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曹州高楼寨大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胜利

1865年捻军曹州高楼寨大捷,是天京陷落后余部在太平天国取得的最好战绩。这场战争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场战斗的详细过程,并谈谈主角年军在这场战斗中的历史。



(一)

首先还是要说一下捻军的来龙去脉。

捻军是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的民间武装组织,又称“捻党”、“捻子”。事实上,它们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扭”是“分裂”的意思。在鲁豫鄂皖这样的地方的山区和乡村,存在着由平民组成的武装团伙,这些团伙都是由穷困潦倒的农民组成的。他们有的走私盐,有的抗税,有的抢劫抢劫。

太平天国的叛乱,特别是北伐军的北进,让年子人感到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1853年,在一位名叫张乐行的捻党著名领袖的倡议下,18个捻党帮派聚集在一起,订下了血契,并宣布今后要一起行动。



张乐行又名张洛行。安徽亳州知和集(安徽涡阳县)人。他多年来一直走私盐,此后一直受到政府通缉。现在,他加入了各种叛乱,他想要做大,他想要像天上的太平天国一样有所作为。

1855年,捻军日益猖獗。当时,张乐行将所有捻军召集到了支和集,正式开始组建组织和组织。捻军收集了红、黄、蓝、白、黑五面旗帜,每面都有自己的主人。张乐行是市中心黄旗的主人,当时他还被大家票选为“大汉同盟领袖”。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知和会标志着捻军的正式组建。

太平天国一开始并没有与捻军交战,一般都是将其他叛军赶走。然而,天京、石达开离开后,太平天国的实力受到严重损害。那时他们不得不开始考虑与其他叛军联手。

1857年,李秀成首先联系捻军,后来陈玉成也联系捻军。于是,在张乐行的领导下,捻军正式宣布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所有成员开始留发,所有领导人都接受了太平天国官员的称号。张乐行最初被任命为北方将军的首领。此后两军开始配合,捻军参加了之前皖北的战斗。1860年,张乐行被封为沃国王。



捻军虽然隶属于太平天国,但实际上仍然保持着独立性。张乐行只能控制一小部分士兵,而大多数士兵并不听从他的命令。捻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所以,捻军的骄人战绩在于,人虽多,​​​​​​​​​​​​​​​​​​​​​​​​​​​​​​​​​​​​​​​​​​​​​​​​​​​​​​​​​​​​​​​​​​​​​​​​​​​​​​​​​​​​​​​​​​​​​​​​​​​​​​​​​​​​​​​​​​​​​​​​​​​​​​​​​​​​​​​​​​​​​​​​​​​​​​​​​​​​​​​​​​​​里面,各界领导纷纷投降。每次你搬家的时候。长期以来,捻军战绩普遍不佳,贡献不大。

捻军的缺点与张乐行的领导密不可分。张乐行虽然反清决心很大,但他显然缺乏政治水平和军事技巧,所以浪费了很多好的措施,没能把捻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确实在十年的时间里,最终他自己是反对派的受害者。

(二)

1862年,安庆之战后,特别是陈玉成去世后,捻军形势危急。由于当时皖北没有太平军,苗培林再次叛乱,张乐行则成为单军。但张乐行误判了形势,认为自己太过强大,因此仍然扎根于家乡知和吉,不肯离开。

1863年3月,僧格林沁命令蒙古骑兵进攻支和集。张乐行吹嘘自己有20万士兵,与敌人对峙,开始与僧格林沁作战。

可悲的是,张乐行手下的20万士兵都是暴徒,根本不是反蒙古骑兵。僧格林沁一战便击败了他们。张乐行被迫逃离。当他逃到尹家沟念寿李钦邦安定下来时,他背叛了李钦邦,张乐行一家被清军逮捕。最终张乐行被僧格林沁刺杀。

张乐行去世后,他所有的余部都在张宗玉手下。张宗玉是张乐行的远房侄子。一个真正具有军事天赋的人。捻军张乐行时代最壮观的一场战役——攻克江苏清江浦之战,就是由张宗禹指挥的。张宗玉年纪很小,但是名气却很高。在他的领导下,年余部的军队开进河南,与辅王陈德才领导的西北太平军会合。在西北太平军的支持下,捻军的兵力逐渐开始恢复,达到数万人。

1864年7月,天京沦陷。这个消息导致了整个西北太平军的崩溃。辅王陈德才兵败自杀,胡王兰成春被奸人出卖被杀,齐王梁澄甫率军逃往甘肃,只有尊王赖文光率领几人到了戈西。加入张宗玉、任化邦、牛洪升等人。



当时捻军多,太平军少,但张宗禹等人仍选择赖文光为全军统帅,继续在天上高举太平国旗帜,坚持与满清作战。王朝。超过。

由于这支军队以捻军为主,所以历史学家仍称其为捻军,或“新捻军”。

新捻军的主要特点是合法化。过去捻军组织复杂,缺乏传承。现在,捻军在赖文光等太平军将领的领导下,统一了组织。主旗下有小旗,小旗下有摊位,每个摊位约50人。这样,捻军就获得了统一指挥权。

除了解决了指挥系统的问题之外,捻军还实现了骑兵制,整个军队都改造成骑兵制。这样一来,在北方平原,捻军的态度就大为好转。与此同时,捻军也放弃了建立根据地的努力,全军始终保持机动作战。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而且坏处多于好处,但是从短期来看,效果还是很高的,因为没有土地,我们可以自由地激励捻军,没有不确定性,而且清军想要夺取捻军最大的兵力。困难。

经过这些改革,捻军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倍增,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他们将恐吓清军。

(三)

说完了捻军,我们再来说说捻军的对手僧格林沁和蒙古骑兵。

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由于满蒙血统的通婚,僧格林沁也成为了爱新觉罗氏家族的亲戚。他长期担任侍卫,受到道光、咸丰皇帝的宠爱,并逐渐晋升为清廷大官。



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实际上是从科尔沁草原雇佣的蒙古牧民,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凶猛和战斗精神。然而,这些骑兵一开始的战斗成绩并不好。在围阻北伐的战斗中,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面对太平天国的北伐。

后来,随着这支骑兵部队不断参加战争,特别是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军队竞争之后,骑兵的战斗力开始提高。虽然英法两军依然打不下去,但太平军和捻军已经势不可挡,势不可挡。

满清廷非常依赖这支军队,将其视为制衡湘军、淮军的后备资本,而且军饷、给养方面都是第一。僧格林沁也自以为高人一等,认为他的军队是清朝第一支军队。

然而科尔沁骑兵显然有一个明显的弱点,这决定了未来。

僧格林沁虽然与世界上最强的军队英法军队作战,但他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然而,脑袋还停留在成吉思汗时代,无法前进。科尔沁骑兵虽然有洋枪大炮,但整个队伍的打法依然和传统骑兵一样,完全没有现代军队的影子。事实上,他们比湘军、淮军差得多。

当然,捻军并不是先进的现代军队。即便科尔沁骑兵保持在旧有的水平,对付捻军也足够了。不过,由于僧格林沁从来没有被捻军打败过,所以他心里很鄙视敌人。在他心里,捻军一直都是恶霸,科尔沁骑兵一次冲锋就能解决问题。


僧格林沁没有看到捻军的积极变化,没有意识到敌人已重生。他还是想按照之前的方法轻松消灭捻军,这才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

1864年7月,天京失守,僧格林沁指挥蒙古骑兵与陈国瑞、何家敖等绿营战士在湖北麻城阻击救援天京的西北太平军。在他的指挥下,西北太平军惨败,只有赖文光统一的捻军逃脱。

僧格林沁满心得意,认为余部在太平军和捻军面前已经不堪一击。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八月,他的侍卫首领叔宝被带到山谷,追击捻军于湖北德安时,突然四处进攻,没有叔宝的帮助。到处。逃离。结果,军队兵败阵亡。

这让僧格林沁惊讶不已。随后,九月,清军叔同阿部在湖北罗山再次遭到捻军袭击,叔同阿部在战斗中阵亡。9月底,僧格林沁的巴彦阿也在河南光山遭到捻军袭击,全军覆灭,巴彦阿被枪杀。

这一系列的打击激怒了僧格林沁。他却没有意识到,这说明捻军的战力已经完成了一次有质量的远征。相反,他只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无论如何也要把面子讨回来。于是,他一怒之下,带着人马,赶往河南,一脸杀气的向捻军冲去。



在僧格林沁的攻击下,捻军一些散乱的首领,如马容和、温启玉等纷纷向僧格林沁投降。

1864年12月12日,捻军在河南邓州塘坡设伏,僧格林沁部伤亡惨重。僧格林沁还不知道捻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朝廷欲调湘军、淮军参加剿捻,僧格林沁认为没有必要,拒绝了。这说明此时他内心深处依然是高傲的,蔑视敌人的。

1865年1月18日,僧格林沁命令陈国瑞、横岭等人在河南省宝丰县丈八桥大败捻军。

然而1月29日,捻军在庐山水推磨阵地设下埋伏,一举击败僧格林沁的横岭泰坦军,杀了宜昌横岭,并杀了副帅舒伦保,赐清。军队伤亡惨重。

心灰意冷的僧格林沁率领主力猛烈追击。3月,终于在河南驻马店附近的确山追上了捻军。捻军大败,被迫逃往山东。

确山之战让僧格林沁保持了骄傲,但他仍然忽视了捻军。至于捻军,他们总结了战争的经验教训,战术水平不断提升。当时他们也意识到,必须将僧格林沁狠狠打死,否则捻军将无处容身。捻军进入山东西南后,充分发挥骑兵的利益,往返于兖州、济宁、曹州等地,调动清军。



僧格林沁指挥着一万二千蒙古铁骑,就像狼追兔子一样,不断撕咬着它。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为什么僧格林沁的命令如此孤注一掷呢?他始终被捻军牵着鼻子走。事实上,僧格林沁在之前的宝峰、鹊山等胜利中都是这样战斗的。他觉得,因为这些战争是可以打赢的,所以接下来的战争也都是可以打赢的。只要他继续追击狂人,就一定能追上捻军,最终消灭他们。

事实上,僧格林沁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由于不断的迫害,清军将士疲惫不堪,上下怨声载道。僧格林沁累得把绳子绑在肩上,几乎无法前行。相比之下,捻军人数众多,完全可以交替移动和休息。两者相比,捻军已经开始占据优势了。

(五)

1865年5月中旬,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市)为僧格林沁找到了一块风水之地。

在曹州西北临黄河边,有一座镇,名叫高楼寨(今高村集)。这里地势平坦,附近有很多森林,适合伏击。赖文光、张宗玉等人在这里形成了埋伏圈。



5月17日,僧格林沁率军逼近。5月18日,捻军派出一小队士兵诱敌。僧格林沁大败,率众军至高楼寨。

中午时分,清军进入捻军地区。捻军全线进攻,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范汝增、邱元才等将士从四面八方包围,围攻。

双方激战,到了下午,清军终于失去了实力,开始节节败退。僧格林沁被迫率军逃亡。他们撤退,在一个名叫甲米村的村庄停了下来。

捻军迅速追击,围困甲米城。



当时清军精气神尽,又没有军粮,根本坚持不下去。半夜,僧格林沁被迫率军脱离重围,逃往东边的吴家店。

然而捻军早已埋伏。在捻军的伏击下,清军伤亡惨重,战斗平息。僧格林沁设法逃到吴家店附近,再次遭到捻军伏击,在冲突中身亡。。麾下将领:内阁高手全顺,掌管尔金阿,大将何家敖、易昌成保、常兴阿等人战死。科尔沁骑兵七千多人,已经疲惫不堪。

关于僧格林沁是怎么死的,还有一件事要说。据说僧格林沁是被捻军青年张毗卢所杀,这似乎有些奇怪。历史学家普遍认同他们死于《清史稿》和《湘军志》记载的混乱之中的结论。

高楼寨捻军的伟大胜利堪称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从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三和大捷的影子。参加三河战役的赖文光是高楼寨战役的主要创造者。他巧妙策划、组织,最终在一次伏击战中取得了中国古代军队史上罕见的胜利。同时,这也是中国军事史上最后一场骑兵战役。湘军和捻军虽有骑兵,但已不再是战争中的主导力量。湘军、捻军主要依靠洋枪大炮取胜。

高楼寨胜利后,这种诱敌埋伏的战术就成了捻军的守家技。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多次使用这种战斗方式,给湘军和淮军带来沉重打击。

然而捻军并没有利用这次伟大的胜利及时建立根据地,而是继续盲目地接受无根据的土匪政策。那样的话,当年军战败后,他就无法及时补充人员,整个队伍就会耗尽。这样,捻军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最终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清朝来说,科尔沁骑兵的灭亡意味着传统的八旗青营制度的最终衰落。清朝失去了所有的小都,从此没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都在他们的直属手中。满族皇室只能依靠湘军、淮军等受控的汉族武装来维持统治。就这样,他为满清王朝的灭亡开辟了道路。可以说,它具有高楼寨大捷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捻军   太平军   太平天国   科尔沁   僧格林沁   蒙古   湘军   大捷   河南   骑兵   高楼   中国   军队   历史进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