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没炸?

当谈到1935年的泸定桥,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红军的英勇和坚持,以及那场改变历史进程的生死较量。然而,除了红军,还有一个人的命运也因这座桥而改变,那就是刘文辉。

泸定桥,这座历史悠久的花桥,横跨在大渡河之上,成为了红军突围的唯一希望。当时,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此开始。在1935年5月,中央红军被国军层层包围,陷入绝境。大渡河的险滩重重,其他地方根本无法渡河。只有控制泸定桥,红军才能突破重围,重新见到曙光。

与此同时,桥的守护者刘文辉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手握蒋介石的命令,只需轻轻一招,这座桥就能化为乌有,将红军尽数葬送在汹涌的江水中。然而,他迟迟没有这样做。因为在他心中,这座桥的意义远不止一场胜负。这座桥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交流、发展、统一的希望,是四川通往西藏的命脉。

红军决心孤注一掷,组建了一个突击队,以一敌万,发起强攻。突击队长李箭高举钢刀,高喊一声,带头爬上铁索。战士们连声应和,紧跟其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决死战。面对防守严密的对岸和铁索上飞来的弹雨,队员个个昂扬乐观,士气高昂。

刘文辉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没有下令炸桥。红军赢得了生的希望,也打开了南北会师的大门。正因此,刘文辉也走向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泸定桥一战后,刘文辉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他频繁与中共代表秘密会面,支持抗日战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积极联系中共,最终起义响应,加入革命队伍。一生跌宕起伏的刘文辉,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铁索横跨,红旗飘扬,我们会永远记住泸定桥上英勇的身影。也会记住,一个人最伟大的选择,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而历史的天平向正义倾斜,英勇与坚持终获春光。让我们永远记住——选择依据良心和正义,就一定不会后悔。

刘文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泸定桥   泸定   大渡河   花桥   解放战争   红军   抗日战争   铁索   全军覆没   英勇   正义   刘文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