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预测:全球干旱区2100年陆地水储量或明显减少 干旱持续扩张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树东率生态水文遥感团队与中外同行开展合作研究,结合遥感观测数据、地球系统模型模拟和机器学习方法,对生态水文变量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到2100年,全球干旱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可能会明显减少,而干旱地区的扩张幅度可能达到4.1%-10.6%。

这一预测不仅揭示干旱地区对植被生长持续不利的响应,也凸显协调规划生态恢复、农业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的紧迫性。

王树东研究员介绍说,长期以来,干旱地区在粮食、能源、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干旱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对促进干旱地区的发展尤其关键。但就目前而言,在人类干预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干旱区水资源对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管理的响应特征尚缺乏共识,未来植被动态和陆地水储量响应的转变仍存在知识空白,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干旱地区农林业和畜牧业的管理面临挑战。

本项研究中,合作团队主要基于卫星获取的植被产品(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总初级生产力和植被光学厚度),以及卫星和模型获得的陆地水储量数据(陆地水存储异常和土壤湿度)开展研究工作,量化了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与陆地水储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卫星观测数据和模型输出发现,自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的植被生长总体呈增加趋势,而陆地水存储则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以农田为主的地区,干旱地区的绿度变化与陆地水储量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植被生产力增长速率较高的情况下,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旱地区的水储量减少并非径流,而主要受降水和蒸散发变率的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显示,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与陆地水储量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区域环境、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其中,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是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由此带来的对植被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将影响到全球约51.7亿人口,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64%的人口。

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区生态水文变量未来变化趋势图示。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供图

王树东表示,该项研究为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变率与转变提供重要线索,也为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这项干旱区生态水文响应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研究论文,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布朗大学等合作完成,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npj-气候与大气科学》(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发表。(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干旱   储量   陆地   中国科学院   植被   水文   水资源   生长   生态   地区   全球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