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不愿跟随曹操,为何一生都以曹操给的爵位自居?换做你也一样

建安五年(200年),春,徐州的下邳城,一位身着绿袍的勇者,关羽关云长,被曹军擒获。

在去许都的路上,关羽仰天长叹:这些年来,他随着大哥四处辗转,实在是太艰难了。好在大哥未被俘虏,意味着他们仍然拥有希望。

而对关羽来说,眼下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与那曹操相处。

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一切,还得从去年的“衣带诏”事件说起。

汉献帝刘协的岳父董承,对外宣称,自己领受皇上藏在衣带中的密诏,准备暗中诛杀曹操。

当时的密谋组织里,就有刘备刘玄德的身影。

可这又岂是易事,到了次年正月初九,事情败露,曹操将所有参与人员夷灭三族,唯有刘备侥幸逃脱,而且势力还有所扩大。

怒气中的曹操于是亲率大军,在这年春天,征讨刘备。

此时的刘备,显然不是曹司空的对手。他仓猝应战,大败而逃,去了魏郡的邺城,投奔河北袁绍。曹操接着又攻陷下邳,关羽只得被迫投降。

话说这关羽和曹操之间,还发生过一段“抢女人”的往事。

那还是在两年前曹操与刘备围下邳的时候,关羽看上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于是向曹操请求娶其为妻,曹操便答应了他。

后来,等到下邳城被攻破之时,关羽就此事又多次禀告曹操。曹操怀疑这个女人颇有姿色,就派人去看看。

这位杜氏果然是“曹老板”的“菜”,曹操于是将她纳为了妾

这下可好,云长是大失所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但又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与曹操开战,只好自己调整心态了。

这件事情,并非民间野史或是《三国演义》杜撰的情节,而是在《蜀记》和《魏氏春秋》中皆有记载。

也正是在上一次破下邳、斩吕布之后,关羽第一次去到许都,他与大哥刘备、三弟张飞一同参加曹操举办的庆功宴。

但第二次来许都,也就是这一次,情况可就大相径庭了,是以俘虏降将的身份。

当然,关羽的投降,并不等于今后就为曹操效力了,他是有条件的:

第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第二,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无论多远,都将前去投奔刘备。

曹操一直钦佩关羽之勇猛,而关羽在提出这两个条件之后,又多了一个曹操所欣赏的品质,那便是忠义。

曹操果断地答应了关羽的要求。尽管如此,在曹操的内心深处,依然希望感化关羽,让他为自己效力。

为了表现诚意,曹操对关羽极尽厚待。他授任关羽为偏将军,还经常设宴款待关羽,赠送马匹、衣袍以及金银财物。在此期间,曹操也并未向关羽提出任何要求。

然而,在关羽的心中,仍无久留曹营的打算。他对曹操的恩情也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决心在离开之前,定要为曹操做些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感激。

机会很快到来。

诛颜良,封亭侯

自东汉朝廷陷入军阀割据的乱世以来,历经数载的兼并与重组,华夏大地的北方,被两大军阀一分为二:河北的袁绍与河南的曹操。

(注:河北、河南,即黄河以北、以南,非地名)

在此背景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双方迅速集结军队于黄河两岸的防线,氛围愈发紧张。

当时,白马县位于黄河南岸,在其对面,乃是军事要塞黎阳县,故而,隔在它们中间的渡口,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派遣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白马,以确保主力部队在黎阳顺利渡河。

曹操于是北上救援,他采取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率领大军至白马西侧的延津,作出要渡过黄河袭击袁绍后路的态势。

袁绍闻讯,立即调整军事部署,令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驰援延津,仅留颜良继续攻白马。

突然,一支轻装骑兵朝白马迅疾而来,担任前方先锋的,正是关羽和张辽!在全军的后方,则是曹操和荀攸,他们看起来胸有成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满脸震惊的颜良,他赶紧布阵迎战。

虽然颜良武力高强,但其统率能力实在欠佳,导致全军瞬间陷入混乱。而颜良本人,也命不久矣。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从远处看到颜良的将旗和伞盖(大将所乘戎车),驱马上前,于上万人的军队中刺杀颜良,并斩下颜良的首级,随后返回,袁绍军的众将无人能够抵挡他。

短短这一句,便将“美髯公”盖世之勇武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羽这一斩,不仅为曹操解除了白马危机,更为之后的官渡之战开了个好头。

曹操大喜,当即上表朝廷,请求汉献帝赐予关羽爵位,以表彰其卓越战功。汉献帝首肯,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英雄惜英雄,成就一段佳话

在得知刘备下落的消息后,关羽决定与曹操告别,他认为自己已经报答了其厚待,毕竟,以颜良的武力,在袁绍军中绝对是数一数二。

关羽将曹操给他的所有赏赐全都封存起来,未带走一物,随后,留下一封告别信,便踏上了找寻刘备的路。

曹操身边的部下担忧关羽会成为日后的麻烦,想要追杀他以除后患。然而,曹操制止了他们,只听他略带失望却又淡然地说了一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为《三国志》作注引的东晋史学家裴松之,曾这样称赞曹操:

曹操知道关羽不会留下来,而从内心赞赏关羽的志向,在关羽离去后又不派人去追,而以此成全关羽的义举,如果不是具有王业与霸业者的度量,又怎么能做到这种程度呢?

东汉军功爵位制

虽然关羽并不愿意效忠曹操,但他却对在曹操麾下所获封的“汉寿亭侯”相当珍视,一生都以此爵位自居。

要知道,当初曹操仁义地放走了关羽,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日后就成为了兄弟,相反,在曹操赢得官渡之战之后,他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头号劲敌。

按理来说,当提及“汉寿亭侯”,关羽应当会想起自己曾经帮助这个头号劲敌扩大势力,但他为何以此为荣呢?

首先,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汉寿亭侯”是什么级别的爵位。

所谓“亭侯”,即军功爵制中的一种,该制度始创于春秋时期,定型于战国,于秦朝和西汉时期进入鼎盛。

先秦的商鞅,作为军功爵制的最大推崇者,将其价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看来,以爵位作为军功的奖赏,能够激励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军功爵制的推动下,秦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最终实现了统一的伟业。

后来,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基本沿用了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制。

在这二十级中,最高级别的是列侯,它是非宗室人员可以获得的最高爵位。列侯又分为三个等级:县侯、乡侯和亭侯。其中,县侯级别最高,乡侯次之,亭侯位列第三。

在县侯的爵名中,并无“县”字,如“武平侯”、“吴侯”、“邺侯”,而乡侯和亭侯,则一定包含“乡”和“亭”字,如“武乡侯”、“永昌亭侯”。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好奇:封侯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古人常说的“加官进爵”,“加官”很好理解,意指获得更高的职位,从而得到更大的权力。至于“进爵”的待遇,则是获得食邑。

在古代,食邑,又被称为封邑或封地,是封给贵族、官员或功臣的土地。

这些土地上的人民,需要向封地的主人缴纳赋税,而这些赋税,则将成为封地主人的经济来源之一,不过,封地的主人通常没有对封地的直接行政权。

以吕布的“温侯”为例,他的封地位于司隶州河内郡的温县,这里也是司马懿的故乡。假设温县的人口有两千户,那么这两千户就是吕布的食邑,这些人口的税收全都归吕布所有。

至于乡侯和亭侯,则分别对应县所下辖的乡、亭的食邑,即某个乡或某个亭的税收,全归乡侯或亭侯所有。

因此,关羽获封的“汉寿亭侯”,其待遇可理解为:享有一个名为“汉寿”的亭的食邑。

以“汉寿亭侯”为傲的原因剖析

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至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天下,这96年间,诸多人物因军功显赫而被封为列侯。

以蜀汉集团为例,张飞被封为西乡侯,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又如在街亭大败中蜀汉内部唯一获赏的王平,最后升至县侯安汉侯。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爵位,均是在刘备称帝及其子刘禅即位后所赐,也就是说,只有皇帝才拥有赏赐爵位的权力。

关羽被封“汉寿亭侯”的时期,正值建安五年(200年),尽管此时的汉献帝已被曹操架空,但曹操还不至于拥有赐爵的权力,关羽的爵位乃是汉献帝所赐。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寿亭侯”实际代表了汉室正统的爵位

而关羽,作为蜀汉集团的代表人物,始终忠于汉朝廷,志在匡扶汉室。包括后来他在镇守荆州期间,坚决北伐,亦是希望尽快还汉室一个太平的天下。

所以,我们便不难理解,关羽为何会珍视东汉朝廷赐予他的这个爵位。而从关羽个人角度来说,能获封亭侯,也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事。

尽管亭侯是列侯中的最低等级,但在当时,即建安早年,能够通过军功被封亭侯已是极高的待遇,因为那时候的乡侯极其稀少,而能被封为县侯的,都是诸如袁绍、孙策、曹操等大军阀的首领。

实际上,关羽被封汉寿亭侯的时候,刘备的封号还仅为宜城亭侯,而在曹操的麾下,除了“五子良将”中的乐进、徐晃、于禁被封亭侯外,其余的大部分将领,都未有列侯之封。

再来看蜀汉集团。在关羽被封侯的整整八年后,马超才被封为亭侯,当然,那时候的马超还未归附刘备。

到了建安十四年(209年),张飞被封为新亭侯,但这只是刘备虚封的一个名号,并非汉献帝所赐,直至刘备称帝以后,张飞才被正式封为西乡侯。诸葛亮则是直到后主刘禅继位,才被封为武乡侯。

遗憾的是,关羽早在刘备称帝前,就壮烈殒命,否则,他定是刘备麾下第一个升为乡侯以及县侯的将领。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忠心汉室,还是从个人荣誉的角度来看,“汉寿亭侯”对关羽而言,无疑是一项至高的荣誉,也是天下将领梦寐以求的爵位。如此一来,“美髯公”自然会以此为傲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爵位   武乡   汉寿   蜀汉   建安   食邑   汉室   封地   黄河   军功   何一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