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个被穷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钱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前言

一个国家的灭亡通常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外敌入侵、内部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一些朝代因为国库空虚、财政困难而走向了灭亡的边缘。这其中,有一个朝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库的空虚,导致国家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以用“穷死”来形容。

这个朝代,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不得不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国家的收入无法满足各项支出,军队、官员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

在后期,连皇帝本人都不得不向大臣们借钱,以维持军队的正常开支。然而,面对国库空虚的困境,大臣们也渐渐力不从心,甚至悲伤的表示,亡国就亡国吧。

一、朱由检勤政爱民,致力挽救大明江山

明朝中期以后,皇权旁落,宦官专权,贪污盛行,国力日衰。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朱由检本是明思宗的亲弟弟,两人关系极好。在思宗病重期间,宦官魏忠贤屡次挑拨兄弟关系,意图让朱由检与皇帝疏远。幸好朱由检不为所动,兄弟感情依旧亲密。思宗驾崩后,朱由检继承大统,当上了明朝的第十七位皇帝。

他继位后,首先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将朝政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勤政爱民,每日处理政事到深夜依然早朝,极少举办娱乐性质的宴会。为此,朝中大臣都称赞他“汉唐以来良主难觅”。

朱由检明白,想要挽救明朝,必须恢复国力。他尽心竭力进行政改,稳定民心,提拔贤才,任用能臣,减轻民众税收负担。还下令裁减皇室奢靡开支,以节约财政资金。

朱由检为人谦逊谨慎,继位后一心只想着要为大明江山建立更加稳固的基业。他深知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严禁宫中的僚佐私自干预朝政。还减少了皇室的奢靡开支,希望通过自己的节俭来影响百官。

朱由检勤奋好学,每日早起处理政事,深夜方歇。他广开言路,广纳言官建议,努力了解普通百姓的疾苦与想法。在用人方面,朱由检也力图提拔贤能之士,免去奸佞当道的可能。

作为一个勤勉之君,朱由检对明朝未来充满信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拯救这个日趋衰落的帝国的重任,必定要让它重新焕发光彩。为了达成这个宏伟目标,朱由检甘愿舍弃个人安逸,勤政爱民,企图通过自身的榜样感召群臣共同报效国家。

二、小冰河时期天灾频发,农民起义爆发

然而,正当朱由检全心致力于振兴明朝之时,一场无法抵御的劫难却降临了。

那时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地区气候严寒,灾害频发。朱由检在位的十几年间,大明境内民不聊生,饥荒盛行。税收如常不减反增,导致破产抛洒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受不了巨额赋税与官府的压迫,终于在明朝末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

刚开始,朱由检并未重视这些农民起义,只派少量军队去平定。哪知起义愈演愈烈,竟成了军阀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为首的大规模叛乱。起义军屠城焚村,蔓延多个行省,明朝军队屡战屡败,难以抵抗。

此时朝野上下才意识到,农民起义军已经成为能直接动摇明朝统治的巨大威胁。若不想办法镇压,就可能导致帝国分崩离析。

作为一个以民为本的君主,朱由检对百姓起义深感忧虑。他意识到,背后是自己的政策未能体恤民情所导致的。起初朱由检只想尽快平定叛乱,维持政权稳定。但后来经过思考,他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百姓贫困的问题,减轻税收负担,才能化解民变的深层次原因。

但是此时农民起义已山洪暴发,朱由检想要立即推行新政已经为时已晚。他不得不集中精力对付眼前的农民军。朱由检多方调动军队,严阵以待。还派心腹幕僚深入民间探查农民军的虚实。可惜起义势头太强,朝廷根本无力掌控全局。

看到手下屡战屡败,朱由检也陷入了困境。他意识到自己初登基伊始的政改还未能彻底挽救大明江山,国力依旧空虚。面对汹涌的农民起义,他的王朝岌岌可危。朱由检静坐宫中,心中满是忧虑。他暗想,若不设法扭转乾坤,自己也可能成为历史上末代皇帝的命运。

三、国库空虚,朱由检向大臣借钱无果

镇压农民起义,需要大量军费。而与此同时,明朝又要面对满族建立的后金国入侵。两线作战让军费开支激增,国库却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这时朱由检想到,可以向朝廷大臣“借钱”以解燃眉之急。毕竟大臣们多年来靠职位敛财,家境肯定不薄。

为了率先垂范,朱由检首先向自己的岳父、工部尚书周奎借钱。周奎不得不从命,拿出了自己积蓄的一部分家当。其他大臣也纷纷效仿,但都只是捐出了小部分财富。

朱由检得到的捐款远远不够使用。困境当前,他再次向大臣们施压,要求拿出更多积蓄。这下大臣们推诿起来,有人甚至冷嘲“国亡有何妨”。

朱由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臣们口口声声忠心报国不过是假象,真正到了国难当头关口,他们连自己的家财都不肯拿出,对大明的忠心不过如此。

其实早在朱由检刚继位之时,就有些老臣劝他尽快逃离故都南京,以免被农民起义军缠身。朱由检当时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表示绝不会临离散的时候独自保全,抛下百姓一人逃命。这让群臣对年轻的新帝刮目相看。

但是眼下朱由检彻底看清这些大臣的真面目,他们只是会在言语上闪烁其词,表面委曲求全,并不会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真正舍己为国。朱由检不禁暗叹,自己登基以来一直信任倚重的这些大臣,到头来都不是臣子之才,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

四、李自成破京师,朱由检自尽殉国

终于在1644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朝灭亡在即。

当敌军杀进皇宫,朱由检为保家人周全,默默来到宫苑,将自己吊死在了一棵树上,以死殉国。他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个君主对国家的最后职责。

与此同时,那些口说忠诚的大臣们却反目为奸,争相向李自成献上巨额家财,妄图保住性命。最终他们还是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可悲可叹。

面对李自成大军侵袭,朱由检心中纵有千头万绪。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振兴明朝江山,没想到自己成为最后一位皇帝,这宏伟梦想终究化为泡影。朱由检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大势,他还是十分坦然。

在最后时刻,朱由检来到御花园,为的就是保全自己的家人性命。他了解敌军必然会大开杀戒,自己死后,家人才可能因怜悯之心存活下来。朱由检看着身边栽培多年的花树,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刚登基时的政治抱负,一时间说不出的感慨在心头。

最终,他默默找了棵大树,用凳子站上去吊死了自己,就这样永远离开人世,完成了一个君王最后的使命。

五、明亡于大臣的虚伪与腐化

讽刺的是,在朱由检向大臣乞讨钱财时,他们还推三阻四;等明朝灭亡之后,这些大臣们却争相向李自成献财,企图保存自己的官位地位。

足以支撑明朝国库的家财,就这样白白被送入敌手。大臣们明明有能力解国难,却因私心太重而眼睁睁看着国破家亡。

其实在明亡的那一刻,许多大臣内心并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跟随明朝多年,受到朝廷的厚爱,获得了荣华富贵。明朝的灭亡无异于巨大的精神打击,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手中的一切,重新去适应一个陌生的新政权。

所以为了自保,也为了心理上的不甘,这些大臣选择了向李自成献媚。他们不约而同地献上了自己的家财,希望通过金钱来换取新政权的容忍,保住自己的地位。殊不知,他们算计的对象也在算计着他们。李自成收下他们的财富后,仍旧将其一一诛杀,因为这些人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仅是一个累赘。

细思来,大臣的虚伪弄虚作假,并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而只是表象。真正导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走向衰亡的,是来自体制内部的种种弊病。

这些大臣就是一个缩影。明朝中央集权下的腐朽侵蚀已久,皇权不再,宦官专权、贪污成风,民不聊生。即使英明的君主也无法扭转乾坤,遏制住积重难返的种种罪恶。

所以,大臣的伪善不过是明朝灭亡必然的一个注脚。当积重难返的国运已到尽头,即使有人力挽狂澜,也难逃宿命的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臣   大明   明朝   起义军   江山   农民起义   宦官   家财   国库   朝代   空虚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