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穿越”第一人,逆天技术领先世界1000年,却惨遭分尸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像是一闪而过的流星,短暂却光芒四射。他们的出现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困惑与遐想。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位改革者王莽,因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行动,被许多人戏称为“穿越者”。

出身显赫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于汉朝的王氏外戚家族,这个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当时可谓是举足轻重。他的父亲王曼和兄长王永在他年少时相继去世,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王莽不得不由叔父们抚养长大。

尽管家族中的大多数人都追求奢华的生活,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封侯拜相,王莽却选择了过着清简的生活,他的生活理念与家族中的大多数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他勤奋学习,甚至师从沛郡陈参学习《仪礼》。

王莽不仅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他尽心尽力地照顾寡嫂和兄长的遗子,他的行为严谨,一丝不苟。他不仅在内侍奉亲人长辈无微不至,对外也结纳贤士,以严谨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行为成为世人眼中的楷模。

扶摇直上

在汉成帝阳朔三年,24岁的王莽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才能,正式步入了汉代的官场,。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他人也是恭敬有礼,尤其对其担任大司马的伯父王凤,更是恭顺顺从。

王凤在临终前,特别嘱咐王政君关照王莽。由于王凤的临终托付,王莽得以被任命为黄门郎,随后又升为射声校尉。这个职位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展示他的才能。

其后,王莽的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意将部分封地让给王莽,这无疑是对王莽的极大支持和认可。而当时许多知名人士也纷纷为王莽说好话,他们的推荐和赞誉使得王莽的名声在朝廷中不断上升。

汉成帝也对王莽的贤能深表认同,这一点在汉成帝对王莽的不断升迁和委以重任上得到了体现。

在永始元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担任骑都尉,这是他迈向权力巅峰的第一步。当时,他的伯叔父已经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掌握实权。王氏家族的权势如日中天。在汉成帝刘骜的时代,王氏家族的九人被封为侯爵,五人担任大司马,这个家族的权力和财富都非常显赫。

尽管王莽已经身居高位了,但他始终坚持平易近人的生活方式,不仅将俸禄分给了门客和平民,甚至还变卖家产接济穷人。他的作为赢得了民众的爱戴,朝野上下都对他赞不绝口。王莽的声名也已经超越了家族里其它长辈。

大权在握

元寿二年,汉哀帝去世,未留下子嗣。王太后在皇帝驾崩当天抵达未央宫,收回了传国玉玺。她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的人选。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闪电,突然降临在朝中公卿们的头上,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莽的身上,所有人都开始纷纷举荐他,希望他能够成为下一任大司马。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王莽的升迁表示赞同。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就是两个坚定的反对者。他们并不反对王莽的才华,反而对他的背景和动机表示怀疑。这两个人并不是毫无道理地反对,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和声望都相当高,他们的意见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两人互相推举,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何武认为,王莽的升迁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是王太后的亲戚。他担心,如果王莽上台,将会进一步巩固王氏家族的权力,使得其他家族更加难以在朝中立足。公孙禄也表示,如果王莽真的想要担任大司马,那么他应该先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王太后的关系。

然而,王太后心意已决。她认为,王莽是她的亲戚,也是她的得力助手,他的才华和背景都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于是,她再次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王莽担任大司马期间,他的卓越才干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以其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公正无私的态度,深得朝野的拥戴。他的才干不仅在朝中享有威望,在民间也备受尊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莽的野心逐渐显露。他开始排除异己,打压反对者,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他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手段和军事手段,扫除了他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先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王莽认为王立是自己登上权力巅峰的阻碍。他又提拔依附自己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亲信和支持者。同时,他也不忘诛杀触犯或怨恨自己的人,以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王莽深知,为了提升自己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必须强化与大司徒孔光的关系。孔光是一位备受尊重的儒家学者,也是三朝元老,他的声望和地位在朝中举足轻重。然而,孔光的性格过于谨慎,胆小怕事,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往往犹豫不决。

王莽采取主动接近和拉拢孔光的策略。他通过推荐孔光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与孔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王莽不断诱导孔光为自己宣传,利用孔光的声望来排除异己,提升自己的地位。孔光在王莽的诱导下,开始为王莽的利益着想,并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这两个人是王莽的政敌,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对王莽构成了威胁。在王莽的操纵下,何武与公孙禄最终被免职。

王莽的野心远超过此。他以各种虚构的罪名陆续罢免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这些人的突然离职使得朝廷内部一片哗然,王莽的权力进一步得到巩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王莽不仅限于罢免高官,他还通过提拔一些亲信和党羽来建立自己的势力。

他任命自己的堂弟王舜、王邑担任要职,让他们负责处理政务和纠察弹劾。这两位堂弟都是王莽的得力助手,他们尽心尽力地执行王莽的各项指令,使得王莽的政务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王莽还找来了心腹甄丰、甄邯负责纠察弹劾,以及平晏管理机要事务。这些亲信和党羽都十分忠诚于王莽,他们时刻听从王莽的指示,为他服务。

王莽是一个平时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是,当他想要获取某种利益时,他只需要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照他的意思纷纷上奏。王莽会在这个时候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以此对上迷惑王太后,对下掩盖自己的野心。

这种表演式的推辞和哭泣成为了王莽的一种惯用策略,让他在朝廷中得以迷惑人心,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懂得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谦逊和退让,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代汉建新

王莽对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的担忧,源自他对权力的掌控欲望。他担心卫氏家族的存在会威胁到他的政治地位,因此决定将他们封在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然而,王莽的儿子王宇和他的老师吴章并不认同这个决定,他们决定采取行动来改变王莽的想法。

王宇和吴章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利用当时流行的迷信观念来影响王莽的决定。他们命令王宇的妻舅吕宽在王莽的住宅大门上洒上血酒,制造出一种异像。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异像,说服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家族。

然而,这个计划并未如愿,反而引来了严重的后果。王莽发现这个阴谋后,愤怒地将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并最终将他毒杀。此次事件不仅让王莽失去了一个儿子,更导致全国的震动。

借着这次事件,王莽进一步诬陷并诛杀了外戚卫氏家族,同时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政敌。这些行动使得数百人被杀,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震动。

为了消除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王莽命令宣传机构大肆宣扬此事,将其描绘成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这些宣传文章甚至被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官吏百姓都需要背诵,并登记入官府档案,作为《孝经》一样的教学材料。这些举措显然是希望通过教育和宣传,让人们对王莽的行为产生赞扬和认同,从而巩固他的政治地位。

在元始四年,王莽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他的职位被提升至宰衡,这个地位在所有的诸侯王公之上。王莽认为,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来规范朝廷的秩序,于是他提议建立一系列的礼仪建筑和市场,以及国家仓库,还为学者建造了一万套住宅。

这些举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吸引了天下学者的青睐。首先,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一起上奏请求对安汉公王莽进行加赏。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可以看出王莽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随后,九百名公卿大臣联名上书,请求朝廷授予王莽九锡之礼,这是古代皇帝给予大臣的最高礼遇,象征着大臣的地位和权力达到了顶峰。这一请求得到了朝廷的批准,王莽得到了九锡之命,他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为了营造太平盛世的景象,王莽派出了八名“风俗使者”到各地进行考察。这些使者们在回到朝廷后,纷纷大加赞颂天下的太平盛世,彰显了王莽宣扬教化的功绩。这些赞颂的声音通过朝廷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王莽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使他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楷模和典范。

此外,王莽还采取了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这个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使王莽成为了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这些外族的归顺,也进一步增强了王莽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汉平帝去世后,王莽为了掌控朝廷,立了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得到太皇太后的许可,王莽成为假皇帝,管理国家大事。此时的他势力如日中天,引发了刘氏宗室等人的反抗。安众侯刘祟发起叛乱试图推翻王莽,但失败了。次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联合严乡侯刘信和长安以西二十三县的盗贼赵明起兵,声称恢复刘氏王朝。王莽对此深感恐惧,他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甚至写文章称自己的摄政是临时的,将来会归还皇位。为了巩固权力,王莽调动大军镇压叛乱,最终在次年平定了叛乱。这次动乱后,王莽有了称帝之心。

在西汉自武帝以后,朝廷上的大臣与学者热衷于讨论灾异与禅让。当时人认为,灾异是上天对君主失德的责备。期间,有晆弘和盖宽饶上奏请求禅位。在哀帝时期,朝廷还听从方士儒生之言进行改元,然而改元之后,西汉的衰败之势仍未改变。这种受灾异、禅让等观念影响的社会心理,为王莽取代汉朝提供了条件。王莽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奖赏那些献符命的人,甚至得到金匮策书,哀章等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王莽在得到传国玉玺后,接受了孺子婴的禅让,成为皇帝,入高祖庙拜受,戴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时年54岁。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成为皇帝的先河。

推行改制

王莽在公元9年宣布,将所有田地改称为王田,以此取代私人拥有的土地;同时,奴婢更名为私属,与王田一样不得买卖。此后,他改革了币制和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尽管王莽执政以来为了赢得民心,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他成为皇帝后,试图通过恢复西周的周礼制度来实现他的治国理念,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王莽改制”。然而,他的政策只是名义上恢复古代的制度,许多内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此外,他在推行政策时手段和方法不当,导致社会动荡加剧。尽管进行了多次币制和官制的改革,但这些政策并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的混乱。人们尚未感受到它的好处,反而先遭受了它的害处。朝廷的政策频繁更改,使得百姓和官吏都无所适从。这导致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包括豪强和平民。

王莽因国内已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而唯独缺少西海,为了凑全“四海”之称,王莽出兵占领了青海湖一带的土地,并在此设置了西海郡。为了使这个荒地像一个正常的郡,他增加了五十条严酷的法令,以增加罪犯人数,从而满足移民的需求。然而,这个西海郡的设立引起了最初的不满,因为王莽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他的这种行为激怒了各族人民,导致他们拒绝臣服于新朝。此外,王莽还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导致边境冲突,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造成了巨大的耗费和边境战乱不绝。

反莽浪潮

在王莽掌握政权初期,他获得了一些人的拥护,但同时也遭到了大量人的反对。当王莽邀请新都相孔休担任国家最高学者时,被孔休坚决拒绝。此外,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禄大夫龚胜以及太中大夫邴汉等人也纷纷请求退休,离开了朝廷。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莽的专权越来越明显,他一方面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多达395人,另一方面却废黜了刘氏宗族的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王莽想要取代汉的野心逐渐变得众所周知。因此,刘氏宗族和贵族官僚起来反抗是必然的结果。

在居摄第三年九月,张充等六名期门郎密谋暗杀王莽,试图拥立楚王,但计划败露,他们被新朝处死。尽管新朝已经建立,但反王莽活动仍然持续不断。

在始建国元年四月,徐乡侯刘快动员了数千人参加他的反叛行动。真定人刘都等也在暗中策划举事,但计划泄漏并被当局处决。尽管这些反抗王莽的活动在初期规模较小,且很快就被镇压,但它们揭示了刘氏家族和一些地主官员与王莽的矛盾正在加剧。与此同时,底层民众的反抗活动也在各地频频发生。

亡国被杀

在王莽推行新政期间,各种天灾人祸频繁发生,如旱灾、蝗灾、瘟疫,以及黄河的决口改道。王莽的改革不仅没有缓解社会矛盾,反而导致了全国的剧烈动荡。国库因此耗尽,无法拨款进行赈灾工作,使得民众的生活难以维持。在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导致饥荒四起。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在地皇四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人的护卫下逃往渐台。在渐台上,有公卿大夫、宦官、随从等一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几乎死伤殆尽,也退至渐台。这时,王邑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但被王邑喝住,父子俩一起守护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被杀。王莽被绿林军(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询问王莽的尸身在哪里,杜吴告诉他位于“室中西北角落”,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新朝灭亡后,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遇大火,遂被焚毁。

有人认为,王莽并非生错了时代,而是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他看出了西汉社会的病症,却开出了错误的药方。后人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人赞他是“穿越者”,有人贬他是“伪君子”,还有人认为他是“空想主义家”。

那么,你们认为王莽会是一个穿越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不要忘记点个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王莽   西海   公孙   外戚   公卿   朝廷   古今   民众   权力   地位   家族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