街上的日本女人,脖子和脚都穿着和服,脖子和脚都白皙细腻。年轻的郁达夫一次次被他们的热情和奔放所吸引。 。

然而,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在学校里,他忧郁、沮丧,怀疑别人因为他是中国人而疏远他;他一生爱过几个女人,其中就包括后藤贵子,但都无疾而终。自由的喜悦渐渐消退,他又回到了起点;但救国的愿望却一次又一次地挺起他的胸膛。



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沉沦》中,他可以说是主角的一个缩影,其人生经历与自己极为相似。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主人公在孤独的生活中,无意中和调酒师一起来到了一家酒吧。在那里,面对酒保模棱两可的接待,他感到害怕、紧张、颤抖。他还怀疑对方看不起他的中国身份,愤怒地想要“复仇”。

他在那里喝醉了,酒醒后,他在愧疚、沮丧、无尽的矛盾和痛苦中跳海自杀了。临死前,他痛苦地喊道:

“祖国,祖国!是你们害死了我!快点致富!坚强起来!还有更多的孩子在那里受苦!”



虽然《沉沦》并不完全是郁达夫的经历:他不仅没有像小说结尾那样自杀,而且还借此赚了很多钱——但从这个描述中可以看出,郁达夫作为“主体”小说中的“弱国”一卷讲述了占领自己祖国的日本所经历的自卑和痛苦。

因为他是中国人,不是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面目全非”的中国人,而是一个觉醒的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愿意被人瞧不起、被歧视。

然而,他就像鲁迅所说的“逃亡后的娜拉”一样——没有救国的出路和方向,甚至无法克服自己的自卑和忧郁。

如果诺拉没有出路,她要么回去,要么摔倒。于是,郁达夫越来越沉迷于寻花问柳。这不仅是一种放纵,更是一种痛苦的无奈。

爱上“杭州最美女人”

1927年,郁达夫在大学任教时,结识了当时的学生王迎霞。



当时20岁的王迎霞,美丽迷人,被誉为“杭州第一美女”。看她的照片,模糊的像素无法掩盖她光滑的五官和深邃的眉毛。它确实在女学生中产生了辐射。

而他也不是一个空虚的“花瓶”:他的外祖父王二男是南社社员,从小就教他读书、下棋、书法、绘画。站在美丽的西湖边,它的美依然不逊色。可谓“淡妆浓妆总得宜”,而她的举止和谈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很快就迷上了郁达夫。

尽管他相貌平庸,比她大十多岁,但他仍然不懈地追求她,希望用自己的才华和炽热的爱情打动她。

他在给王迎霞的信中这样写道:

“人生只有一次婚姻,婚姻和爱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但你要想想,结婚几年多了,你每天还得在院子里当家庭主妇,或者你拖着孩子,你暴露你的胸部等等......你愿意成为家庭的奴隶吗?还是一个自由的女王?你可以过独立的生活,但你的自由不应该这么轻易放弃。 ..”



其实,不禁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话:不是说和郁达夫在一起就不用结婚了吗?难道我们不需要生孩子,面对家庭的日常需要吗?

誓言可能只有在说出来的那一刻才最有价值。那一刻,也许郁达夫真的相信他可以自由地与心中的女神生活在一起——或者也许他生命中已经有了一个可以为他做到这一点的妻子。

毕竟他还没有在家乡与第一任妻子孙权离婚。

郁达夫故里的第一任妻子孙权,与鲁迅的妻子朱安、郭沫若的妻子张琼华、徐志摩的妻子张氏一起被后人称为“民国四弃妇”之一。又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是旧式女性悲惨命运的缩影。不过,与其他三位原本的搭档不同的是,孙权曾经与郁达夫有过一段恋情。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不仅为于家人写鬼信,还为他们写诗。而郁达夫也愿意给出建议。从日本回来后,她还和孙权生了两个儿子——尽管她嫁给孙权时没有婚纱,只有一个小轿子和一些酒席。

我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



回到正题。王迎霞逐渐被郁达夫的真挚感情所感动,尤其是郁达夫的“《沉沦》作者”身份,让她惊讶又敬佩。而他的一封封情书,让我更加爱上了他。

然而,有一件事让他犹豫不决,家人也很不高兴:他知道孙权的存在。

王迎霞出身清白,毕业于普通大学,又有新的办学理念,不肯娶有妇之夫,更不肯成为郁达夫的小妾。

但郁达夫面对自己心仪的美女时却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和孙权离婚。

尽管孙权以死相威胁,但依然无法挽回郁达夫的心。当时,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才几个月大。 1928年,郁达夫与王迎霞在西湖畔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柳亚子还写了一首诗,叫《富春江仙侣》。

才子佳人的配对,在当时的杭州是家喻户晓的佳话。


《富春江神仙眷侣》最终离婚了。

郁达夫当时是一名大学教授,很有钱。而生性浪漫的她,更愿意为自己的“美丽”花重金。两人过着鸳鸯仙人都不羡慕的生活,号称“过得比鲁迅一家还好”。

然而,也许是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也许是因为生活水平的下降,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不兼容……总之,关系的隔阂很快就出现了。

婚后,王迎霞不仅发现自己的地位在郁达夫家乡不被认可,还发现自己经常花钱酗酒。有一次,他们吵架后,她跑回孙权那里住了十多天。这无疑增加了两人之间的矛盾,王迎霞气得流下了眼泪。



至于郁达夫,抗战爆发后就移居福建打工。他满怀爱国热情,继续宣传抗日战争,写下许多抗日文章激励人们。他变得越来越忙碌,渐渐地将注意力从家人身上转移开。

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封老朋友、教育部部长徐绍棣写给王迎霞的情书。想起妻子和徐少娣的传闻,郁达夫就忍不住生气,和妻子大吵了一架。王迎霞气得离家出走,与朋友们会合。

事实上,徐少娣的情书并不足以证明妻子出轨。王迎霞还表示,联系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她最好的朋友孙多慈。这个孙多慈是徐悲鸿以前的学生和情人。

但郁达夫仍坚称妻子与自己有染,并怀疑妻子与情人私奔。最后,他克服了怀疑,在报纸上发表了以下消息:

”王迎霞夫人的评语:乱世里,男女分开是很正常的事,你和某位先生的关系,你身上带的好衣服、现金证件都不是问题,你妈妈和孩子都想念你非常感谢并恳请您提供地址。”

这种行为在当时并不难理解。另一方面,“带好衣服、现金文件等”这句话。这是假的。更何况,最看不起王迎霞的于母,怎么会“这么想念”他呢?

以道德绑架来指责、打情感牌,将王迎霞塑造成一个彻底水汪汪、爱钱不爱孩子的“坏女人”。这直接影响了大众的痛点,并没有让郁达夫变得足够开放和成熟。

幸好王迎霞终于回来,解释了一切。冲突一解决,郁达夫立即在报纸上发表另一篇文章,他在文中声称自己当时头晕、失去了理智,并向妻子和全世界道歉。

这个“翻译”一出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的——无论如何,他们恐怕都不再是“神仙眷侣”了。



郁达夫在这件事上在现代人看来是非常幼稚的。

然而仔细想想,在一段感情中,越是天真、越多疑、总是不由自主地放大自己头脑中的事实、不信任对方的人,往往自尊心就越低。他的自卑感和敏感从未消失。如果以后王迎霞不做任何让郁达夫起疑的事情,也许他们的关系还会像以前一样甜蜜。然而不幸的是,她最终成为了戴笠的情人。

王敬之在回忆录中曾提到,有一次郁达夫不在的时候,妻子的好朋友王迎霞来请最好朋友的丈夫陪她堕胎。

当案件结束时,她兴奋地告诉他们戴笠的车如何接她,以及戴笠的房子有多好。

王敬之浑身冰冷。

他知道自己会查出真相,但由于戴笠的权力,他不敢告诉郁达夫。

然而郁达夫如此敏感多疑,竟然没有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愤怒又仇恨,他最终以《毁家诗记》20诗句指责王迎霞和徐绍娣婚外情。

王迎霞心中更加悲愤,立即用《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按钮进行反击。

这种损敌一千损己八百的做法,只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成为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对曾经的“富春江上神仙眷侣”很快就分道扬镳了。

他参加了抗日战争,最后死在异国他乡

自古以来,家国仇恨始终是相关的。

或许,留学的经历在郁达夫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而不幸的家庭出身又让郁达夫迸发出了更加抗日救国的热情。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就与作家等爱国志士一起发出《告世界书》,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文化团体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随后,他发表了近500篇宣传和支持新加坡抗战的政论文章。在他的笔下,他一扫往日的压抑、忧郁,变得豪爽、悲愤,言语铿锵有力。

郁达夫,这个曾经自认为“小人物”的自传体小说家,摇身一变成为革命战士郁达夫。他的影响力著作自然引起了日本占领者的注意。

1942年,新加坡沦陷,郁达夫改名赵连,逃到苏门答腊岛开设酒厂,并在那里担任日语翻译和地下工作。

当时在苏门答腊岛,日语翻译极其匮乏,可想而知郁达夫每天收到的信息有多少。

他勇敢地利用职务之便,在敌人众目睽睽之下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传递了很多关键信息,还保护了无数抗日同胞的生命安全。



然而,胜利前夕,宪兵队终于发现了郁达夫的真实身份。 1945年,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岛失踪。

多方调查显示,他被日军刺杀,死于苏门答腊岛,享年49岁。

去世前三年,昔日恋人王迎霞与钟显道结婚。社交圈里的美女最终回到了家人,和一个普通人度过了一生。

而他的第一任妻子孙权仍在家乡抚养他和郁达夫的三个孩子。他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亲是一位英雄,为了拯救国家而离开了他们。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像父亲一样成为报效祖国的人。

最令人悲伤的是,他与第三任妻子何丽最小的孩子在他去世后一天就出生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并不知道它已经永远失去了父亲。



结论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可以有非凡的品质,也可以有难以忍受的缺点——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是“人”:他们有人性,有人情。

而这份“人性”和“人性”才得以走下神坛,为后人所感动。

就像于飞对父亲郁达夫的评价一样,可以适用于对历史人物的所有评价:

“我的父亲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人,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对朋友也很热情,但他在生活中过于冲动,这使得他的家庭和生活很不幸福。他不是圣人,但一个科学家,不要美化,不要骂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苏门答腊   抗日战争   妻子   鲁迅   日本   沙场   祖国   父亲   少年   情人   孩子   家庭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