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千年燕下都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燕赵腔调点亮“北方戏窝子”##“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等人、即将西行刺秦王时的高歌,千古流传。荆轲舍身救国的义举,也成为后世称颂“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重要源头。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送别荆轲的具体位置已经很难考证,而在离易水河不远的燕下都遗址,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君主——燕昭王

想当初,燕国实力强大、国泰民安,却摊上了一个昏庸的君王燕王哙。燕王哙崇信儒家的禅让学说,想效仿唐尧虞舜,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燕国上下众人不服,于是就爆发了动乱,史称“子之之乱”。齐宣王看准了这个天赐良机,打着“平定内乱、匡扶正义”的旗号就占领了燕国的都城,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侵占了燕国大片的土地,燕王哙也被杀死了。这时,燕国西南部的中山国也趁火打劫,攻占了燕国城池数十座,还把燕国的青铜器熔化后做成自己的器皿,并将这些辉煌的战绩铭刻在青铜器之上。眼看燕国就要亡国了,“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拔刀相助,找到了燕王哙流亡在外的幼子公子职,把他一路护送回到了燕国登基为王,他就是历史上的燕昭王。

招贤纳士“黄金台”

燕昭王回国后,面对被齐国洗劫一空、伤痕累累的国家,一心想重振旗鼓,收复河山。他首先修建了军事重镇燕下都,其次就想招揽人才。在宰相郭隗的建议下,燕昭王修筑了一座楼台宫殿,这就是专门用来招待天下贤士人才的黄金台。那么黄金台是用黄金建造的吗?当然不是,事实上黄金台最初就叫做招贤台,南朝文学家鲍照在《代放歌行》中说道“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黄金台的名字第一次在史书中出现。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广纳贤才的举动,引来了各国英才,一时间这里人才济济,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赵国的纵横家剧辛齐聚燕国,在他们的辅佐下,燕昭王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28年的励精图治,燕国强盛起来。

燕昭王图强富国报血仇

此时,齐国的国君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见时机成熟,决意举兵伐齐,以报杀父灭国之仇。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国、韩国、秦国和魏国,拜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兵马,浩浩荡荡奔向了齐国,齐国举全国之力与五国兵马战于济水之西。由于乐毅指挥有方,五国兵马士气旺盛,齐国被打得一败涂地,乐毅又率兵长驱直入,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随后,燕昭王又袭破东胡,把领土向东北扩展到了辽东一带。在南部,燕国打败了中山国,收复了原有的土地,还占领了中山国的部分城池。至此,燕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步入黄金时代,燕昭王也成为了一方霸主,争霸战国七雄。

藏在田野中的燕下都遗址

烽烟滚滚淹没了前尘往事,如今的燕下都只留下了一大片遗址,但从规模上看依旧相当惊人。这里西依太行山,南临易水河,地势险要,居高临下,都城四面环水,城内水网密布,便于防守,其总体面积达到了40平方公里,是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这里分别设有皇城、王室墓地、手工作坊、居民区和驻军区,还设有非常发达的排水系统。此外,这里还出土了成套的铁器、上千斤刀币和大量的货币,说明当时燕下都的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

今天的黄金台又变成了什么模样呢?这里修建了一座高约8米的昭王殿,两侧建有招贤馆,殿后建有观音殿、药王庙、隆兴寺等建筑,在隆兴寺的正殿还嵌有一面宝镜,殿前有一口古井,后人称“金台古井”,相传每当夕阳西照的时候,通过宝镜的反射,古井内就会呈现出松柏一样的奇树景象,成为定兴八景之一,叫做“金台夕照”。

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上千年,燕国昔日的强盛辉煌,让无数文人谋士一心向往的黄金台,都化作了田间的一方方土丘在风雨中屹立,然而,曾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传奇故事,却一直在被人们铭记,在民间代代相传。

自古燕赵大地多悲歌勇士,在这片慷慨而深厚、苍茫而神秘的大地上,还有更多有故事、更多的风景,等着大家一起来探寻。

来源:河北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魏国   隆兴   易水   都城   燕赵   山国   燕王   齐国   兵马   千年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