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如果韩信果断拥兵自立,打得过刘邦吗?


自从韩信在齐国打败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之后,黄河以北、燕山以南,几乎完全置于韩信的统治之下。

这里曾经是燕国、赵国、齐国和一部分魏国的旧地,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此时,从韩信领兵出函谷关刚刚过去两年多的时间,这两年多的时间韩信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以,在打败了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之后,项羽非常害怕,他深知,韩信目前有数10万大军,如果趁他在和刘邦对峙的时候趁机南下,他就完了。

于是,项羽派使节前往韩信的军中劝降,他希望韩信能够在北方拥兵自立,不要再当什么刘邦手下的大将军,不如裂土封王,以河北之地建立自己的国家。

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说淮阴侯。

韩信没听。

其实,还好韩信没听项羽的离间,以当时韩信的力量,他绝无打败刘邦的可能。

从天下的局势来看,如果韩信佣兵自立,他会被迫单独对抗刘邦,而项羽之所以希望韩信反叛刘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项羽已经在和刘邦的对抗中元气大伤需要恢复力量。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只要韩信反叛,项羽一定会罢兵回朝,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坐山观虎斗。

那么,韩信看上去三分天下有其一,有了和刘邦对抗的资本,实际上当他面对刘邦的时候处于绝对的劣势,除了指挥能力超过刘邦,其他方面使样样不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韩信最弱的地方就是后勤远不如刘邦。

刘邦和项羽之所以在前线不断对抗,每战必败但是却总能回血,那是因为他的后勤保障有力。

萧何坐镇关中不断给刘邦送粮草和新兵,所以刘邦总是兵多粮足,项羽就不行了,兵是越来越少,后勤也逐渐补给不上。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

对付韩信,有萧何在大后方,就给了刘邦更大的容错率,面对韩信输个三回五回也伤不了筋骨。

韩信就不行了,韩信控制的北方领土面积大,人也多,说起来华北平原的产出比关中不少,可韩信却没有能力把这一切的利用起来。

因为黄河以北地区只是最近两年多的时间才被韩信控制住,人心不稳,就算是他手底下有个萧何这么样的人也没能力把纸面上的数据给筹集起来变成战斗力。

所以,在汉高祖三年的时候,广武君就曾经指出,北方因因为常年的战乱,老百姓疲惫不堪,就算把这些人给募集起来作战,也形不成战斗力,一旦战争陷入僵持韩信就必输无疑。

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

而且,虽然韩信已经征服了整个黄河以北,当地豪强大族对韩信的忠诚度也是一个疑问。

就拿北方的燕国来说吧,韩信征服燕国非常容易,在边境虚张声势,再派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燕国就归顺了。

至于齐国,在韩信和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作战的时候,齐国上下或者观望,或者索性和龙且联合起来,齐地的人并不服韩信。

如果不背叛刘邦,有整个关中地区的汉军作为背书,韩信可以有效控制这一地区,一旦反叛,韩信被迫依靠黄河以北地区时,这种本末倒置会让他处境艰难,如果在前线稍有不利,就会迎来赵国、齐国、燕国各地豪强的疯狂反击。

刘邦输几次照样有一战之力,韩信只需输一次就会一败涂地,这对他非常不利。


还有张良的运筹帷幄呢。

更不利的是刘邦打仗不仅靠的是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萧何在后勤上的统筹规划,还有张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和刘邦在前线对抗的时候,刘邦就像当初牵制项羽一样牵制韩信就可以了。

接下来,张良会动用他出色的外交能力对韩信的手下分化瓦解,对河北地区的豪强大族争取拉拢,让韩信的实力进一步缩小。


与此同时,附近的彭越当然也会趁机向韩信发难了。

楚汉争霸的时候,彭越的作用是骚扰袭击项羽的后勤补给线,让项羽本来就脆弱的后勤越发的脆弱了。

一旦韩信反叛和刘邦作战,彭越就很有可能率军渡过黄河骚扰韩信的大后方。

韩信表面上在对刘邦取得一定的战场优势,甚至把刘邦围到某一座城池中,实际上他已经四面楚歌,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众叛亲离被刘邦击败了。

我们来看,韩信有多少次自立的机会:

1、井陉关击败陈余而灭赵后,韩信大可要求刘邦封自己为赵王,或者干脆自立。按照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

这就是李左车的合纵建议:

向燕国秀肌肉,要求燕国联盟;燕国同意结盟后,齐国必然不敢来攻打,也会和赵国联盟。在北有燕东有齐两个盟国稳定后方下,赵国何惧南方的西楚和汉,更有可能一统天下,即“天下事皆可图也”

联盟燕、齐,击败楚汉,一统天下,这就是李左车给韩信的建议。虽然李左车没有明白建议韩信自立,但“天下事皆可图也”已经点明了自立的建议。

但韩信只是听从了一部分,派使者去劝服燕国,其后更发兵攻打齐国,更将本来可以一统天下的赵国,拱手让给张耳!

其后刘邦因为兵少,东渡夺取了韩信兵权,只给了韩信赵国相国这个职位,还下令韩信攻打齐国。于是李左车联盟燕齐而一统的策略,就这样被韩信白白浪费了。

李左车真的是遇人不淑:劝陈余坚守,陈余不听;劝韩信联盟燕齐,韩信只听了一点!一个本来可以和张良、萧何等人齐名的机会就这样被别人浪费了。

2、在刘邦封韩信齐王后,项羽派遣武涉说服韩信反刘邦。武涉已经将天下大势分析得非常清楚: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而韩信的回答是:项羽不重用我,刘邦重用我!可见当时韩信依然是还是一个臣子的心态——投靠明主!没有自己做明主的自信!


3、蒯通劝韩信自立。蒯通对韩信所说的话,立脚点虽然和武涉基本一致,但增加了第二次分封的建议:

“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蒯通的话有下面几个层次:

1)、楚汉陷入僵局,双方均无力击败对方:“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

2)、和武涉一样都赞同韩信三分天下:“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即,如果韩信自立,齐、楚、汉三国势力均衡,哪一国都害怕对方联盟对付自己,因此谁都不敢坚持进行战争。

3)、齐国联盟赵国和燕国,进行秦末第二次封建。第一次封建是项羽在咸阳进行的,是一帝、一伯、十八诸侯。当了韩信做齐王时,所分封的诸侯基本上没有几个存在了。

对有功之人进行封建,是当时的需要和主流——否则刘邦也不用大封异姓王!

蒯通,比起李左车的联盟燕齐策略、武涉的三分天下提供了进一步的规模:第二次封建。

其行动计划是:

“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

其目的是:

“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

蒯通第二次封建的建议是对如何三分天下的建议,根本目的是制约楚汉而让齐国称伯。

至于帝的名分,按照当时的可能,应该是下面这几个人:

1、东周姬姓后裔;

2、秦朝嬴姓后裔;

3、楚国后裔,或楚怀王后裔;

4、田齐后裔。

姬姓后裔,最大的优势是恢复六国建立诸侯,劣势是没人记得了——要知道,亡秦的口号中从来没有包括恢复周天子的说法;

嬴姓后裔,最大的优势是嬴姓是第一个皇帝,曾经的天下之主,作为天下共主是最合适的,劣势就是若立嬴姓——当初我们起兵是干吗来了?灭秦又立秦?

楚国后裔,最大的优势是从楚怀王到楚义帝,但劣势就是楚义帝是楚人所杀的,面子不好看,谎言不好说;

田齐后裔,最大的优势是对韩信最有利,但劣势就是项羽难以接受,但如果是齐王建的直系,项羽可能也能接受。

但不管是谁做皇帝,其封地只有两个选择:

1、洛阳,即东周之地;

2、彭城,即宋国之地;项羽还是迁都去扬州吧!


4、钟离昧劝韩信自立。这个时候,虽然不是韩信自立的最佳时机,但有能自立,三分天下的基础还在。钟离昧劝韩信自立的话,就显得非常委婉了:

“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以眛在公所”,钟离昧的这句话,点出了韩信在当时自立的基础:

韩信若自立,当年项羽的部属,必然因为钟离昧受到韩信重用,加上刘邦杀项羽的恩怨,纷纷投奔韩信。

即,若当时韩信自立,韩信拥有齐国部将和项羽部将两大部分,占据了三分天下中的两份人才!这些人,可不是那么小看的。

另外的优势,还有,就是英布、陈豨——一心想反的人,韩王信、卢倌——这两个不想反但不得不反的人。这些异姓诸侯也注定了即便韩信自立,刘邦也不敢打动干戈的原因。

在韩信拥有齐国旧部、项羽旧部的优势下,加上英布等第三方势力,刘邦若发动战争,那他就成为了第二个暴秦了。

5、韩信和陈豨合谋反叛。虽然《史记》记载是韩信主动建议陈豨反叛,但韩信是否在关中无兵无权的情况下反叛,证据不足。就不多说。

总结:

在灭赵后,李左车劝韩信自立为赵王,联盟燕齐而一统天下,韩信拱手把机会浪费;

在灭齐被封齐王后,项羽劝韩信自立,三分天下,韩信以当年项羽不给他做将军为由拒绝——韩信的眼界太低了,无话可说;

蒯通,不但建议韩信自立以三分天下,还给出了二次分封而称伯的计划,但韩信面对这个比李左车、武涉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建议,犹豫不决而浪费机会;

在被从齐王徙为楚王后,钟离昧劝韩信自立,以整合韩信和项羽两部人员,但韩信把钟离昧的人头送给了刘邦。

上天给了韩信四次自立的机会,但韩信一次次的浪费,最后竟然在临死时,责怪老天: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这和项羽的“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有得一比。

韩信浪费四次自立机会,不责怪自己却去责怪老天;项羽不懂合纵,一心莽撞和刘邦作战,却不东和齐国议和、封彭越为王以安抚、北援助赵国陈余或离间韩信和刘邦关系,整整3年都在和刘邦进行攻守之战,最大的责任是他项羽而非老天。陈余的赵国和田荣的齐国不灭,刘邦也无力击败项羽。

明明是自己的错,却把责任推给老天!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刘邦   汉王   自立   关中   项羽   齐国   后裔   诸侯   果断   当年   建议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