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位下降,400年前的古桥重见天日,雄姿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前言

历史充满了太多值得人们缅怀和学习的故事,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故事也渐渐被新事物所掩盖。当我们以为它们已经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时,偶尔也会有些故事,因为某些契机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如当鄱阳湖水位大幅度下降,明代古桥重新露出水面时,那段跨越几百年的感人故事,也随之重现在人们视野中。这座古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承载着的,是一段跨越时光的历史故事,一个关于官民大义的传奇。

当我们站在湖边,远眺那座石拱桥的剪影时,会不禁想起修桥人钱启忠的大无畏气概,会为古人留下的工匠杰作而折服。正是这些先贤的气节和智慧,构筑了这座不朽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鄱阳湖水位创百年新低,古桥重见天日

鄱阳湖,这片被誉为“江南明珠”的湖泊,也曾饱受水患之苦。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鄱阳湖的水位一直居高不下,没过湖边许多桥梁建筑,使它们长期处于水下被掩盖的状态。然而在2022年,鄱阳湖水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下降,创下了百年来的最低水位纪录。

这一变化,让原本隐藏在水下的一件明代古迹重见天日——那就是修建于1631年,横跨鄱阳湖的千眼石桥。这座全长近3公里的石桥,有着“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之称。整座石桥造型优美,桥身约1.2米宽,桥墩由松木构成。最令人惊叹的是,桥上竟密密麻麻凿有上千个孔洞,恰似千只眼睛注视着来人,因此得名“千眼桥”。

这座孤傲于湖中心、历经几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石桥,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它是明代都昌知府钱启忠发动群众,为方便百姓往来所建。当这段故事再次跃然纸上时,也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气节感到敬佩。

鄱阳湖这样的大型淡水湖,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储水调洪,还能起到调节气候的功能。但是湖水上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没过交通要道,严重阻碍了湖两岸人民的往来。

古人面对“天灾”,没有现代科学家那样丰富的应对手段,但他们凭借着民间智慧,也能找到各种应对大自然的方法。修建千眼桥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它极大地方便了鄱阳湖两岸百姓的生活。

当这座古桥在百年后再次重见天日时,我们不仅要惊叹古人的智慧,也应该反思现代人面对自然时的态度。科技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灾害,但也有些问题需要回归本源,融合古老智慧才能解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样需要我们用心与细致,这也是千眼桥的故事对我们时代的启迪。

都昌知府自掏百姓跨湖之患

17世纪初,都昌知府钱启忠仕途顺遂,深得上司赏识。他本可以安享荣华,混迹高层。然而当赴任都昌后,目睹本地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里的百姓要面对一个巨大的问题——翻越鄱阳湖。每逢湖水上涨时,百姓只能乘船渡湖;但一到枯水期,所有船只都被困在干涸的湖床上,百姓便只能披麻戴孝,翻山越岭绕道而行,或者直接进到泥泞的湖床中蹚水前行。无论哪种方式,都令人筋疲力尽。

钱启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深感湖水阻隔两岸之事,实在令本地百姓之苦难言表。为此,他决心要为百姓修筑一座桥,让鄱阳湖不再是百姓往来的绊脚石。

钱启忠将此事禀告朝廷,希望能得到修桥的拨款。然而当时的明廷已是名存实亡,哪还有余力顾及一隅小民的艰辛?钱启忠的请求没有得到皇室的回应。

然而钱启忠并未气馁。他决定民间集资,发动所有本地官员乡绅为修桥做出贡献。为了发挥表率作用,他将自己多年积蓄的俸禄全数捐出,并呼吁其他人也要慷慨解囊。

在钱启忠的努力下,全城的豪门富室都加入了捐资的行列。一时间,鸡毛蒜皮的古稀钱币也成了造桥的砖石。就这样,在钱启忠的倡导和带动下,一场修建千眼桥的壮举悄然展开。

钱启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其背后蕴含的是一个知府该有的品格和情怀。他没有沉浸在仕途高升的喜悦中,也没有因朝廷的漠视而感到气馁和懈怠。当看到百姓艰难之时,他首先想到的竟是如何解百姓之危急,这显示出了钱启忠高尚的人格情操。

他并没有把百姓的苦难只当作是一个政绩可图的机会,而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能够造福本地百姓。为此不惜投入自己时间和财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让人钦佩。同时他也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让修桥成为全民的共同心愿。

当今社会,这样能够苦民所苦、舍小家为大家的知官似乎少之又少。许多人一旦取得高位,就会变得目空一切,忘记了自身的职责和天然使命。钱启忠这样的知府,能够与民休息、存天下之大义,足以激励当今许多为官之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有更高的觉悟和责任感。

千眼古桥 五年华彩

兴建千眼桥的工程浩大复杂,参与其中的民工、木匠、石匠几达万人。他们需要在湖心架设数以千计的木桩,然后在桩上铺设巨石,凿穿千个孔眼。这项工程投入了当地各界的心血与汗水,前后共历时五年才最终完成。

为了修建如此漫长的湖心桥梁,工匠们 展现了高超的智慧与技艺。他们需要在水深流急的湖面架桩修桥,每一根木桩的位置都要精准计算,稍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座桥的安全。为了保证桥身牢固,在铺设巨石时也需工匠们精心设计,全部石块都要粗糙处合,牢牢嵌入桥墩。

最令人敬佩的是,在漫长的五年时间里,参与其中的民工匠人从未间断过施工的脚步。无论酷暑严寒,他们都忘我工作,只为最终完成这座造福百姓的桥梁。也正因如此,千眼桥在五年的辛勤劳作下终得以完工,成为一座质量过硬的建筑杰作,为后世保存了五百余年。

五年时间对普通百姓来说不长,但对参建此桥的工匠来说,则是漫漫岁月。在这五年里,他们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只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而选择无怨无悔地奉献。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们的劳作太过辛苦,但当这个结晶最终展现时,他们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是难以言表的。

工匠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需要时间与努力的积累,需要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成员都竭尽全力,才能化不可能为可能。同时,当我们为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奋斗时,个人的付出和牺牲也会变得充满意义。千眼桥留下的,不仅是古人智慧的见证,也是他们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标杆。

1631年,连接都昌与星子的千眼石桥终于建成。这座桥长2930米,上面凿有1100多个孔洞,每个桥墩都由十余根松木构成,使整座桥看起来坚固通透,大气磅礴。它一举解决了百姓历来翻越鄱阳湖的难题,从此百姓要往来两岸,不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行走,只需轻松地走过这座桥即可。

这座千眼石桥作为钱启忠积极造福本地百姓的象征,也被民众亲切地称为“钱公桥”。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钱公桥始终作为鄱阳湖两岸交通的重要纽带,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百姓的生活故事中。

百年沧桑,官民大义永留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随着鄱阳湖水位的不断上涨,千眼石桥也渐渐隐沉水下,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直到21世纪初,鄱阳湖水位大幅下降,千眼石桥才再次整体暴露出水面,展示在世人面前。突如其来的重见天日,勾起了人们对这段故事的追忆之情。

时过境迁,钱公桥虽已残破不堪,但那份凝聚着官民一心的事业精神,依然历久弥新。都昌知府钱启忠不顾个人荣辱得失,只为造福一方百姓的大无畏气概,以及来自各界群众的踊跃捐资和参与,构筑了这座不朽的丰碑。

如今,看着面前这座历经风雨考验、依然屹立的古桥,人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气节所折服。千眼桥承载的不仅是过往的烟云,也是一段跨越时光的感人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当这座桥在水中沉睡了一个世纪后重现江湖,见证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在岁月长河中灰飞烟灭,依然以古老的姿态守望着这片水域,成为一种朴素而坚韧的精神寄托。

我们也许无法完全体会修桥人当年的感受,但可以想见,当这座心血结晶重新展现时,他们定会欣慰不已。这种为后人利益而奋斗的大无畏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赞颂。

同时,千眼桥还在提醒我们,面对时间和自然力量,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往往脆弱不堪。我们必须珍惜眼前所拥有,并时时自警,不可因一时骄傲就认为科技可以战胜所有挑战。谦卑警惕之心,也是千眼桥历经沧桑后给予我们的恳切忠告。

结语

历史就如这片湖水,沉沦了多少珍贵的宝藏,我们无从得知。好在偶有珍珠重现光明,让我们得以一窥沉睡的历史之美。希望更多像千眼桥这样的故事,能够随着新的契机展现出来,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当我们追述这些故事时,既要惊叹先人创造的辉煌,也要汲取他们留下的智慧。古人用双手、用心血,在璀璨夜空下造就了如今这座承载百年记忆的石桥。每一位匠人都焊入了自身的敬畏之心,这是他们给后人最宝贵的馈赠。

如今,我们站在千眼桥前回望,除了油然而生的敬意,也应自问:珍视我们身边的人与物吗?是否想方设法造福社会?有没有不畏艰辛、追求卓越的毅力和勇气?

也许我们无法重建一座千眼桥,但可以在各自位置上发光发热,以积极乐观的品格感化他人、造福社群。从钱启忠知府的大无畏气概中,我们可以汲取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应具备的美好品质。

这些先贤们以他们的心血铸就的文明瑰宝,在时光的镀蚀下更显珍贵与娴静。我们身处庆幸的时代,既要感恩于获得这一遗产,也要承担传承发扬的重任。当这些曾隐没在尘烟中的荣光再度闪耀时,我们会由血液中感受到激荡的力量。

从千眼桥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历史的联系和承续。当我们顶礼这些先人留下的瑰丽遗产时,也在继承着他们的伟大精神。这是一桥连接时光,也连接万代心灵的纽带。希望这样的精神纽带越织越长,越织越牢,以激励更多后人不忘初心、行善图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鄱阳湖   都昌   水位   雄姿   知府   重见天日   肃然起敬   工匠   石桥   古人   年前   智慧   百姓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