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就达到了朱元璋和朱棣达不到的高度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

| 白袍仁心

编辑 |白袍仁心

说到明朝帝史,你觉得最厉害的皇帝是开创明朝盛世以破碗登帝的朱元璋?

还是杀伐果断的朱棣?亦或是在位不到五年便被皇叔斩下皇帝座的朱允炆呢?

要我说明代历史还属明仁宗最强,仅用十个月的时间便达到了明朝太祖、太宗所没有达到的高度,甚至开创“文宣之治”

要知道的是纵观中共历史五百多位皇帝中,能称作“仁宗”皇帝的只有六位。

“仁”,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自古以来,“太祖”“太宗”这样的庙号司空见惯,“仁”,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它代表的是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将其定义为“爱人”,称能推行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美德者即为“仁”。

宋仁宗将“仁政爱人”推上了一个极致,为后世帝王树了一个榜样、立了一根标杆。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便是在位不到十个月,便功绩远超朱元璋、朱棣

的明仁宗皇帝朱高炽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大胖小子朱高炽

说到历代朝代除了唐朝,明朝算是很多中国人最喜欢的朝代了,甚至后世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它。

而大胖小子朱高炽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作风强硬的明朝皇室中,自幼年起朱高炽这大胖小子就不爱武,只喜欢自己读书,因此也养的膘肥体胖。

作为常年征战的燕王朱棣,自然不太满意自家这个弃武从文的大胖小子,甚至一些品级稍微高一点的官员都看不起它。

但是世事无常,朱高炽这大胖小子善于从政而且与他大伯朱标性格非常相像,善于治国深受国民爱戴。

这自然也让后期白发失子的朱元璋十分喜爱,看到朱高炽像是又看到了他的大儿子朱标,后更是被朱元璋加封为燕王世子

而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如果不是因为朱允炆太蠢,疯狂削将自己的叔叔基本铲除殆尽,其父朱棣也不会因此走上起义发动靖难之役。

当时黄子澄、齐泰等大臣建议建文帝削藩,而燕王朱棣的势力则是最强的藩王,所谓“势大难图”。

本来人亲叔叔朱棣都没想要起义,但谁能料想到这建文帝朱允炆能这么蠢,不仅绑了燕王家的三兄弟,最后还放了三人。

这一下就激怒了朱棣,果断在建文元年,建文帝削藩日,发动“靖难之役”。

在这场战役中,朱高炽有两次差点身死,第一次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手下想挑拨他与朱棣的关系,因此招人传密报给朱高炽,妄图策反朱高炽。

策反不成后,又派间谍向朱棣传递假消息,说朱高炽已经与建文帝朱允炆合作,想要一同对付朱棣。

朱棣家兄弟三人

这一计谋差点让朱棣手刃亲子,但最后幸好有谋士识破这一消息,才使得朱高炽性命无虞。也难怪后来朱棣称帝后,将建文帝朱允炆的谋士全部杀死并且诛族。

但说到底,朱高炽这大胖小子虽然胖,但它骨子里还是朱棣的儿子,不带怂的。

第二次差点身死是朱棣带兵出城打仗,只剩朱高炽带领一小部分士兵守护一城池的老弱病残。

但无奈遇到李景隆率军攻打,幸得朱高炽利用计谋拖延等到了朱棣带兵返回,并与朱棣大军里应外合成功击败李景隆的大军。

这一次的战争,是靖康之难的关键一战,奠定了战役的胜负,也帮助朱高炽洗清通敌之嫌,也让朱棣更加欣赏、认可朱高炽。

所以后来哪怕对朱高炽不喜,碍于他的此次表现和嫡长子继承制,只能加封朱高炽为太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差点引来大明版玄武门之变

靖难之役历时4年,从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之役,至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好说不说的是,朱棣这人好大喜功,口无遮拦,在靖难之役时,朱棣带领二儿子朱高煦、三儿子朱高燧在外拼杀时,高朱炽在后方坐镇。

掌管所有的兵源、粮草、武器,但是,事成之后,人们只会记得第一个攀上城楼的士兵是谁,却无人记得这个士兵手中的钢刀是谁送来的,这也是朱高炽的无奈。

靖难之役打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的时候,朱棣率领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可朝廷的大军奋勇抵抗。

这时,朱棣抚摸着次子朱高煦的肩膀说:

“勉之!世子多疾。”(出自《明通鉴·卷十三》)

好家伙这话一出朱高煦二人,直接跟打了鸡血似的带兵玩命往前冲,最终朱棣攻入南京,朱棣登基入位。

你品你细品,这应该是一个父亲该说的话吗?

这句话一出不直接就告诉朱高煦二人“你大哥快不行了,没几年了 ,他逝世之后,你们二人才是我最终的继承人。”

正是这种带着满满恶劣性质的“暗示”,差点让之后朱家三子,上演明朝版《玄武门之变》。

最离谱的是,朱棣登基之后该立太子了,人人都觉得立朱高炽名正言顺,但朱棣偏不就拖着,这一下导致兄弟三人不合,次子三弟纷纷记恨朱高炽。

真的很难想象朱高炽来到南京,听说这句话后,是有多委屈。

就算如此这场闹剧依旧没完,朱高煦都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亲自给了他希望,又亲手将其熄灭。

永乐元年朱棣发现朱高煦不仅仅是勇猛,而且有些凶悍,甚至有些无法无天,正所谓自古帝王多无情,一个有雄心的皇帝,肯定是不会允许太子也有同样的雄心。

毕竟历史历历在目,前有唐家三子这样的案例在,当年唐高祖李渊就这样被儿子逼成了“太上皇”。

再加上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这个猛人想必大家在历史上都不陌生,除了“命短一点”,那可是开创了即位平乱、宣德治世的五边形战士。

就这样,朱棣终于决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年朱棣立大胖儿子为太子,将朱高煦派到边疆。

朱高煦不服,他问朱棣:“父皇,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你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将我驱逐千里之外?你当年不是说……”

朱棣:“阿巴阿巴?我说啥了?你想多了吧?”

朱高煦人都傻了,只能带着满腔怒火离开了南京。

临行前,他瞪着哥哥朱高炽,仿佛在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自此之后,朱高煦便在朝政上广招亲信,时常以“明代李二”自居,多次挑拨离间,想陷害朱高炽。

而朱高炽这大胖小子,总是默默忍受,当朱高煦每次犯事的时候,他还为弟弟求情。所以说,不管是做君主还是做兄长,朱高炽都配得上一个“仁”字。

就跟他大伯朱标一般以仁义自居,不管是性格还是从政之上都很像!

监国二十年,执政十个月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久为太子长达21年的朱高炽终于登基,改年号为洪熙,许多大臣认为朱高炽德不配位,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如何能当得起明君?

殊不知在先帝朱棣在位时,这位嗜武成性的皇帝虽在位23年,却常年征战在外。

远至蒙古,朝中诸事多国事政事皆有当时的太子朱高炽监管打理,是朱高炽在监国时期便开始实兴仁治、德政。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高炽这大胖小子,从立封开始就天天帮他老爹擦屁股,从政监国,虽说永乐大帝功绩伟人,但是如果真的没有朱高炽,可能早就被朱棣玩没了。

朱高炽将朱棣留给他的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原吉等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遇事不吝请教,他爱护百姓,尊重大臣,满朝称是。

为了配合父亲的“郑和下西洋”,朱高炽特意设置了河南卫河提举司;

为了解决常年打仗带来的亏空,朱高炽成立了陕西茶马司。

朱高炽还派人解决漕运问题、修筑河口,开垦荒地,修缮粮仓,总之,太子监国期间,他几乎没有劣迹。

《明史》称:

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要知道史记都是什么样的人去写,能在史记中被如此高的评价,只能说朱高炽当之无愧。

我愿称朱高炽为明朝“最强皇帝”

朱高炽在当太子二十一年期间,老爹的无情,兄弟的无义,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上,朱高炽都病的很重。

在大胖小子上任不久之后,身体便先出了异样,尽管《史书》中说他最后是因为“纵欲而亡”,小编是认为很荒唐,这么一个尽职尽责的大孝子、好兄长,会因为纵欲而亡?岂不是笑话。

不管怎么说,历史都无法抹除朱高炽所拥有的所有功绩,他对得起大明王朝、对得起兄弟、更对得起人民,更经得起历史的重复检验。

因为在这10个月,他做到了就连明祖朱元璋、太宗朱棣都无法做到的改革。

不管怎么说我都觉得他是明代最强的皇帝,而五边战士朱瞻基则是他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仁心   明朝   燕王   胖小子   南京   永乐   大军   太子   皇帝   高度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